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出了人生的不完美和不圆满,人不可能尽善尽美,事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人生是有缺憾的,但是过度的追求圆满,其实就是一种执念,就会多了许多烦恼。
作家刘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一个朋友,半辈子单身,到了五十岁才结婚,新娘跟他的年龄差不多,但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不过知道的朋友都背后私语:“那个女人是个戏子,嫁了两任丈夫都离了,现在不红了,由他捡了一个剩货。”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慢慢的就传到了朋友耳里
。有一天,朋友跟刘墉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着开奔驰车,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辆二手车。旧车有什么不好?看起来不错,马力也足,这样挺好的。就好像我的太太,前面嫁了个四川人,又嫁了一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几十年,各种场面都见过,现在老了,收心了,没有了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四川菜、上海菜,又懂得收拾家。说句实在话,她正在完美的时候,反而都被我遇上了。”
朋友又说:“其实想想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许多往事,荒唐事吗?正因为我们都走过去了,所以才成熟了,都知道让,都知道忍,这不完美不是另一种完美么!”
缺憾其实是为了让另一个完美,而人却恰恰不明白这种道理,一个不完美的人,反而会要求别人完美,这不是偏执吗?人生处处都不会过于圆满,可是到我们老了,却发现这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很多时候人都是在一个圆里行走,不完美只能是自己让这个圆扩大了一些,自己多绕了几圈而已,最终还是会走到圆的起点,然后就给自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佛说:“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我们因为有了鲜花凋谢的遗憾,才会珍惜花朵盛开的美丽,有了生活的不如意,我们才会珍惜幸福的生活,缺憾让人学懂得了珍惜。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过于完美,就会让自己感到腻味和困乏。
佛说:“如不如意,只在一念之间”,事事无常,随缘而走,随心而走,随缘而不随便,随心而不失本,这也是一种完美。有缺憾,才会去补缺憾,补齐了也就完美了,就像刘墉的朋友所说的:“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成熟了,都知道让,都知道忍。”
夫妻七年之痒,就是互相在找缺憾,过了七年,就懂了自己的不完美,然后就会相互补缺憾,到老了夫妻就是完美的一对了,相互依偎,相互搀扶,白头到老。人生如月,总有阴晴圆缺,想开了就放下了,随缘而走,也是一种意境。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