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行的道路上,应该谨防妇人之仁,甚至误认那就是慈悲。那么妇人之仁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第一、某人曰:我格外易被感动,每每念佛号或拜佛时都流泪满面。表面看这是一种虔诚的宗教感情,但类似这样的行为频繁之产生却反映出了两点严重的问题,即某人心志的怯弱和强烈的逃避与依赖心理。我说过靠自己才是佛法的真精神,万不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佛菩萨身上,这也是违背佛陀教导的。那是神学的思维而非佛法的思维。只有自己才能解脱自己,即使到了极乐世界,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圆成佛道。心志的坚强和理性的主导是学佛者基本的素养。
第二、当我们面对灾难疾病恐怖痛苦等等负面的情景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想很多人都会赶紧念佛祈祷佛菩萨保佑。这样没有错,如果你希望化险为夷,那么无疑应该如此,你应该相信佛菩萨的感应加持之力。但说实话,做出这种选择的人,并非最合格的修行人。因为学佛的最终目的并非为了人生的平安和身体的健康,相反我们应打破对此的执著。三界无安,四大苦空,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促进觉悟,而灾难是非常好的机会。当危险出现的时候,当痛苦来临的时候,看清它的本然。哦,它也不过是无常之物,它与幸福和快乐并无性质上的差别,只是当我们处在幸福和快乐之中时更容易沉迷,而灾难痛苦的来到却使我们更容易警觉,这岂非幸事!所以当你选择逃避和依赖,你就选择了认输,你就放弃了一次促进觉悟的重要机会。究竟是平安重要还是觉悟重要呢?
第三、世间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这难道不是必然的吗?虽然对于众生的苦难我们同情,但因此而放弃或懈怠自己的修行就可以吗
妇人之仁不可有,丈夫之决不可无。愿与行者共勉!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