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这是断第二种疑惑。上文中讲行无相因得无相果,此义甚深难信难解,须菩提担心众生,尤其是末世众生,对于此甚深之法不生信心,所以问佛不知还有人信此法吗?言说章句,就是上面所说的行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这里所说的实信并不是悠悠泛泛之信,而是了解佛法的义理,并且信心坚固,任何的事情、任何的情况下都不会动摇,这叫生实信。须菩提在这里问佛,还有众生对佛所说的行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能生起真实的信心吗?如果众生不能够生起真实的信心,那佛岂不是白讲了。【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佛就告诉须菩提,你不要这样说,不但现在有人能对此法生起信心,就是在如来灭后后五百年,仍然有持戒修福的人,能对修无相因得无相果之法生起实信。后五百岁指的是什么时候呢?在《月藏经》中讲,佛灭度后第一个五百年是解脱坚固,正法盛行,佛弟子依照佛的遗教修行,能够解脱三界的很多,就是能够证果的很多。其中我们都熟悉的龙树菩萨,他在印度就被誉为第二代释迦。还有优波毱多尊者,他虽然出身低微却聪慧过人,十七岁的时候遇到三祖商那和修尊者的点化出家,二十岁的时候就证了阿罗汉果。他对佛教的发展贡献很大,功德几乎与佛等齐,只是他的形像不如佛祖庄严,所以被人们称为无相好佛,没有相好、相好不够。这是第一个解脱坚固,证果的多。第二个五百年就是禅定坚固,这个时期佛弟子们修四禅八定的,有修念佛三昧的,或者修数息观、空观等,虽然证果的少了,但是还有人得禅定三昧。第三个五百年是多闻坚固期,众生的根性越来越差了,人们大多舍弃修禅定,而是多研究经典。很多人通达佛法,这个时期讲演、讲经说法、注解经典的风气非常的盛行,佛教就是在这个禅定坚固期的末期和多闻坚固期的前期传到中国来的。所以在魏晋隋唐时期大乘佛教盛行,每一个道场都讲经说法,重要的经论有许多人来注疏、来做注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