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嘎玛仁波切:人的佛性与魔性

发布时间:2024-08-28 02:00:52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嘎玛仁波切:人的佛性与魔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阿赖耶,它一直不停的储存着我们的业力。很多小孩,一生下来脾气就很好,笑咪咪的,是他父母教他怎么笑吗?虽然没有,但是他会笑。还有些小孩在娘胎里就一天到晚拳打脚踢。是谁教他的呢?其实,每个人前世带来的业力不是你能改变的,这就叫因果,这就能证明你有前世的存在。

人们发现,虽然后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很多方面,但很多特点与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我们的阿赖耶从无始以来存储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就要学会将这些坏情绪洗干净。怎么才能洗干净?要靠谁呢?我们要靠伟大的佛陀,靠佛菩萨,去将自己情绪里最肮脏的一面,过去所造的所有恶事,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等等洗干净,清洁会带给我们众多伤害的恶果之源。

只有学会打扫阿赖耶,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越来越快乐,我们的福报才会越来越好。从无始以来,其实我们也曾囤积过一些福报的种子,但想要立竿见影,突然发财了,升官了,不健康变健康了……的确没那么快。其实,只要福报之种还在慢慢成熟,收获这些美好的果实是早晚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是我们所要去追求的,真正要求的是心灵的寄托、快乐与健康。一旦你的心灵健康,那么外在拥有了多少,就是快快乐乐享受福报的问题。否则就像2500多年前的悉达多王子一样,虽然拥有了名利财富等世人所向往的一切,实际上他并不快乐。

灵魂的不满足,会让人们一辈子为它受苦受难。灵魂驱动着欲壑难填,让人陷入迷惘与狂躁。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把它揪出来,去质问它,“你到底是谁?你穿插在我这个躯壳里,到底想要干什么?你从哪儿来?将来要去哪里?”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不清楚它,它会很膨胀,它是自大的、狂妄的。但当它沮丧泄气,有时会连生存的意志力都不存在,甚至想毁灭自己的躯壳。平常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你都会大喊大叫;人家斜眼看你一下,你都不乐意;骂你一句,都会蹦跳起来。但是,当自己恨自己的时候,扇自己耳光的,给自己吃药的,割自己手腕的,自己跳楼的等等,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这就是表示,如果大家没有掌控它、了解它,这个灵魂会一直折磨我们。现在我们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它本身就像一个手掌的两面,一面是佛,一面是魔。当它的魔性产生出来的时候,那种妒忌心发作时做出害人的事,那种发脾气时狰狞的面容,那种傲慢的以为自己能控制一切的自信……很多妖魔鬼怪,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

魔性一起,有些人为了自己的欲望会拿刀砍人,把自己的父母杀掉,把自己儿女杀掉。可他们善良起来,可以为了别人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更不要说金钱与权力了,一切都愿意奉献出来。这就是他们佛性的一面。

在为人父母的身上,就完全具备并经常显现这两种功能。当你觉得自己的儿女很听话的时候,你对他们的那种爱,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当你觉得孩子所做的事不如你的意,刚开始,说为了孩子好,就动动嘴,然后就开始动手。动嘴动手之后,再歇斯底里狂喊乱叫一番,要么就哇哇哭起来,要么就默默流眼泪,各种情绪开始泛滥成灾。这时候,也许你都忘了,到底是为了他好,还是为了自己的发泄。最后往往把本来是一个慈悲的发心,转换成你的魔性,伤人伤己。短短几分钟,你就可能从一个很伟大的母爱或者父爱出发,却在过程中扭曲了发心,在孩子眼中,变成了一个不讲理的魔头。

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只有佛教才做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善,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哪怕你只懂得一点皮毛,生命就已经有了方向。佛法永远如明灯一样,照亮我们原本黑暗的前路。当你内心深处真正有了佛,当你把自己的灵魂安放于佛菩萨处,从此你将不再迷盲,不再有痛苦或者无助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我们要给自己的灵魂找个家,家的方向就是诸佛菩萨。

有了佛菩萨,大家从此以后就可以学会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乃至解决自己生老病死所有的痛苦,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真我

。实际上,找来找去也许你最后会发现,它就像一个空洞,如梦如幻的存在。只要一层层去解剖它,会发现没有一个真实永恒不坏的“我”,一切随时随地在变化,随时随刻在无常。当找到“无我”的真义,你才能放下自私的小我,能够包容所有的众生,去慈悲为怀,视天下所有如母有情众生为父母。

虚空广大无边,我们的心只有证悟空性时,才能真正包容万物,理解一切佛的境界。这需要不断开发我们的慈悲与智慧,两者并行,两者都隐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佛教里,称为意识。当意识上面的魔性越来越少,我们离佛性慈悲、智慧的一面,就越来越近,越来越闪光。当能够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众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了。整个世界全部照亮,全部净化,全部觉悟以后,我们就叫他:佛。

一方面,我们要皈依感恩已觉悟了的伟大佛陀,为我们指引脱离轮回,解脱成佛的道路。同时,也要感恩自己,因为在我们的身心中,有一尊隐藏的佛,那就是真正圆满的“我”。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