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嘎玛仁波切:修行带来改善与欢喜

发布时间:2024-08-28 02:01:21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嘎玛仁波切:修行带来改善与欢喜

要让一个种子成熟,一定要付出很多努力。我们要礼敬殊胜的三宝,我们要跟随具德上师去系统闻思修佛法。上师们从几岁开始,几十年的时间去听闻、思维、实修佛法,才能将他们的真实经验和体会告诉弟子,指导弟子们学佛。

如何去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跟着我们听一遍没有用的,有些弟子说:“上师讲这些讲了好几次了,我都听过了。”无论你听了多少遍,要观察是不是能把佛法应用到自己的身口意上。大部分人都是经过几年时间,才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有些弟子会想: “我修了两三年了,没感到和以前有什么变化。”有了这种“没什么变化”的想法,很多人修着修着就开始往后退。

由心而发的变化,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要你坚持闻思修,改变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有一天你有福报成熟了,一切会水到渠成,某些变化是连你自己都没法相信的。事业上、家庭上、情绪上等变化,会在某个时候,赫然出现在你面前,让你有所感悟。

以前的你,可能对什么事都谨慎小心,非常在乎,甚至斤斤计较。学佛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开朗了,心胸变大很多,不想去计较什么,这是你通过修行,智慧上的福报增长了,痛苦面越来越少,快乐面越来越多。这样“学佛”,就是学到了。伟大的佛陀,就是痛苦面全没了,福慧面增上到圆满,快乐面全部成熟,所以才叫觉悟者。菩萨比佛陀还少一点,罗汉更少一点,修行的层次不一样。

所谓的修行人,就是与不修行的人相比,他的快乐多一点,智慧面广一点,烦恼少一点。修与不修是有差别的,这是一定的。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佛、菩萨的境界,但是随着修行,哪怕你学到了一点佛法,虽然不一定全懂,但是会用佛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比世间任何名利的收获都好用多了。哪怕是一个心灵上的感悟,也是究竟能让你受益的。佛陀讲了一些方法,比如,对他人要无私奉献,去宽容、慈悲、尊重,不要伤害他人,经常反省自己,那别人自然会对你报以善的回应,不会伤害你,你也会收获更多快乐。而世间追求名利的方法,都只能带来一些短暂的快乐,不究竟,更会增长你的欲望,让你越来越多地陷入痛苦之中。

人们听的道理不少了,“大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懂了不一定做得到。你们每天要面对各种繁杂的问题,工作家庭的矛盾,同事间的矛盾,商业竞争的矛盾等等,要面对社会上众多的压力,真的随时可能会产生贪嗔痴嫉妒傲慢疑心病,这些负面情绪分分钟都有挑战你的可能。

不要说你们,在寺庙里的出家人,一辈子基本活在佛法熏陶的环境中,天天听上师们讲经说法,自己也是每天念经持咒,可一旦他的业力现前,情绪一上来,打架打得鼻青脸肿的也大有人在,其实就是嗔恨心起来了,控制不了自己,好在他们过了以后就没有什么嗔恨心了。

有一次,我经过昌列寺的一个公共洗手间附近,看到里面出来两个小喇嘛,衣服都搞得脏兮兮的,搂着彼此的肩膀,说说笑笑走过来。我一看,一个鼻子流血,一个嘴破了,就问他们俩干什么了。他们说在那边玩儿。后面还有个小喇嘛,其实是通风报信的,看到我朝那边走过去,就告诉他们:“活佛来啦!别打啦!”他们就赶紧收拾衣服,又开始你好我好的。等我回过头再看他们,两个人坐在那儿,前面放了几颗糖果,各倒了一杯茶,在那儿聊天聊得很好。

小喇嘛为什么还会打架?是他们的业障突然现前造成的,但不是很严重的嗔恨心,火气上来了打一架,过了就彼此忏悔。业力是很可怕的,很猛,它会突然现前,那时真是没办法控制自己。有些弟子,会突然对某个师兄姐起嗔心、傲慢心、嫉妒心、疑心等等,口若悬河地挑对方的毛病、缺点,造谣生事、挑拨是非都出来了,这是业力现前。如果没有去反观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就会造下很多恶业。

不要说你们,罗汉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会突然手舞足蹈、哈哈大笑、蹦蹦跳跳,也是因为业障还没清净。一定要了解,无论他是谁,只要还没有成佛,就有业障现前的时候。平时大家喜欢说,某个师兄姐修行得好,但是不代表他会一直好下去,不代表他不会发脾气,不会有嫉妒心,不代表他不会傲慢自以为是。负面情绪停留的时间缩得越短,表示修行得越好,进步了

。以前可能天天发脾气,现在五六天发一次脾气,也叫修行变好了,改善了。

当所有的情绪,你都能掌控好,你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人也会越来越快乐,甚至很多人是莫名其妙的快乐。我们有个老弟子,一天到晚说:“师父,我好开心!好开心!”别人就问我:“那个师姐是不是脑筋有点毛病?一天到晚好开心。”其实,他是不了解这个老弟子,她的老伴死得早,儿女也不太孝顺,所以以前每天都愁眉苦脸。学佛后,她每天发菩提心,偶尔做义工等等,把功德回向给众生,为成佛发愿,觉得自己的生活特别充实。那种内在的欢喜,是控制不住的喜悦。久而久之,她的欢喜还能感染别人,让别人也感到学佛的快乐。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