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忍辱”和“忍气吞声”是同一个意思吗?看佛家怎么讲

发布时间:2023-09-18 01:26:17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忍辱”和“忍气吞声”是同一个意思吗?看佛家怎么讲

愤怒是一种情绪,不理性,非常强烈。情绪本身没有毛病,毛病在于,盛怒之下往往智昏,接着就搞出很多尴尬破事儿。

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具有传染性,能随时间推移造成长时间伤害,佛学把“嗔”列为五毒之一。

“贪嗔痴慢疑”以“毒”为名,能导致错乱行为。错乱行为产生不堪后果,于是由此陷入死循环。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对治五毒中“嗔”毒的具体做法——忍辱。有人会说“人善被人欺”,忍气吞声岂不是纵容坏人作恶?其实“忍辱”并不是“忍气吞声”的忍辱。像很多被误读的古文一样,忍辱也是个被严重误解的词。

举个例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误解为苍天无道,生灵涂炭,其实是说: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并无偏袒。

佛学中的“忍辱”,源于梵语。包括忍辱、忍耐、忍许、忍可、安忍等多种含义。与其将“忍辱”看作一种道德概念,还不如把它当做是应对“情绪冲击”的实操方法更为恰当。

MBA的重要内容“情绪管理学”采用的就是类似“忍辱”的运作机制。情绪管理学认为“情绪无好坏”,有情绪引发的行为、后果才有好坏之分。所以情绪管理的关键在于,用适当的方法转化、引导情绪,并使随后的行为合理化。

有效的引导转化,能使个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于是群体才能顺利协作,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卡耐基认为:人脉取决于情绪表达。常发负面情绪,会使我们人脉渐窄

。反之,常微笑多赞美,人际关系自然会逐渐改善。

佛学意义的“忍辱”远不止处理情绪这么简单,它有更深的内涵。六波罗密多指大乘修行道的六种内容,俗称大乘六度。忍辱是六度的第三项。像布施、持戒一样,忍辱不仅是道德概念,更是实际做法。主要对治五毒中的“嗔”。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毒的害处显而易见,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就生动的描写了这种心理疾病的传染过程。毒性情绪会沿社会关系链,由高向低次传递,无处发泄的最弱小存在,便成了最终牺牲品。

佛学因果观认为,一般来说,业力的连锁反应不会自行停止,只会越演越烈,给我们造成生生世世的影响。

《金刚经》云:“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修持“忍辱”,就是从源头解决问题。所以无论消业还是积福,都非常好使,有事半功倍的奇效。

经中描述,修忍辱能获“貌美、无病障、誉雅、命久长、乐等转轮王”等等善报。自古圣贤建功立业,几乎都要经历“忍辱—逆袭”的套路,就是这个道理。

佛学系统认为,众生都曾是我们父母,因此修持“忍辱”是以“慈悲”为思想基础的。《无量寿经》讲“清净如水,忍辱如地”。正因为有慈悲作为基础,当修行者承受冲击时,内心才有可能做到像大地一样安然不动。

坦然接受一切好、坏境遇,认同和赞赏万事万物的空性本质,就是修持忍辱的极致状态。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