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

发布时间:2023-02-20 18:23:38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龙树菩萨的中观思想

  中观意义

  超越二边

  中观,是指古印度龙树菩萨依据《般若经》『缘起性空』的观念而造《中论》,所提倡的一种脱离执着、不偏不倚的理论和观察方法。

  思想渊源

\

  论典勃兴

  在西元二、三世纪间,正当大乘经典逐渐面世的时候,有学问的论师辈出,他们不仅大量注释经典,还不断撰述内容独立、组织严密的论著。经过龙树,以致后来的世亲等论师二、三百年的努力,终于把大乘佛教推展至有组织、有体系的成熟阶段。

  龙树提倡

  龙树菩萨(约一五零--二五零)出生于南印度的婆罗门家庭,自小便精通一切外道的典籍,后来皈依佛教,出家作比丘。他先学习小乘,其后再转学大乘。他不但穷究当时的佛典,并且能够融汇贯通,树立了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

  他的著作很多,又极为庞杂,但最主要的,是思想源自《般若经》的中观论。不过,《般若经》着重实践,而龙树却进而把它建立为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

  思想概要

\

  中道思想

\

  缘起,是显示事物的相对性和互相依存的关系。一切事物根本是『空』的、『无自性』的;我们所经验到的,只不过是因、缘和合的体吧了!如果能够以这种既不把万物执为实有;也不执为虚无的态度去认识事物,便是掌握了不偏不倚的中道思想,可以从而获得真实智慧,达至解脱的境界。

  双遣二边

  为了破徐我们的执着,龙树把当时的小乘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谬误,归纳成生灭、常断、一异和来出八项而力加破斥。

  我们观察宇宙万有的时候,必然会运用这八项相对的观念去理解事物,因而有常人的我执、外道的常见、断见和小乘学人的法执生起。然而,通过缘起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没『自性』的;我们所经验到的,只可以称为『假有』。因为必须先前没有,现在却出现,才可以名为『生』;先前有,现在却坏灭,才可以名为灭。万物既然都是没有实体的,又怎会有实的『生』、实的『灭』呢?这称为「不生不灭」。其次,永恒不变,才可以名为『常』;现在存在,而将来郄消失,才可以名为『断』。物由于受着构成它的各种条件所限制,条件改变,它亦随着变化,因此『不常』;既然没有实的自体,便没有甚么可以消失,名为『不断』。经验告诉我们,谷粒和它的芽并不是同一样东西,可见因和果决不相同,名为『不一』;谷芽必须从谷粒中长出来,可见两者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名为『不异』。众缘具备了,谷粒便会萌发,决不是先前已经有了谷芽,在才长出来的,名为『不来』;芽从谷里长出来,并不像蛇离开它的洞穴那样毫无关系,名为『不出』。

  上述的『八不』,并非否定物的存在,只是通过否定的方式,去破除我们的执着,显出缘起的真义。当然,我们的谬误也不仅限于这八项,龙树只不过列举出存在、时间、空间和活动四个最根本的范畴来讨论吧了﹗

  折衷二谛

  龙树承认佛陀为了适应我们的需要,分别用世俗谛和胜义谛来说法,但他更进一步指出,这二谛并不是截然不同的。世俗谛所说的宇宙万有,自性是空的,名为『真空』;胜义谛所说的空,也不是离开这个世界而存在的,名为『妙有』,这便是『不坏诸法而说真际』、『不动真际而立法』的道理了。然而凡夫却把『妙有』执着以为真实;小乘的信徒又往往把『真空』误解为彻底地否定一切。其实『真空妙有』的境界并不是凭着语言、概念的束縳,真实智慧生起的时候,便可以证悟这种境界而转迷成悟了。

  教派流传

  学派成立

  龙树的中观思想,由他的弟子提婆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到了西元六世纪初期,有佛护和清辨两位论师为《中论》造注释,形成了『中观学派』,由于他们宣扬一切皆空的思想,因此又称为『空宗』。

  这一个学派曾经一度和瑜伽行派抗衡;七、八世纪之间,两派又有了交互流通的趋势,终于形成了『中观瑜伽派』,和密宗同时流传,直至印度佛教的灭亡为止。

  影响中国

  在我国方面,这派的学说在南北朝时,由鸠摩罗什开始有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发生了极大的影响,如隋、唐时的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及禅宗等各大宗派,都以龙树菩萨和他的论著作为立宗的重要依据。

  此外,中观的学说很全面地介绍到我国的西藏地区,成为西藏佛学思想的正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