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三世一时”,“一多相容”,谭嗣同如何理解佛学?

发布时间:2023-09-11 01:22:45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三世一时”,“一多相容”,谭嗣同如何理解佛学?

佛教对世界的看法往往陷入相对主义,即片面夸大事物和认识的相对性,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认为相对只是相对,排斥绝对。华严宗常讲的“三世一时”和“一多相容”就是典型的代表。而谭嗣同对“三世一时”和“一多相容”思想是极为推崇的。华严宗常讲的“三世一时”和“一多相容”实际上是用来说明时间和空间的。佛学以“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为例来说明时间的流逝并非真实的,尽在人们的一念之中。

佛学中说:“念念生灭,刹那之间,分为三际,为过去、现在、未来。”,它认为时间的概念是相对的,一念之中就可以包括“三世”。同样,“一多相容”是用来说明空间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的。对此佛家论述说:“一全是多……明知是一中多。”这就是说,“一”和“多”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差别,不承认相对之中有绝对。这样看来,“三世一时”和“一多相容”明显带有相对主义色彩,抹煞了时间先后的客观差别和客观基础。

而谭嗣同却吸收了华严宗的这种思想,把它看作是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真理。他说:“`一多相容’也,`三世一时’也,此下士所大笑不信也,乌知为天地万物自然而固然之真理乎!”`,们谭嗣同认为,人们如果连这个真理都不知道,就会执妄为真,认贼为子,自扰自乱,自愚自惑。有鉴于此,谭嗣同阐释了自己的时空观。

关于时间,谭嗣同论述说:“今天我何以知有今日也?比于过去未来而知之。然而去者则已去,来者又未来,又何以知有今日?迫乎我知有今日,则固己逝之今日也。过去独无今日乎?乃谓之曰过去。未来独无今日乎?乃谓之曰未来。今日宜为今日矣,乃阅明日,则不谓今日为今日,阅又明日,又不谓明日为今日。”对此,谭嗣同还反问道:“庸诅知千万年前之今日,非今日之今日?庸诅知千万年后至今日,非今日之今日?”可见,谭嗣同认为,今日只不过是比较于过去和未来才能成为今日,而过去和未来也都是相对来讲的,并不是绝对的。如此说来,时间是相对的。

关于空间,谭嗣同论述说:“今夫我又何以知有我也?比于非我而知之。然而非我既已非我矣,又何以知有我?追乎知有我,则固己逝之我也。一身有四体五官之分,四体五官而有筋骨血肉之分,筋骨血肉又各有无数之分……穷其数可由一而万万也。今试言某者是我,谓有一是我,余皆非我,则我当分裂。谓皆是我,则有万万我,则我又当分裂·····一切众生,并而为我,我不加大;我遍而为一切众生,我不减小。”可见,谭嗣同认为,我也只不过是相对于非我而存在的。除此之外,他还认为,人的体貌颜色每天都在变化,早上起来照镜子,人没有一天是相同的。虽然骨肉之亲,相处数十年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回忆数十年前的情景,那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谭嗣同从他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出发,要求打破官僚地主阶级垄断政治的局面,与他们平起平坐。

对此,他极力宣扬平等,把平等作为奋斗的目标。在谭嗣同看来,要打破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凭借佛学中的种族平等思想,因为世界上只有佛教讲的是一律平等。他说:“其在佛教,则尽率其君若臣与夫父母妻子兄弟眷属天亲,一一出家受戒,会于法会,是又普化彼四伦者,同为朋友矣,无所谓国,若一国;无所谓家,若一家;无所谓身,若一身。”〔卿,可见,在佛教中,君臣、父子、夫妇和兄弟等都是一律平等的,犹如朋友一样,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与此同时,谭嗣同还利用佛学的相关资料极力提倡男女平等。他说:“重男轻女者,至暴乱无理之法也。

男则姬妾罗侍,纵淫无忌;女一淫即罪至死。驯至积重流为溺女之习,乃忍为蜂蚁豺虎之所不为。中国虽亡,而罪当有余矣,夫何说乎!”在他看来,佛教是讲男女平等的。佛书虽有`女转男身’的说法,但只是限于小乘。而如《华严》、《维摩洁》等大乘经典中,女身就是女身,没有什么关于转的说法,更没有重男轻女之意。男女同为天地之蓄英,同有无量之盛德大业,最初也并不因为淫而出生于世的。所谓色,只不过是粉黛而己,去除外在的粉黛服饰,都是血肉聚合而成,与男人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色可好呢?由此可见,谭嗣同是要将平等进行到底,而他打破封建专制制度的各种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理论则是佛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