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翰墨注禅韵 圆融尽之美”——汾阳市护国灵岩寺第二届佛教文化与书画(根雕剪纸)艺术交流节活动特记

发布时间:2023-09-16 01:26:08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翰墨注禅韵 圆融尽之美”——汾阳市护国灵岩寺第二届佛教文化与书画(根雕剪纸)艺术交流节活动特记

人间四月天,百花竞争妍 。在魅力可人,景色宜人 的美好季节里,第二届佛教文化与书画(根雕剪纸)艺术交流节在 国酒 汾酒所在地 汾阳市护国灵岩寺隆重启幕。该节以书画(根雕剪纸)为媒、佛法为缘,聚集了京城山西吕梁及汾阳近千位佛教界和书画(根雕剪纸)名家及有关各界人士于一堂,共同展示书画(根雕剪纸)艺术之美,共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塑中华文化时代形象,堪称丰富佛学文化与高雅艺术交流内涵,创新交流形式的积极探索。

悲传师傅和缑军安先生及北京的书画家一起

汾阳自古为三晋重地, 历史悠久,是我国佛教传人最早地区之一。位于汾阳市杏花村镇小相村的汾阳护国灵隐寺即系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庙。言其古老,是因为寺碑上刻着 隋唐以来莫之或衰 之句。谓其神秘,传为当年尉迟恭监建。

据清康熙《汾阳县志》载:护国灵岩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当地人称护国灵岩寺为 大寺 ,据称在鼎盛时此座寺庙曾占地120亩,规模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2001年,历史悠久的护国灵岩寺,在汾阳市各级主管单位,杏花村镇、小相村委特别是释悲传住持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了寺院的修复工作。

如今,经过十多年不断的修缮,护国灵岩寺院内雕梁画栋,绿树成荫,前有天王殿,后有大雄宝殿,弥陀殿,药师殿。殿内佛像栩栩如生,旅游观光不妨到此走走,领略我国古寺文化的韵味。

正所谓:杏花村外灵岩寺,始建南北鼎盛期,岁月悠长香火旺,百姓祈福兴善事,唐王避难于此地,光复 光复社稷立大志,重修殿宇塑金佛,冠以护国传美誉!

众所周知,佛教文化曾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佛教的书画(根雕剪纸)艺术等,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史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好地传承、融合和发展。

历史上的汾阳,即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盛地,留有灿烂的文化遗产。时至当代,也是佛教文化繁荣的地域。从古至今佛教文化艺术底蕴深厚,通过深入挖掘佛教文化艺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展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刻内涵,也对增进构建和谐汾阳,扩大对外影响,促进汾阳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活动也是护国灵岩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建国70周年系列重要活动之一,又恰逢四月初八是佛教重大浴佛节,暨 5.12 母亲节,双节同日,意义非凡。

此次文化结缘交流活动,受到来自北京山西吕梁及汾阳的各界人士的关注与爱心支持,并对活动的独特的文化视角和创意形式表示肯定。素与护国灵岩寺结缘的延安直罗红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书画界赴护国灵岩寺书画艺术交流活动总监及策划人缑军安,百忙之中亲自担纲总策划。

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京城画派书画院、北京琉璃厂书画研究会王雁儒、吕光明、贾志仁及马迅、冯水龙、程化旭、温付海、刘建国、高源、时艳霞、李新等书画名家,与中国书画家协会山西分会、吕梁市书法家(美术家)协会高树峰、原兆坦;汾阳市书法家(美术家)协会姜幼平及汾阳市硬笔书法家侯兴书(根雕剪纸)协会等有关艺术家现场泼墨、互动交流,力争把佛学智慧、禅意视觉,壮美河山、民族风情、历史变迁、群众生活等用书画或艺术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护国灵岩寺文化研究办公室主任张爱军和来自北京市的山西籍文化人士弓成明表示:此次结缘交流活动,通过公益性的交流互动形式,展现独特的美感视觉,通过用佛教文化专题书画(根雕、剪纸)艺术表现的过程,带动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健康发展,势必为汾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以书画(根雕剪纸)艺术作品形式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改革开放40周年的建设成果及讴歌建国70周年的光辉历程,更是为人称道,令人难以忘怀

北京资深媒体人 马一夫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