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经上讲的「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佛的十号之一有「天人师」,这是说明世尊当年在世做出来给我们看。「游步十方,为大导师」,这八个字把释迦牟尼佛一生行业都说尽了,世尊在世确实是游化十方,居无定所,他没有固定的道场。什么叫道场?讲经教学的地方就是道场,可能在树下,可能在山坡,可能在河边,任何地方他教学,那就叫道场,没有房屋。释迦牟尼佛一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说明明天就不在这个地方了,别的地方去了。确实一生过着游化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在世,没有建一个精舍,也没有建一个寺院,这些寺院庵堂都是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建立的,佛陀在世没有。那些国王大臣供养园林、别墅,请佛在那个地方修习、讲经教学,佛也接受,都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接受,用现在的话说,佛接受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所有权还是主人的,他在那里讲经教学一段时期,结束之后还给主人,他离开了。世尊圆寂是在树林里面,不是在房子里头。这些他老人家的表演,我们细心去体会、细心去观察,从他经典教诲当中完全印证。对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丝毫都不沾染,那个心多清净。
我们体会到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的示现,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里会有分别执着?所以佛的现身,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佛的说法,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我们要会听。会听的人怎么样?也得要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你就真契入了。我们现在不行,我们现在有说有听,有说有听我们用的是识心,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转智,转八识成四智那就是说而无说、听而无听,那就得大自在。转识成智很有味道,这个话。识是什么?知识。如何能把知识转变成智能?转的方法,小乘不分别不执着,转了一半;大乘不起心不动念,全转了。不起心不动念,我们见是见性见,《楞严经》上讲得清楚,我们听是闻性闻,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说观世音菩萨怎么修成功的?他是用听。怎么叫反闻?听的时候不用耳识,不用意识,不用末那识,用什么?用闻性去闻。闻性在哪里?只要你不用妄想分别执着就是闻性,你见就是见性。这就是从体起用,妙用无尽,我们现在不会。不会那就老实学经教,经教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乖乖的去做,这样学可以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学到相似即佛。见性就不是相似的,成佛了,相似即佛可以到十法界里头的菩萨、佛,到这个地位。都是非常认真,很认真、很听话,佛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能够到相似即。
...
「《净名经》曰」,《维摩诘经》,「直心是道场」。道场是什么意思?诸佛如来大道所在之处叫道场,古圣先贤行道之处称之为道场。这个行道,生活是行道,他在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叫道场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