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无完人的,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心灵或是性格上的缺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完美之人,因此会有很多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对准他人。大家要知道,我们之所以会对自己以外的人,挑三拣四,指手画脚的,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不完美,所以我们看见了他人的缺失,这就是凡夫心不清净的特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修行的原因之一。每个人的缺点,都是因为五毒所致,因此也在业力的驱使下,带到了今生。我们需要修行的起初,也是为了降伏我们的心相续之流。每个众生,之所以还是众生,也之所以还在六道之中,就是因为我们有太多封闭而且被我们执着且视为“珍宝”的习性。
大家不要以为,成为了佛教徒,或是已经修行数年,就总觉得自己成为了“圣人”一般,更加放大化的去看待不是信徒或是同门之间的缺点和毛病。这种错误的偏执,是因为我们连最起码的佛教理论都没有弄清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要知道,业力和习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多生多世累积的。而且我们哪怕今生修行佛法,也不能错误的以为,这是一个切分完美与不完美的“快速按钮”。业力的形成,不是一时的问题,那么通过修行来转化我们的习性,那也肯定不是立马奏效的事情。
大家必须要清楚,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为了开启我们的心性,让我们知道,我们自己本来清明的自性是怎么被遮挡住的,我们需要通过一步一步的方法,去降伏我们的自心流,进而训练自心流,最终通过认清自心虚妄无实,如乌云般遮盖住我们光明自性的事实。
对于佛法的认知,是一个很深刻且严肃的自我对话,而不是拿来指点与我们一样因业力困扰,而仍在轮回的平等众生。所以,在修行中,对于自我修正以外的对与错的问题,不是需要我们大家格外关心的,而是需要淡化的。等我们真正能明心见性的那一刻,就能体会圆满的自性,是所有众生本自具有且平等如初的,那么清净的内心自然看见圆满无暇的显现。如果说,我们的眼里还能看见很多的对对错错,而且是人我是非的话,那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修行的开始,我们对于佛法认知的基础就没有夯实。这么说的道理在哪里呢?佛法里,一再强调,让我们大家思维轮回的过患,暇满人身难得,因果不虚,以及无常和死亡,这叫转心四念法。在大圆满修行中,一开始就强调前行的重要性,这是基础,也是我们净化自心的根基。如果,我们没有确实的思维过,轮回的过患,而且去理解苦、集、灭、道这四圣谛的意义,我们会以为修行佛法是种娱乐,这就是错上加错的开始。如果我们不去思维暇满人身的难得,我们就会蹉跎度日,苦中作乐的执着追求世间八法的一切,把修行佛法作为另一种取悦自己和他人的手段,这就是不明白人身难得的颠倒,我们以为,下一世还能轻松得到如今生一样的人身,进而盲目的消耗福报。
如果,我们不懂因果的真实不虚,那么我们今生的所作所为都会被自认为是应该或是应得的,进而贪嗔痴慢疑的内心,仍然会在攀比与分别之中,不断的被助长,而不知又是累积了无数形成恶果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没有深刻的理解并思考无常和死亡的含义,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切实的慈悲之心和修行的迫切感迸发出来。无常和死亡,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没有约定,没有等级观念,更没有世间八法的标准,在无常和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众生平等。
所以,如果说我们真实的去思维过轮回是苦的种种,思维过人身难得,而且是暇满人身的可贵,我们就没有时间或精力,还致力于人我是非,对与错的标准之间了。如果,我们能更深的知道因果不虚的道理,那么当心相续被五毒牵引时,我们只会对自己的起心动念感到羞愧,而不是看见外在的纷纷扰扰。如果我们更加用心思维无常的潜伏,以及死亡的真实性,那么可以说我们才会真正用心的去修行,把佛法真切的落在实处,而且慈悲之心也是会越发的流露。因此,大家可以审视一下自己,在修行之路上,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该确定的,什么才是我们应该淡化的。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