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恒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一卷,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是汉传佛教一部重要经典。其开显的是空性、般若智慧,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文人士大夫对之更是津津乐道。这也说明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手法的高妙。
《金刚经》说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六如,就是最后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二、四相,这是要破除的四相,就是“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三、三段式,就是《金刚经》出现频繁的一种句式,三段的句式,就是佛说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这一形式毛泽东也引用过:“佛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
现在我们一条一条的来说明。
一、六如,也叫六喻,就是六种比喻
如《金刚经》最后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这是与涅槃、实相、无为法相对而说的,就是有所造作的法。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当然也从因缘而灭。“诸法因缘生,我说此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这首著名的法身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我们略略解释一下这六种譬喻。
1.梦。夜里睡着时做的梦,本来是没有实体的,只是一种影像而已。大家都知道黄粱一梦这个故事,这是唐朝的故事。说一位姓卢的年轻人,很穷困,但在客店里做了一场荣华富贵的梦。他做梦时店主在蒸黄粱(即小米),他的美梦醒了,黄粱还没蒸熟。另外还有南柯一梦等典故。这些梦都说明了一切有为法,本质就是妄想,早晚会破灭。
2.幻。这里的幻,不是幻想、空想,而是指幻术,类似于魔术,但比魔术要高明。魔术是假变,幻术是真变。就是看起来很真实,其实是假的,不实的,如用土块幻化黄金。这幻也就是说世间一切,山河大地等,皆是虚妄幻化,都是因为众生惑业力的缘故。
3.泡。水泡,泡沫。它不是真实的水珠,只是泡沫,所以我们常说泡沫经济等。一切世间法,也是泡沫,是假相,不坚实,变异很快,不可靠,更不可执取。
4.影。影子。光一照,就有了影子。这个影子是因光照而起,是假有,不是真实的,就像皮影戏一样。
5.露。露水,朝露。很小的水珠,沾着在草叶上,不能久停,风一吹,太阳一晒,就没有了。我们常说的露水夫妻就是这个道理,说的就是很短暂。曹操的《短歌行》也写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6.电。不是现在用的电,而是天上的闪电,刹那生灭,很亮,也很好看,但不长久。也是说明一切有为法,就像闪电一样闪一下,就消失了,不可留恋执取。电光石火也有这个意思。
这六种譬喻,就是叫我们如实地去观察身心、世界,观察有为的现象界,不起颠倒、迷惑,从而了解空性。江南第一才子,明朝的唐伯虎,晚年倾心内典,自号六如,就是取的这个意思。
另外玄奘大师的翻译,也就是《大般若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作了九种的譬喻: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道理是一样的。
二、四相,就是四种状态,四种不觉悟的状态,这是要破除的
四相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相”,也有翻译成“想”的,就是观念、概念。
1.我相。就是说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中,妄计有我、我所。也就是根深蒂固的我执。《心经》上讲“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破除我相。
2.人相。众生妄计现在的命根相续为我。或我生于人道为人,而不同于其他的五道。
3.众生相。众生妄计身相续而住于世。
4.寿者相。指众生妄计命根轮回六道。谓众生于五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从生至死)之寿命,长短不一。
我、人、众生、寿者,都是“我”的异名;《般若经》中有十六种异名,都不外从有情的某一特性而立名,有情即执此为实有。比如“我”,是主宰义,即每一有情的造作,常人都有自己作主的意欲,所以称为“我”。人,行人法,就是人类生活,于其它有情有所区别,所以名为人。众生,即五蕴和合生;寿者,是说有情的从生到死,有一期的生命相续。以般若正观,即无我、人、众生、寿者的自性。破除这四种形相,也就破除了身见、我见,也就明了了无我、空的境界。
在《金刚经》的第六分《正信稀有分》中对四相有进一步的演说,即放在了法相、非法相的概念中。我们看经,就是说听闻《金刚经》一念生净信,便得到了无量功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就是说破除四相,但不能更执取破除了四相。下面一句讲得更是彻底和巧妙,这一句经文大家都很熟悉:“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三、三段,就是三段式,是《金刚经》非常著名的句式
三段式思辨的巧妙,表达的尽致,令人深深折服。我们先看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名,就是叫作、称为。这是一种假名,代指某某事物,并不是说有一个自性不变的事物。如石头,无论是指石头这个名词还是石头本身,但都不是有一个永恒的石头的本质、自性。就连菩萨庄严佛土,也是水月佛事,是假名,是空性,不可执取。所以说则非庄严,并没有一个实有的自性的庄严。
我在经文中约略数了一下,三段式的解说,大概有三十个假名,比如:身相、佛法、须陀含、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于法所得、般若波罗蜜、三十二相、实相、一切诸法、灭度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法、诸心、福德、(如来)具足色、如来有所说法、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法、凡夫、微尘、世界、一合相(众尘和合而为一世界也)、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法相等。
可以说《金刚经》用这三十个名相,涵盖了入世出世有为无为一切法,扫除一切着处,直达真空,处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样的思辨有系统、例证多,而且比较好领会。一般人来读,在这样反复的参照下,可以比较快地理解空性。
下面稍微作一个递进性的整理:
世界——凡夫——福德——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灭度众生——阿罗汉——佛法——实相。
这些都是假名,都不实在,都不能执取,这就契入了空性。可问题是,有人会问了,既然都空了,没有了,那我就什么都不用做了,我也不用发心,也不用度众生,也不用契入实相……这样就陷入了顽空,陷入了断灭见。
《金刚经》的三段式,导入的是能出妙有的空,空里面有真实不虚的因果关系。一切皆空,因果不空,说的是法的空性,而不是说法不存在。所以,行善一定会得乐报,造恶一定会受苦报。所以《金刚经》上不讲“说杀人,即非杀人,是名杀人”。杀人按法性来说当然是空,但它带来的是苦果,不能导人离苦,不能导人涅槃,所以不可以这样说。
理解了三段式的诠释,也就理解了空性,而且可以广泛地类比,这样的理解也是深刻全面的。
当然,《金刚经》还有其它方式来表达空,如著名的“三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还有“应无所住”:“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等等。
总之,《金刚经》对空的表述别具一格,方便善巧、引人入胜。
最后,愿大家都能借助《金刚经》,彻悟空性。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