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本头条号专注于历史、国学、古典文化艺术相关内容,定期会推出不同系列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右上方蓝色按钮关注,方便阅读后续更多精彩内容。
禅宗,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相信很多人都比较清楚,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就是禅宗祖庭之一。实际上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除了禅宗这个宗派以外,还有其它很多宗派,比如三论宗(法性宗)、瑜伽宗(法相宗)、天台宗、贤首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真言宗),这些都是大乘宗派,还有小乘宗派俱舍宗、成实宗。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是非常盛行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已足见其当时的盛况。然而到了晚唐之后,三论、法相、成实、俱舍等各宗几乎传承断绝。密宗在宋代曾有过短暂的复兴,但不久又逐渐消亡了。天台、华严二宗勉力维持,律宗若存若亡,最后只剩下净土宗、禅宗两家,而其中又以禅宗发展最盛。
然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要问了?同为佛教宗派,为何只有净土、禅宗,尤其是禅宗能够脱颖而出并风行中华大地呢?最近听了一些易中天老师讲禅的讲座,也探讨了这个问题,收获挺大的,所以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并整理了一些文字供大家参考。
禅简单易行
任何事物如果要迅速普及和推广,首要在简单易行,如果门槛搞的太高,势必受众会大量减少。正统的佛教是很繁琐的,印度人估计是这个世界上最不怕麻烦的,一个问题往往分得非常细,喜欢掰开了揉碎了反反复复地说。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比如“什么是世界?”他们的解释是,世就是时间,界就是空间,时间又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所以很多寺庙里就供奉了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佛、现在佛、将来佛。空间又分为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然后世界的构成是这样的,中间有须弥山,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座金山外面是咸海,咸海的外面就是所谓的四大部洲,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都知道,分别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部瞻洲、北部泸州,这样一个“小世界”就形成了。一千个小世界就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就构成了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构成了一个“大千世界”。由于一个大千世界包含了一个小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说到这估计差不多也就懵逼了,还能有多少人有耐心去搞清楚这些东西。
四大部洲我们再来看看中国佛教各宗派的特点,其实用一则偈可以简要概括:
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所谓的密富,就是如果要修习密宗,是需要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因为密宗的法场布置要非常的精致,道具的样式非常多,并且要打造齐全,而且材料要非金即银,最次也要是铜铸造的吧。修习作法每次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对上师的供养也必须相当优厚。这就太不亲民了,穷人还是在旁边安心的吃瓜吧。
再来看看玄奘法师,不顾艰难万险奔赴西天拜佛求经。归来之日受到太宗皇帝的隆重接待,帝国政府还为法师的译经活动提供了种种便利,玄奘和他的弟子由此创建了法相宗、唯识论,可惜没过多久便被忘得一干二净。原因何在?因为玄奘法师创建的这个宗派实在太过专业,也太难懂了。比如法相宗的一个核心观念“阿赖耶识”,懂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懂吗?这还是比较浅显的,其它的简直就是高等数学了。何况就算真正的搞懂了,又能怎么样呢?能立地成佛吗?不能。
不仅理论难,正宗佛教的实际修行也很难,看看律宗的戒律,分为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其中戒相又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记都记不住,还能做到吗?
真正做到简单易行的宗派有两个,一个是净土宗,一个是禅宗。
净土宗怎么简单了?很简单,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按照佛教的观点,净土是佛住的地方。因为阿弥陀佛是接引佛,专门接引信男善女到西方净土去。如果要想去西方净土,每天都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听到后,就把你接到西方去。这个中国人就喜欢了,够简单。同时中国人还喜欢观音菩萨,因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且还有千手千眼,只要你有苦难,不管在哪里,只要喊一声,她都听得见,看得见。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能够解决现实问题,阿弥陀佛能够解决未来归宿问题。简单管用,来世今生皆有保障,修习方法既不苦又不难,所以自然能够在中国大受欢迎。
然而禅宗比净土宗更简单,连阿弥陀佛都不用念了,只要觉悟了,你就是佛。按照六祖慧能的说法是
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般若品》
这就是禅宗的革命,佛也是人,而且众生皆可成佛。
挑战皇权
净土宗虽然简单易行,但是最高统治者皇帝并不喜欢。原因很简单,西方净土有皇帝的特殊地位吗?呵呵,当然没有,极乐世界众生平等。这让至高统治者皇帝情何以堪呢?皇帝肯定是不想去了,那下面的大臣自然也不好意思去了。帝国的统治者甚至都有理由怀疑这是一个阴谋,因为来世是无法证明的。鼓吹一个无法被证明的东西,难道不是用来颠覆现有的君君臣臣的伦理秩序,甚至政权吗?统治阶级不仅这么想,甚至还拿到了实实在在的证据。
这个证据来自净土宗的始祖,东晋高僧慧远大师写的一篇论文《沙门不敬王者论》,大意是佛教徒只跪拜佛祖释迦牟尼,对任何世俗之人,无论高低贵贱包括父母,也包括皇帝都不行跪拜礼,反而信佛的君臣父母还得向高僧跪拜。所以他们见了皇帝不用跪拜,双手合十表示敬意即可,理由是他们已经出家,只是佛弟子,而不是帝国的臣民,或者如慧远所说只是方外的客人。这还了得?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哪来的方外之客?这岂不是要造反吗?至少也是对皇权的挑衅吧。好吧,既然不磕头,那就砍头。法琳因为触怒了唐太宗,差点就被砍了。
除了不敬王者,佛教让统治者不放心也是理所当然的,五胡十六国之后,僧尼不纳赋税,不入编户,许多寺院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少林僧兵救秦王(李世民)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熟知,这俨然就是国中之国了。
文化冲突
儒家士大夫也不喜欢佛教,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生孩子,另外一个是姓氏。过不过性生活是你自己的事,生不生孩子那是全社会的事,如果所有的人都不生孩子,中华民族将何以延续,劳动力又从何而来?保家卫国自然也没有人,长此以往,岂非国将不国。而且按照儒家的思想理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华文明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又不生孩子,又不随父姓,西周奠定的中华文明岂不是被彻底颠覆?这可比改穿胡人的服装、甚至让胡人当皇帝还要严重的多。净土宗虽然简单易行,但是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中国化问题,特别是与儒家伦理文化的冲突问题,仅仅只有净土宗是不能让佛教在中国完全站稳脚跟的,所以必须有一种与儒家伦理和皇权政治完全没有冲突,又能够自成体系的宗派,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禅宗的头上。
禅宗
禅宗开辟的道路是回到人间,禅宗坚持佛也是人,成佛不需要到来世,现世即可。
惠能祖师六祖惠能是这么说的: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六祖坛经.般若品》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了,佛法就在人世当中,要想学习佛法,就走到现实生活当中去,离开现世找佛法,就好比在兔子身上找兔角,肯定是找不到的。然而问题又来了,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世俗生活当中成佛呢?惠能也给我们指明了道路: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哈哈,这不就是儒家那一套吗?然而这样就行了吗?当然行了。既然佛法在现世,就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就承认了现世秩序的合理性,统治者自然就高兴了,虽然出家僧人见皇帝不磕头,但是在家修行的居士还是要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也不会被颠覆,这不就两全其美,皆大欢喜。
而且禅宗还做了改革,改革的推行者是百丈怀海。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禅门规式》,其中有一条规定是这样的:禅院的僧尼在学佛的同时必须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怀海本人更是亲自开荒种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百丈怀海这件事意义重大,北宋之前统治者对佛教是不放心的,灭佛的事情一再发生,佛教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通过种种方法和途径,一再向统治者表态,自己将永不谋求执政地位,也不打算将中华帝国变成中华佛国。但是这样就够了吗?因为法难的产生不仅有政治原因,还有经济原因。佛教的僧尼不但不纳赋税,还需要老百姓供养。这就严重影响到帝国的财政收入和国计民生。梁武帝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提倡吃素,节约开支。百丈怀海清醒的意识到,佛教招人厌恶,并不在于吃不吃肉,而在寄生虫式的乞食制度,哪怕只吃咸菜稀饭。作为农业民族,华人是排斥不劳而获的,托钵求施难免让人反感。怀海的改革为佛教重新赢得了尊重,也使禅僧与其它寺院的僧尼判若有别,使禅院从一般寺院分离出来,就连神秀的北宗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北宋以后佛教就安然无恙了,中华文明也完全接受了禅宗,自此风行神州大地。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