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太虚大师盛年时期在 九省通衢 武汉的弘法活动,可谓其一生中最为精彩的历程。大师不仅受到当时武汉大批军政商界俊杰与普通群众的热情拥戴,更使这座城市成为中国近代 新佛教运动 的发源地,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2017年3月,适逢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日,武汉市佛教协会、武昌佛学院将举行盛大纪念活动,缅怀大师,策进来学。
太虚大师胸怀忧世救国之志,积极适应时代嬗变,改变佛教对人生的漠视态度,竭力使佛教对现世、对国家和民族有所裨益。大师与时俱进的思想高度与行动魄力,对今日的精神文明与宗教文化建设仍大有启发,极具借鉴价值。
太虚大师所亲创的武昌佛学院,在上世纪上半叶造就了中国近现代佛教缁素两众的中流砥柱。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全国僧伽教育的精英,多荟萃于此,武昌不仅成为中华民国的发祥地,同时也成为新佛教的发源地。在其之后,全国各省市僧教育的佛学院日渐增多,悉以武昌佛学院为其策动力。其所出人才之众,影响我国佛教之大,功德无量。故时人喻武昌佛学院为佛教中的黄埔学校,诚为我国佛教复兴史上最有价值的一页。
今日,武汉作为国家 中部崛起 战略中的核心大都市,可谓是中土地域的丹田地位,正待发力而将国家与民族复兴之势,运化于祖国四肢百骸之域。同样,大乘佛教的复兴也必将以武汉为重镇,现中部崛起之势,走向盛世重兴的光明未来。武昌佛学院的坚守与传承,无疑将扮演肩负重任、引领时代的前沿角色。
值此大师圆寂70周年庆典之际,谨辑武昌佛学院八大历史地位,汇集展示佛门龙象之姿,遥念先圣,共勉未来。
武昌佛学院造就了一大批德学兼优的现代佛教人才。武昌佛学院在抗战胜利之前的二十多年中,招收培养正式学员近两百人,其中大部分学有成就,在推进中国佛教的革新和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譬如,当时及后来的全国各地佛学院,大多由武昌佛学院的学员主持经办。上世纪40年代的佛教刊物曾云: 近年来佛教中坚之僧才,十九造于此。
当时有人把武昌佛学院看成佛教的 黄埔军校 ,新佛教运动的发源地。近现代一些著名的佛教人物,如大勇、法尊、法舫、大醒、印顺、茗山等法师,都曾是武昌佛学院的学员。法舫、法尊、会觉、默庵、观空、芝峰、净严等法师,都是第一期毕业的学僧。印顺、谈玄、尘空、本光、苇舫、竺摩、止安、月耀等法师,都是当时的研究人员。
大勇法师(1893-1929),四川巴县人,俗名李锦章,1919年于太虚大师座下出家。1920年后赴日本学密,1925年率 留藏学法团 入藏学法。在藏期间译《菩提道次第略论》为汉文,但因积劳致疾于1929年8月示寂甘孜,世寿37岁,僧腊10年。图为大勇法师珍贵留影。(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大勇法师及其所率的留藏学法团,俱一时优秀,在中央公园留下难得的合影。(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法尊法师,武昌佛学院第一期毕业生,于1931年起主持汉藏教理院,1950年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80年出任院长,精通藏文,平生译著佛学典籍二十多种,数百万言,为沟通汉藏佛教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法尊法师1956年旧照(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法舫法师,武昌佛学院第一期学员,毕业后,先后主持管理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奉化雪窦寺、湖南大沩山,多次主编《海潮音》月刊;1943年出访印度后,时来往于印度国际大学、锡兰智严学院、于西安设巴利三藏院,互换中锡国学僧;1949年以后弘法于香港、锡兰、马来西亚等地。法舫法师善英文、日文、巴利文,精研法相,兼通世学,为太虚大师法门之一杰。
苇舫法师(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图为太虚大师侍者的缅甸僧(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大醒法师,武昌佛学院第二期学员,积极推行太虚大师的新佛教运动,宣扬人间佛教;先后主编《海潮音》《现代佛教》《觉津月刊》;担任厦门南普陀院临院、闽南佛学院主持、淮阴觉津寺主持;著有《地藏本愿经讲要》《八指头陀诗评传》《日本佛教考察记》《口业集》《空过日记》等。
印顺法师,1945年修习于武昌佛学院图书馆,1947年主编《太虚大师全书》。
本光法师,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以研究宗教哲学而接触到佛法,为其博大精微而倾心并出家。1932年入世界佛学苑图书馆研究部,依法舫法师研究经典。后奉太虚大师之命回到四川,于重庆北碚的汉藏教理院任教。本光法师提出 般若禅 ,其《般若散句》末后提持道:修诸法已,即当 罢教亦罢观,念念著力参;人生向上事,抖擞般若禅 。(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此外,受武昌佛学院直接影响而创办的其它佛学院所培育的僧才,以及在武昌佛学院旁听和受武昌佛学院师生的佛化活动的影响而发心从事佛学研究的人员,遍布各地,为弘扬中华佛教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如:净严法师创开封佛学社,后赴河南佛学院之任,芝峰法师主讲于宁波白湖佛舍,量源法师办拈花寺佛学院,克全法师办狮吼佛学院,寄尘法师主持九华山佛学院和岭东佛学院教务,现月法师主持常熟法界佛学院教务,会觉、满智、芝峰法师先后主持闽南佛学院教务,超一法师赴西康,墨禅法师留日,光宗、了参法师赴锡兰,体参法师任教于印度国际大学,等等。
太虚大师痛悼学生震华法师英年早逝时的珍贵遗墨,由于过度悲痛,大师为震华法师封龛说法将毕,忽中风旧疾复发,多方医护不治,于五日后的1947年3月17日舍报入于涅槃。(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1947年太虚大师的葬礼法会(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太虚大师圆寂当月海潮音杂志所刊出的武昌佛学院太虚大师塔(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武昌佛学院旧址目前太虚大师舍利塔全貌(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海刊发行的太虚大师舍利塔募缘建造计划(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文革 后,佛教教育、培养僧才逐渐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中国佛教协会于上海召开了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对整个佛教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赵朴初提出 佛教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 的卓识远见。此时原武昌佛学院最后一批学员 新加坡隆根法师、张仪模、徐浩、刘野农(后来的本乐法师)、张康临等,开始极力呼吁恢复武昌佛学院。
而在太虚大师遍布全国的学生弟子中,有一位学生,或乃命中注定要继承他在武昌佛学院开创的事业,这就是昌明法师。太虚大师曾赠昌明法师两幅对联,并谆谆给予教导: 修佛,首要修身,做高尚之人,做利益众生之人。做人学好了,自然而然进入了佛陀妙境。 今后的佛教,还归佛陀人本原义为其首要任务,要把被歪曲了的佛教扶正过来,就必须进行佛教改革。佛教只有改革,才有生命,才有前途。
昌明老和尚授课(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1994年,武昌佛学院重建,第一任院长即是昌明法师。这一年是太虚大师诞生105年,而昌明法师也已77岁高龄,从一个佛学院的学生成长为一代高僧大德。时至今日,昌明长老开创的武昌佛学院重兴气象愈发恢弘。
尼众部慈学老法师亦与武昌佛学院渊源深厚。老法师1932年在汉口栖隐寺礼上德下融(太虚大师弟子)恩师剃度出家。1947年在武昌女众佛学院汉口栖隐尼众院学习,毕业后留栖隐尼众学院任教。
慈学老法师授课(图片来源:武汉佛协)
建国后,曾任武汉市政协五至八届委员,武汉市第五届人大代表等,荣获武汉市 劳动模范 光荣称号,1953年光荣地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亲切接见。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湖北省、武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武昌佛学院副院长,武昌莲溪寺住持,山东省鄄城县东山禅寺主持
。慈学老法师长期从事佛教事业,学识渊博,道心隆厚。1986年担任莲溪寺住持,高瞻远瞩,建寺安僧,亲自创办了莲溪寺爱道培训班,协同昌明会长恢复了武昌佛学院,培育人才,为佛教事业作了了巨大的贡献。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