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持戒波罗蜜多,主要是讲戒律。戒律有好多种,这里主要讲断恶行戒、行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三种。
持戒波罗蜜多,就是修持戒律。要断除一切恶,行持一切善,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善恶的标准,因果的细节,只有佛法里才有,只有佛才能说明白,除了佛谁也说不清楚,即使说也只能说一些大概的,不是详细的、究竟的。佛讲的善恶标准也有好多种。世间、出世间,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不同。
一般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属于是世间的戒律。如果你能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就可以投生为人,或者转生为天人,享受人天的福报。断十种恶、行十种善也有属于出世间的,出世间的戒律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智慧。没有这些就不是出世间的,就不能解脱,不能成就,更不能成佛。
小乘里主要讲出离心。如果你对世间法有贪恋,为了世间的利益,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不贪恋世间的利益,不为世间的利益,而为了解脱,为了寂灭,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也就是说,只要是有出离心的摄持,所做的一切都是善;没有出离心的摄持,则都是恶。
大乘里主要讲利他心。为自己、自私自利,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为众生、为他人,以利他心为主,饶益、利益众生都是善。——这是善恶的标准。
如果我们不懂得佛法、佛理以及这些善恶的标准,我们就无法能够衡量、分辨、取舍善恶。你所认为的善不一定是善,你所认为的恶也不一定是恶。我们现在经常以自己的一些想法、概念,说什么:“我很善良,我做了很多善事,怎么还不好呢?怎么还没有好报呢?他那么不好,造了那么多恶业,为什么还那么得意,还那么一帆风顺呢?”善恶很难分辨,尤其是好人、坏人很难分辨。佛在经中讲过,人有四种类型:内熟外不熟,外熟内不熟,外熟内也熟,外不熟内也不熟。
心里清净,表面上也清净,这叫内熟外也熟;心里不清净,表面上也不清净,这叫外不熟内也不熟。这两种人很容易分辨、判断;但是另外两种人却很难分辨。一种是外熟内不熟的:外表上很清净,很善良;但是内心不清净,不善良。还有一种是内熟外不熟:表面上不清净,不善良;但是内心是清净的,善良的。这两种人很难判断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善人还是恶人。
所以不能轻易判断别人,不能轻易判断善恶因果。刚才讲了,善恶因果关系,只有佛能彻底说明白,说清楚。除了佛之外,别人很难分辨,很难说清楚。有种人就是在怀疑因果,不相信因果。
佛讲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管我们是造善业了,还是造恶业了,过了千劫也不会浪费,到时候一定会成熟的。什么时候报,谁也说不清楚。我们的言行举止,包括每个起心动念,是善还是恶,我们也说不清楚。懂得佛法,懂得佛理,有一定正知正见的人,才能分辨,才能取舍。
所以还得学、还得修。首先要明白佛理,这个很重要。你不明白佛讲的这些道理,怎么分辨善恶?不会分辨善恶,怎么能取舍善恶?明理还是很重要的。
我经常跟大家讲,闻思修是有次第的。先闻思,有了足够的闻思然后再去修,才能成就。否则怎么修啊?没有足够的闻思,不明理,不知道佛讲的善恶标准,怎么分辨、取舍善恶呢?
在不同层次里,善恶有不同的标准。首先你要知道这些,然后看自己的相续,看自己的修行在哪个位置,哪个层次上。如果你在世间的层次,你就以世间的善恶标准来衡量。如果你在出世间的层次,还要看是在小乘的层次还是在大乘的层次,在显宗的层次还是在密宗的层次。以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是在行善还是在造业。你判断别人、衡量别人的时候,你首先要知道他的境界在哪里,最起码要有他心通吧!你知道他的境界在世间的层次里,你就可以以世间的善恶标准来衡量他,看他是在行善,还是在造业。你知道他的境界在出世间,在小乘,你就拿那个善恶的标准来衡量他;如果他在大乘里,而且在密宗的境界,那你就拿那个善恶的标准来衡量他。
若是你没有这个能力,就不应该判断、评价,说别人的是非。这是在造业!你没有这个资格!因为第一个,你不知道世间出世间的、小乘大乘的、显宗密宗的不同境界,不同的善恶标准。第二个,你也不知道他的境界,他处在哪个层次。要衡量、知道他人的境界,你自己的境界必须比他还要高。高境界可以观察低境界,低境界无法观察高境界。
还说什么这个法师讲得好,那个法师讲得不好;这个法师如法,那个法师不如法。佛为什么要求我们既不赞叹,也不诽谤陌生师?因为这样容易造业啊!造业了就要承受果报,这个果报非常严重。若是你诽谤了一个具德的、有成就的圣者,这个罪过比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还大。为什么要造这么大的业?将来怎么承担这个果报呢?没有必要嘛!
不赞不谤,不要轻易去接触、亲近;不要轻易跟他学;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他的是非;也没有必要舍弃他,他也是众生,你舍弃众生也是一种罪过。做为菩萨,舍弃众生就是舍弃菩提心。如果把菩提心舍掉了,怎么能成就呢?
我在这里给大家讲的这些善恶标准,是大概的、粗大的,还有很多细微的没有讲。我们先要明白、掌握一般的善恶标准,以及不同层次不同的善恶标准,然后再去衡量、分辨、取舍。佛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们认为学佛有那么简单,有那么容易吗?要是有这么简单,有这么容易的话,就都成佛了。
有人认为:“我在学佛,我在修行!”实际上连善恶的标准都没有掌握,还不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小乘里怎么讲的,大乘里怎么讲的;显宗里怎么讲的,密宗里怎么讲的,都不知道,都弄混了。然后说:“他造恶业了,将来要下地狱;我在种善根,做善事,肯定会得到很多好报。”这样期待着,一个月过去了,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变化;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就开始怀疑了:“我做了那么多善事,怎么还不得好报呢?怎么还不发财呢?怎么还过得这么不好呢?他那么恶,造业那么狠,怎么还没有报应,还那么一帆风顺呢?”
佛讲的因果丝毫不爽,不会有假的。刚才说的善恶很难分辨,因果也很难掌握。有现世现报的,有来世再报的,还有很多生生世世以后再报的。但不管是善还是恶,都不会有浪费,一定会报的。所以不要怀疑因果,不要诽谤佛。
都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没有学好,没有修好;是自己迷,不知道什么叫善恶。也许你做的不一定是善,也许他做的也不一定是恶。就像刚才说的,有内熟外不熟的——在表面上很凶恶,很暴躁,行为都很不正当;但是他的内心,在表面上能看得出来吗?以前很多大德高僧,在表面上都是下等种姓的人:有的是屠夫,有的是渔夫,有的是猎人,有的是妓女。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所化现的形象有各种各样的,就是在狗、猫、猪、牛当中,都有佛菩萨的化身。
我们经常讲,每十个修行人当中肯定有一个成就者,你能看得出来吗?以前有个人说过:“佛说了‘十个修行人当中肯定有一位成就者。’不对啊?我也不是,你也不是,他也不是,那个也不是。你看,没有嘛!”我们现在也和他一样。
在外表上看不出来,尤其是自己的境界还没有到那个层次。你自己的境界低,往上看不出来,只能往下看,比你低的里面肯定没有了;比你高的有的是,但是你却看不出来,就在那里瞎评论,以为没有,于是怀疑。
我们今天举办的这个观音法会,参加的人这么多,这里面肯定有好多——最起码也有十几个大成就者,你能看得出来吗?你看这个也不顺眼,看那个也不顺眼;看这个也不好,看那个也不好。“他也有烦恼、痛苦;他也有习气、个性。”就这样评论,在你眼里都不好。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心不清净啊!心清净的时候一切都是清净的,心不清净的时候一切都是不清净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自己的智慧不够。妙观察智是佛的智慧,一般的修行人有相似的妙观察智,但是你没有——你一点修行、一点成就都没有,你不仅没有妙观察智,连相似的妙观察智都没有,你没有“看透”的这个能力。所以就看不出来。
自己有习气、有个性,有痛苦、有烦恼;就觉得别人也有,都和自己一样。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说的:他和我一样,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啊?你能知道他的内心吗?他心通不是什么高境界,但是你要评价别人,你要有他心通。否则,你怎么能评价别人呢?这都是错误的。
在《自我教言》里有:“不赞不谤自亲属,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不要去诽谤,也不要去赞叹。
我的父母、儿女如何如何的好,我的先生或者太太如何如何得好——就是赞叹嘛。你可以赞叹,但是你不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恶意地去赞叹,这也是一种造业。在特殊的情况下,你可以赞叹,可以表扬。这是方便语,是善巧方便,这个智慧你要有。
有必要的情况下,你也可以赞叹,可以表扬。这是为了度他,或者是为了自己能够更精进地修行。修行是为了解脱成佛,解脱成佛是为了众生。处于这样的发心可以。我们现在,不管是赞叹,还是诽谤,都是恶意的,不是善意的。这是一种贪念,一种贪着。
有些人经常说“我的儿女好,别人的儿女都不如我的儿女”……不要轻易评价别人,不要轻易说别人的是非。这样很容易造恶业,而且会造很大、很严重的恶业。真的,不知不觉地就会导致自己出苦无期的下场!
信佛就要信因果,就要取舍因果,断恶行善就是戒律。戒律就像大地一样。若是没有大地,我们怎么盖楼,怎么行走?同样,没有戒律我们无法修行。佛讲戒定慧,首先是戒,然后才能有定,最后才能产生慧。我们不说特殊情况,一般的情况就是这个程序,这个次第。戒律是根!不受持戒律,不可能成就!现在很多人都不受持戒律,都不愿意受持戒律。为什么呢?有的怕犯戒不敢受戒;有的不懂,不明白受持戒律的必要性。
你想成佛,必须要受持戒律,这是解脱、成佛的必经之路。戒律有好多种:有世间的戒律,有出世间的戒律;还有小乘的别解脱戒,大乘的菩萨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等等很多。这些戒律也不是都要受,是根据自己的根基、意乐、因缘来受。一下子都受,而且想守住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守住了所有的戒,戒律圆满了,就是佛了。那个时候不受而受,受就是不受,不受就是受。受不受都一样。那时候没有什么可受的了,都是清净的,都是圆满的,都是美好的,哪有什么戒和律啊?哪有什么戒和律的分别啊?哪有什么戒和律的取舍啊?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就佛果,所以要受持戒律。
受持戒律要根据自己的意乐。你处于世间阶段,就受世间的戒;你处于小乘阶段,就受小乘的戒;你修大乘佛法,就受大乘的戒;你修密宗,就受持密宗的戒。真正的受戒,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轻松自在。你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修行,到时候自然就受戒了。
其实受戒是一种快乐,不是一种痛苦。若是内心不清净,身心不轻松,那就不是受戒,是给自己压力、折磨。因为都不懂,所以都是勉强的,刻意地控制。这都不是真正的受戒。不明理的时候就是这样,明白了以后,就不会这样了。
受戒也是,不是刚开始什么戒都受,而且全要守住。你修到不同的层次,受不同层次的戒律。你的相续、境界在哪个层次里,你就受哪个层次的戒律。都是自然的,到时候瓜熟蒂落。所以,我现在不勉强,大家尽量做。你受戒了以后,不可能不犯戒。但是尽量别犯戒,万一犯戒了,也可以忏悔。
佛非常慈悲,佛讲的法也非常圆融,非常圆满。佛讲戒律的时候,大概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如何受戒。分别讲解了受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仪轨。第二个部分讲戒条,包括允许的、不允许的戒条。没有绝对的不允许,也没有绝对的允许。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必须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是必须的?讲得很细致。也不是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这些世间法、缘法都一样,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戒律有性罪、有定罪之分。什么是性罪呢?它的本性是一种罪,叫性罪。什么叫定罪呢?就是佛制定的。性罪,不学佛的人也一样有;定罪,学佛的人才有。
比如杀生、偷盗,这些都是性罪。不管你是学佛还是不学佛;不管是人还是非人,都一样,做了就有罪。定罪是佛制定的,这个是可以变的——随着年代、随着地区可以变。以前佛在世的时候,很多是不允许的,现在都可以允许。
比如说在印度,佛在世的时候,结夏安居是夏天三个月。后来佛法,尤其是戒律传到藏地的时候,就变了,结夏安居是一个半月。以前若是没有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就是犯戒,这是佛定的。为什么要结夏安居?有两种原因,一个是出家人经常到城里、到其它地方化缘,有其它教派诽谤,说释迦族的这些出家人,也不学修,整天在外面化缘。为了避免这种诽谤,佛制定了夏天三个月不许出门,要安居静静修行的规矩。为什么要定在夏天呢?夏天外面虫子这样的众生多。若是经常出去,容易伤害这些众生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