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金刚经感应事迹 目录 序 语译说明

发布时间:2024-10-02 02:04:23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金刚经

感应事迹200例

印光大师 鉴定许止净 辑录郑金坤 语译

目 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功德颂序》印光大师

语译说明

《金刚经感应事迹200例》一、往生净土二、临终瑞相三、得长寿四、得回生五、愈疾病六、救杀戮七、脱刑系枷锁八、救水火险难九、消罪报十、感神灵

香 赞炉香乍爇(音zhà ruò),法界蒙薰(音xūn勋),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音ná mó)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南无金刚会上佛菩萨! (三称) 开经偈(音jì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肢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补缺圆满真言唵(音ong)。呼卢呼卢。社耶穆契。莎诃。(念三遍)金刚赞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南无金刚会上佛菩萨 (三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三藏法师 玄奘 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 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普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金刚经功德颂》序

六度,是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要法。但如仅有五度,就像盲者,般若则像向导,五度如果没有般若,就不能究竟到达彼岸,不能称为“波罗蜜”;而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如果没有五度,也不能究竟到达彼岸,不能称为波罗蜜。如果二者具足,则一一度都可究竟到彼岸,都能称为波罗蜜。(译者注:六度,又称为“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金刚经》,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遍修六度的轨范。因经文简略,所以只举布施为例。如果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行布施等,就能度脱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法”,以及受度的众生相,则能四相不生、三心不得,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得而成佛了。因此,受持《金刚经》中哪怕四句、三句、两句、一句的人,功德也难以言说;受持全经的人,功德更不可思议。所以,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人读诵,其中能顿悟自性、彻证唯心,生登圣流、死归安养(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可胜数。其次,读诵《金刚经》可以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转祸为福、化愚痴成智慧的例子,就更多了。许止净居士选取古今典籍中的感应事迹,分类述颂;他的友人刘契净,又为这些事迹作注解,使读者都知道《金刚经》义理渊深,功德广大,生正信心,努力效法前人修行,随其功行浅深,也能得到种种利益。《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如果读者能发至诚心、恭敬心受持读诵《金刚经》,便能跻身未来诸佛之中。愿大家共同努力!民国十三年甲子中秋日古莘常惭愧僧印光释圣量 谨撰

《金刚经》受持读诵说明:●念诵时,从经题开始,念到末尾“回向”完毕为止,为一卷圆满。如念多卷,重复即可。●“我读不懂,怎么办?”——这是圣人释迦牟尼所说的最伟大的经典之一,我们凡夫正因为不懂,所以才更应该多读、常读。不要管是否能够理解经文“意思”,只管读下去,反复读,“经读千遍,其义自现”。●不论是否读懂,只要以恭敬心读、以至诚心读、经常读、劝他人读,功德、福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读诵速度:宜紧凑,开始一般30-40分钟,随着逐步熟练、能够背诵,就能缩短到25、20、15分钟左右。能背诵后,就能随时随地念诵了。●发愿受持:坚持读诵,功德利益巨大,不要一曝十寒,不要自欺欺人。

印光大师 亲笔记录的《金刚经》感应安徽的马其昶(音厂),字通白,是当今(指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家,著述非常丰富。起初,只是研究儒学,不知佛法。近十数年来,才知道佛是大圣人,佛教中有不可思议的事,因此每天念诵《金刚经》,兼念诵佛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第三个女儿,名叫君干,嫁给方氏,很聪明,通文理,有古代烈女之风,通白非常喜欢她。君干在提倡女学方面,不遗余力。她起初肄业于上海的“务本女塾”,然后受北洋大臣袁公聘请,在天津开办女子师范学校,后来又游学日本,以广博见闻。但对于佛法,绝无信仰。民国十五年五月,君干产后得病,痛苦难以忍受,通白怜悯她,对着她念诵《金刚经》。君干一听到念经声,就身心安乐。等到经声停息,又觉得痛苦,通白于是彻夜为她念经。她忽然坐起来,叫父亲停下不念,像好人一样,还说:“我对《金刚经》所说的道理,都已经悟到了。”便想现大人相,说无生法,期望一切见闻的人,同种善根,谎称家里太狭窄,想到医院休养。因通白与女婿方时简,同住京城,租房共住,所以家中的确不够宽敞幽雅。通白见她坚决,就叫她丈夫送她到德国医院,选择最好的房间安置她。君干叫丈夫与医院护士都离开后,她则合掌坐逝了。噫嘻,奇异啊!这与庞居士的女儿灵照,借“日食”骗父亲离座,她却据座坐脱的事情,有什么差异呢?李木公先生,素来不信佛法,听到通白说这段因缘(木公是通白的门生。民国十年秋,通白回安徽,经过上海,到木公家说起)后,全家归依三宝。《普门品》中所说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岂能不信呢?而君干丈夫方时简的作为,反而被遮盖了,罪过实在非浅非小啊。(民国)释印光 记 郑金坤 译白

语译说明本书所录感应事例,均出自民国许止净居士撰编、印光大师鉴定的《金刚经功德颂》一书,共200余例。原书附载于《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书后,于1926年出版发行,后多次印刷,流通全国以及海外,深受欢迎。随着时代的推移、佛教的复兴,受持读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人越来越多。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需要这些感应事迹,来启发信心、巩固信心、解除疑惑。但这些在不同朝代、由不同人士用文言撰写的故事,文字比较古奥艰深,现在的学佛者、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大多难以读懂、无法理解这些故事的精彩内容,对受持、读诵、弘扬传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形成了较大障碍。所以,译者不揣浅陋,发心译白。文中较生僻的字,都标注了现代汉语拼音。重起书名为《〈金刚经〉感应事迹200例》,并附载《金刚经》现代标点本,以方便读者在阅读故事、起信之时,立即就能同时受持读诵经典,早沾法益。由于时间仓促,谬误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祈十方善知识予以指正。语译者:郑金坤 2006年10月

●唐高宗时,禅宗五祖弘忍,居湖北黄梅的东禅寺。他常劝人只要持诵《金刚经》,即自能明心见性,直了成佛。《传灯录》●梁武帝请傅大士讲《金刚经》。大士刚升座,用尺挥案一下,就下座了。武帝愕然。志公大师说:“大士讲经完毕。” 《传灯录》●唐时,五祖弘忍为六祖惠能讲解《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大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即传给他衣钵。六祖于是南归广东,后来住曹溪(今广东韶关曲江)南华寺说法。《传灯录》●南唐时,法眼文益说:“《金刚经》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且说叫什么作此经?不是黄卷、红轴的吗?莫错认了定盘星。” 《传灯录》 ●唐时,朗州(今湖南常德)德山的宣鉴法师,在去澧阳(今湖南澧县)的路上,看到卖饼的老婆婆,于是买饼作点心。婆婆指着他所挑的东西问:“这是什么书?”答:“《青龙疏钞》。”婆婆问:“讲什么经?”答:“《金刚经》。”婆婆说:“我有一问,你如果答得上,我布施您点心;若答不上,您就到别处去。《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您点那个心?”宣鉴法师默然,无法应答。他后来到了龙潭寺,说出自己遇到老婆婆对话的事,就将疏烧掉了。《传灯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