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入观”,读到什么地方,那个境界就现前。 我们能随着经文,提起自己观照的功夫,那就有受用。 “随文入观”,也就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听经要在“消归自性”。你听经,你能把经里讲的这些事,归到你自性里面,那就是“随文入观”。 如何“随文入观”?“观”是观照,我们随着经文打妄想,我们没法子“随文入观”。纵然经念得滚瓜烂熟,我们也提不起观照功夫。 我们读经是两种读法,两种目的。第一种我们求根本智。这一种读法,就是恭恭敬敬翻开经本,从“如是我闻”一直念到最后“欢喜信受,作礼而去”,一个字也没有念错,字字分明;恭恭敬敬地念,不去求解,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怀疑。这一种读经,就是修定,修根本智。 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是修“无知”。如果读经的时候,想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你读经的目的就被破坏掉了!你是把经典当作世间书去念,那个得不到效果。我们读经就是修定,读一个小时是修一个小时的定,读两个小时,就修两个小时的定,这是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那就深入一层,“随文入观”。那是已经得到了根本智,已经得到定了,你才有这个能力。没有得到定的时候,你没有这个能力。已经得到定,你有能力把经里面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