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没有不相信业果的。业,是身、语,意的活动熏习保存在第八识中的功能,能引发第二次乃至多生累劫的现行作用,构成了有情无始生死流转和业果决定。佛所说的义理,在世俗谛中,最重要的一法,就是业果决定。即世出世间的果报,都是由染净业力为缘而现起,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决定不虚。业有善业与恶业。顺理利人的行为,是善业,违理损人的行为,是恶业。善业有生乐的力用,恶业有招致苦果的力用。如果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其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势力,纵经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决定感受果报。所以佛陀在许多经中都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造业受果,转染成净,净化人生,以至证大菩提,谁而能之,唯人身是依是行,一切掌握在现世的人身上,此理决定,宜深思而行之。
在坚信业果决定的基础上,必须经常思维无常,思维诸苦,作为自己修行的推动力。我们从无始以来,都在三界中流转,思想意识,经常是杂染懈怠的。对于环境上的相顺不相顺的境界现前,总是打不过它,为它所牵染缠缚。所以为了加强自己修行的信念和行动,就要以思维无常和思维诸苦来促进身语意三业断恶修善,断烦恼证菩提。这里所说的无常,主要是粗无常,即从三方面来思维。’一、思维人生短暂,决定有死。如《无常经》说:“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斯者。……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人生无常,人皆有死,是我们常识所知的事,不过为诸缘所牵扰,忘记不知了。这些意义,在诸经中说的很多,不必引了。二,思维死无定期。如《出曜经》卷一说:“晨所睹见,夜则不现,昨所瞻者,今夕则无,我今少壮,无所怙恃,少者亦死,男女无数。”在我们头脑里,一般都没有死无定期的观念。其实人命在呼吸间,死的因缘条件随时随处都可能碰上。人们总以为自己是百年寿永;把许多应该抓紧时间作的利国利民的好事,益人不损己的善事,都懈怠放过。都是由于没有死无定期这一无常观念所致。三、思维死时无可怙恃。如《尸迦罗越六方礼经》说:“无亲可怙1寺,无处可隐藏,天福尚有尽,人命岂久长。”人命尽时,是没有什么势力可以排遣挽救的,地位名利钱财,都挽救不了垂危的生命。当一期生命结束时,有形质碍的东西什么也带不走,只有业力伴随而去。
其次是思维诸苦
思维无常和思维诸苦的观念,是推动学佛人发心修行的根本,如希求获得暇满人身的善愿心,获证声闻独觉、解脱三界诸苦的出离心,誓愿求证无上佛果的菩提心,都由思维无常、思维诸苦而引发。无常故苦的观念,惟人身能思能修,舍人身而外,谁能有此勇气、有此智慧思维修习这根本大法呢?佛法的根本对象是人,离开难得的人身,何来佛法!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既得人身,又闻佛法,难得已得,难闻已闻,岂可舍此而他求哉!(信息来源:摘自《法音》)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