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

发布时间:2024-04-13 02:08:02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四十四愿 具足德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颂曰

他方国土菩萨众 闻名欢喜修大行

具足德本是大愿 三十六义圆融故

一、列诸愿名

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六:闻名令得具足德本愿(义寂);修行具足愿(法位);闻名修习满足德本愿(智光、良源);闻名具德愿(真源、性海);福智双修愿(璟兴);具足德本愿(法然、静照、礼阿、慧云、月珠、深厉、观彻、道隐)。今从法然上人,采用“具足德本愿”之名。

二、愿成就文

阙成就文

三、同部异译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译):

若我成佛,余佛剎中,所有菩萨,闻我名已,若不应时修菩萨行,清净欢喜,得平等住,具诸善根,不取正觉。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阙此愿文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阙此愿文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阙此愿文

四、同类异经

《悲华经》:阙此愿文

《大悲分陀利经》:阙此愿文

五、显明愿意

法藏菩萨何故立发此愿?盖法藏菩萨睹见诸佛剎中,或有佛土,发心菩萨,虽修众行,不能速疾入圣域,久积勤修,不能一行具万德,徒送尘劫,空劳功力;或息化城,或溺三界,假令相续不退,多不福智双备,故不能身心欢喜。

是故法藏菩萨,愍诸众生,不趣菩提,或虽修行,众德不具,自修福智一度具诸度,回与众生,而发此愿言:“他方菩萨,闻我名已,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

信行具足人,依佛力住持,即入必定,自知作佛,心多欢喜,自然吻合万行于一行,任运符应众德乎一心。盖万德庄严之六字洪名,令信行之人,一称成万德,片言超僧祇,不劳苦行,不历多劫,使愚夫顿坐金台,无智忽具万德。噫!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者,其唯弥陀智愿海矣。

六、释疑通妨

问:闻佛名字,何故欢喜踊跃?

答:菩萨闻本愿名号,得深信解,心怀欣悦,故言欢喜。何故心多欢喜?依净土义,即常念于弥陀及不思议愿行,是故多欢喜。此中,念弥陀者,念弥陀慈尊,如现在前;念不思议愿行者,念弥陀为我成就不思议愿行功德,速疾作佛,是故心多欢喜。初发心住名欢喜住,初行亦名欢喜行,初地亦名欢喜地。今菩萨依佛愿力故,必超入欢喜地,设不顿入,亦名欢喜,从此称性,修十度行,圆满功德,成就菩提。

问:德本有万行与念佛二义,若念佛义,此愿岂不与第十八愿无异?

答:虽同闻佛名,起念佛行,而其愿意,自不相同,略有二义:摄机有别:第十八愿乃凡圣同摄,五乘齐入;此愿则别引他方菩萨,如第三十五愿,特为女人而立愿。利益不同:第十八愿以闻佛名号,信心欢喜,必定往生为其利益;此愿虽闻名欢喜,犹好德本,而欲修菩萨行,以作己之德本为其利益。

七、愿文略解

“诸菩萨众”者,指十信、三贤菩萨,又通地上菩萨。

“欢喜踊跃”者,《无量寿经会疏》云:“适悦在心名欢喜,法喜发形曰踊跃,是至心信乐之相也。”《法华经妙文句》云:“内解在心名欢喜,喜动于形名踊跃。”

“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者,六度行相,名菩萨行,修行圆满,名之为德,佛果之因,故名为本,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云:“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即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自止,即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软,即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堕,即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罗蜜,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故今云具足德本。德本有二义:六度万行为德本:此乃智行共备,众戒具圆,因极果满,成正觉也,故六度为众德之本。六字名号为德本:此为名号能具万行,万行之本故,即是无上功德,《无量寿经》云:“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万善妙体,归果号六字,恒沙功德,具至心一念。

八、白话浅释

如果我法藏成佛时,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我名字而称念者,愈加欢喜修菩萨六度万行,具足一切功德,若不能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