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佛都有一个自己的初发心,也是因为这个难得的初发心使自己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进不断。但是这个初发心也是脆弱的,受不了八风的侵蚀,造成学佛一年,佛在眼前;直到向佛要钱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实可以这样说,初发心的丢失是人生一大损失,就象到了宝山空手而回一样,白来这个世界一趟了。
很多人因为看到不如意的事情而磨灭了自己的初发心,这只能说明你对佛教的信心不够;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没有力量;对自己追求的目标没有明确。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带有盲目的崇拜和迷信的心理来学佛有关。因为自己的崇拜对象不如意或者因为自己认识到了迷信而失去了自己的信心都是很可怜的。应该知道我们学佛是要了生死,然后帮助他人从而实现自己的觉悟。最少要做到自己减少烦恼,生活快乐。如果越学烦恼越多,那么你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学佛的方法了。是不是用感恩的心来面对社会?是不是用包容的心来和谐自他?是不是用分享的心来回报社会?是不是用结缘的心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因为我们走上了学佛之路,必然已经有了信仰,也知道了因果,是一群有良心与道德的人。我们要不断地修行自己,以便得到智慧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因果的发展规律,这样我们就能事事走在前面不被动了。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迷漫而丢失自己,比如因为看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而怀疑佛教。应用正确的眼光的分析事情,应该知道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是自己的六个贼(眼、耳、鼻、舌、身、意)在作用,我们的心千万不要被这六个贼拉跑了,多多反省自己,我们要让这六个贼成为我们心认识事物的工具。也就是转我们的识成智。
对于在家学佛的人,要做到这些首先我们要端正学佛的目的,要知道我们现在佛教所处的处境。在这样的处境下我们要怎么样来看待眼前的事物。在柏林寺我们在接受皈依第子的时候很注意一件事情,那就是告诉他:他是皈依了佛、法、僧三宝,由僧团负责教化,不是皈依某个人。这样就避免了盲目崇拜。因为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僧人是凡夫僧,所以不能用圣贤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不要因为某个个人的问题退失了自己的初发心,这是最重要的。
初发心会由于自己的信念不足而淡化甚至退失。佛陀在《大涅槃经》里也说:菩萨摩诃萨有十三法则便退转。何等十三。一者心不信。二者不作心。三者疑心。四者吝惜身财。五者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云何乃令众生永灭。六者心不堪忍
。七者心不调柔。八者愁恼。九者不乐。十者放逸。十一者自轻己身。十二者自见烦恼无能坏者。十三者不乐进趣菩提之法。善男子。是名十三法。令诸菩萨退转菩提。复有六法坏菩提心。何等为六。一者吝法。二者于诸众生起不善心。三者亲近恶友。四者不勤精进。五者自大憍慢。六者营务世业。如是六法则能破坏菩提之心。善男子。有人得闻诸佛世尊是人天师。于众生中最上无比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法眼明了见法无碍。能度众生于大苦海。闻已即复发大誓愿。如其世间有如是人。我亦当得以是因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复为他之所教诲发菩提心。或闻菩萨阿僧祇劫修行苦行。然后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闻已思惟。我今不堪如是苦行。云何能得是故有退。善男子。复有五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五。一者乐在外道出家。二者不修大慈之心。三者好求法师过恶。四者常乐处在生死。五者不喜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是名五法退菩提心。复有二法退菩提心。何等为二。一者贪乐五欲。二者不能恭敬尊重三宝。以如是等众因缘故退菩提心。所以初发心要靠精勤用功来保持,佛陀在《大涅槃经》里说要常修六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来保持我们的菩提心。在自己的信心还没有坚固的时候,多把自己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功夫上;多把时间放在看经书上。就象赵州和尚说的:“七岁小儿比我强我向他学,百岁老翁不如我既教依”。学取别人比自己强的地方,不要去管这个人怎么样。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入了佛教的宝山而不空回。
(本站只为提供大众方便,未验证信息可靠性,请自行确认)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