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因果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可以改变它的结果。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重业不可救。所谓定业,是造了极大的恶业,如五逆──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僧、出佛身血;又如毁谤三宝、杀人越货、纵火决堤、强暴妇女等重大的犯罪行为,都是不可变转的罪业。因为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他人生命的丧失,并长久影响社会的安定,所以必须受报。 古来已有「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的谚语。杀生太多,不免引起战争,而相互的残杀与斗争,则会招致兵荒马乱、十室九空、哀鸿遍野等劫难。 「劫」是时间或时限的意思。恶因若累积到某种程度,便会发生某种灾难,有的是区域性的,有的则是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但看造业人数的多寡和所造之业的轻重而定。今生造业不一定今生受报;但在过去世中,于不同的地方,各人造了某类的恶业之因,就会在未来世中的某个时代的同一环境中,受到相同的恶报。 「数」不是佛学名词。屈原于《楚辞》的〈卜居〉内有云:「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此数是指占卜之术数;《书经》的〈大禹谟〉则云:「天之历数在汝躬」,以及收录于《文选》应璩所撰之〈与曹长思书〉一文内又云:「春生者繁荣,秋荣者零悴,自然之数,岂有恨哉!」这些都是讲天理、命运或气运之说。而将之与佛教的「劫」字配合,便产生「劫数」之说了。 佛教所讲的「劫」,是梵语「劫波」(kalpa) 的音译,指非常长的时间过程,其有大、中、小劫。所谓小劫,若用比例来说,如果人类寿命最长可达八万四千岁,最短仅得十岁,那么,从八万四千岁起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只剩十岁,再从十岁起,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如此一减一加的历程,总称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众生所居住的世间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成一循环,是为一大劫。 据佛经所说,只有「住」的阶段有众生活动,其他三个阶段,众生应是迁到他方世界去。而在还没有迁出之前,遇到「坏」的阶段开始时,会有大火、大水或大风等的灾变发生,称为「劫难」,能把物质世界以至禅定世界全部摧毁
。尚未脱离这个世界的众生,就是在劫难逃。劫难之后,如果业报未了,业识──生命的主体,即转生他方世界继续受报;如果业报已了,不待劫难到来便生佛国净土,从此超出三界,永远不再遭受劫难的摧迫,称为「出离苦海」。当然,若不修行佛法,要想脱离这样的劫难是不可能的。 民间传说的在劫在数,虽和佛法相关,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无法逃避而不知如何超脱。所以民间每经一段承平时代,便丧失忧患意识而形成歌舞升平、生活糜烂、道德堕落和思想腐败等现象,某些预言就会因此传出而呼告大众:将有天灾人祸、战乱等发生,会有多少人死亡等等;甚至危言耸听,说死里逃生的人少如漏网之鱼。其中有些预言说这是无可挽回的事情,但也有若干预言呼吁社会大众及时端正人心,劝恶向善,回头是岸,以挽救劫难于临头。这些预言大致是出于民间信仰的有心之士,也有的是出于佛教徒的化世方便。 有些人士基于在劫在数的观念,以为那些杀人魔王的出世似乎也有道理,即不是他们要杀人,而是被杀的人需要他们来处理,否则善恶因果报应之说就无法完成。这种说法必须纠正,如果说魔王是应众生须受劫难而来,则好比是刽子手行刑杀人,是执法而非犯法造罪。其实,既被称作魔王,就算是造罪而非「替天行道」的执法行为,唯有自然的灾变及人力无从抗拒而遭的劫难,始为「天数」。所以,魔王杀人,恶业极重,也是要受恶报的。 如果是来自火、水、风等的天灾杀人,则是自然的报应,其中没有人格的魔力或出于某些恶人的意欲,乃是造业者直接受报。所以在佛经中只有说火、水、风等自然的劫难,没有说由魔或魔的代理人来执行众生的恶报。因为被魔王杀的人,虽然很可能是罪有应得,但也可能是出于魔王的一时愤怒,或出于恶人的偏激疯狂,甚至会促成更多人假借替天行道的名义而涂炭生灵,这样不仅不公正,也给宵小犯罪做恶的口实,所以,佛教不赞成以魔王代替自然灾害来杀戮众生的说法。 众生为了逃避劫数,必须修学佛法。修五戒十善能免除三涂之苦,即刀兵、水火和地狱诸苦;修禅定能暂时免除内心烦恼之苦;若能开悟而得智慧,即可出离三界的生死之苦。如果自己没有信心修好五戒十善及禅定智慧,也该多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同样可以出离生死的范围。可惜众生只畏苦果,而不知避恶因。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即时去恶向善,广种福田,修学佛法,发菩提心,求成佛道,如此即可免遭受未来的劫数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