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经》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不是“空”,也不是“色”,更不是“五蕴”和“六根”,而是“观自在”这3个字
。读完整部《心经》后,我们会发现,整部经书从头到尾都是以“观自在”这3个字为中心来论证。观音像为什么如此说呢?
因为修行之人,只有“观自在”才能有所觉悟,不能或者不会”观自在“,是不可能有所觉悟的。
因此,“观自在”这3个字才是《心经》最核心的法门,也是真正的法门。
剧照:观音正因为如此,整部书从一开始,其实都是在围绕着”观自在“来展开。无论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还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或者是“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其最终的目的都是“观自在”。
剧照:观音因此,没有“观自在”或者不能“观自在”,你所谓的修行、所谓的体悟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只有“观自在”,才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够“心无挂碍”,最终悟至“无所得故,菩提萨锤”之境。
观音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心经》第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实就把真正要说的话都讲完了,也把论点给挑明了。从“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往后,虽然讲了许多话,一得到“无所得故,菩提萨锤,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其实都是解释前面第一句话的。
观音像由此可知,第一句话就是本经的中心论点, 后面那些话其实是为了论证前面所说的论点,是告诉我们什么观自在,以及如何观自,甚至说观自在是怎么回事。
所以,你若观自在到无所得境时,才是真正到了菩萨境界。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