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殿 即临济寺院的山门。坐北向南,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据纳新《河朔访古记》记载:“其三门下唐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所画布袋和尚像,及摇铃普化真赞,东坡墨竹绿筠轩诗等石刻,极为精妙。”
1990年初,县投资13万元对山门殿进行了重修,殿面阔明五暗七,出廊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面积235平方米。山门殿大门及次间、稍间均作圆拱形,券脸砖雕云龙纹、藩草纹,窗作三交六椀式。其稍间置有一码三箭窗。窗下砌砖墙高1.05米,余皆红灰抹饰。中出廊三间,明间、次间装五抹隔扇门四扇,横披和帘架均为直灵窗。梁架结构作法为:三架梁上用爪柱与叉手专承脊檩,其余各梁架之间均以驼峰支承。七架梁下前后施抱头梁,形成九檩前后单步廊的结构形式。此种构架简洁疏朗,粗犷大方。
在山门殿正门檐下,悬挂着“临济寺”匾额,殿后门檐下悬挂着“不二”匾额,均由中国佛协会会长赵朴初亲手所书。山门殿内正中,供奉着木制弥勒菩萨雕像,是弥勒菩萨的应化身,称五代时期和尚契此(俗称布袋和尚)的坐像。同年5月26日,在举行山门殿落成暨祖师像安座法会时,在弥勒佛像后增置了祖师“义玄禅师像碑”。此碑选用青田石料,由碑身和须弥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90米。碑身正面镌义玄禅师半身画像,系用白描手法,以阴线镌刻而成。在义玄画像的左上方镌刻着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题写的《临济义玄禅师像赞》:
“无相示相,后人标榜。黄檗山头,滹沱河上。棒喝机锋,陶铸龙象。法流天下,千花竞放。”
碑身背面,正文铭文刻有嗣祖沙门本宗法师用楷书撰写的“临济义玄禅师传略”。
在天王殿东西墙壁上,绘有四大天王布画像,简称东琴、西咬、南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