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地的佛教寺院,根据其规模大小、财产属性和住持的传承方式,有子孙庙和丛林的区别。
子孙庙的规模较小,财产属性为私有,属于一僧或一系僧人所有,可由他们的意志处理。僧人们可自由招收弟子,弟子们受具足戒后一般回到本庙,又可以招收弟子,使子孙繁衍。子孙庙住持的传承关系,基本上是剃度师与其弟子的关系。也就是说,即将退院的老住持在众多伪剃度弟子中选拔他最信赖者作为新的住持,这样代代相传下去。凡是法派传承相同的子孙庙,即称为“本家”。庙中若有重大事务或争执,可邀请本家的住持共同讨论或调解。子孙庙是不允许开堂传戒的。但经本庙子孙共同决定。子孙庙可以改为丛林,而丛林则不许改为子孙庙。 丛林的规模较大,财产性质为僧团公有。僧人们不准招收弟子。他们都来自四面八方,合住一处,就橡树木丛集为林一样,故称十方丛林,也称丛林。丛林具有开堂传戒的资格。丛林根据其方丈的产生办法,又分为选贤丛林、戒眷丛林和法券丛林。选贤丛林的方丈是寺僧经过民主协商,从广大僧人中选出的贤能者;戒眷丛林的方丈,也是从僧人中推举的德高望重者,但他必须是在本丛林受的戒;法券丛林的方丈,是由原方丈在《寺院法券》上载明的几位嗣法弟子依次担任。 除了子孙庙和丛林,还有一些寺院,财产属性和住持的传承方式同于子孙庙,也有一些法派传承相同的“本家”寺院。但寺院的规模较大,财力雄厚,在某些时候也允许为本寺院和其它子孙庙的沙弥传具足戒。这样的寺院属于“一半子孙庙、一半丛林”性质。 最典型的“一半子孙庙、一半丛林”性质的寺院为四川新繁龙藏寺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