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佛教故事,失了这三心,布施再多也枉然!

发布时间:2024-02-15 02:06:20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佛教故事,失了这三心,布施再多也枉然!

佛教离不开布施,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

想当初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历经四十九天才觉悟成佛,如若没有牧羊女布施乳糜于他,怕是没有创立佛教就涅槃了。

后来的很长时间,佛教徒都不从事生产劳动,只是依靠众生的布施和供养生活。在他们看来,这种行脚乞食并不是寄生,而是在帮助众生种植福田。

得了便宜还卖乖,真是让人醉了。可偏偏有那么多人相信这个,还编了许多故事和公案证明这个,须达拏太子施象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须达拏本是古代印度叶波国太子,他天生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因将国王的爱象施于婆罗门而被放逐。在放逐的途中,他又先后将马、车、衣物尽皆布施他人,因此路途极其艰难

帝释天(印度教的神)不忍太子受苦,便幻化出衣食、伎乐、奴婢、仆人以及繁华城镇, 想解其辛劳。不想太子须达拏谨遵父命,从不做片刻停留。

到达放逐地檀特山以后,须达拏结草为庐,野果为食,专心思过。一名丑陋的婆罗门得知消息后前来请求施舍,这一次他要须达拏将一对子女布施给他为奴,理由是如果没有奴仆,他的妻子就要摸脖子自杀。须达拏心里虽然很是不舍,却还是将子女布施了出去。

这一次场景被隋代艺术家们用“本生故事画”记录了下来,现存于敦煌莫高窟,全称为“须达拏太子本生故事画”,共计53个场面。

除了敦煌莫高窟以外,在我国新疆拜城县克孜尔石窟中也发现了一幅壁画,它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须达拏太子施舍子女的一幕,画中线条细劲圆润,色彩对比强烈,堪称绝世精品。很可惜,该壁画早年被盗,现存于德国柏林印度美术馆。

须达拏太子布施的慈悲心上可鉴日月,下可动天地,或许只有下面故事中这对夫妻布施的清净心能与之相比。

相传佛在舍卫国讲法时,一位名叫“叔离”的女子要求佛为她剃度。该女子长相端正殊妙,天资聪慧过人,更为奇特的是她出生时竟然身裹一块白布,出家后白布化作袈裟,而且很快证了罗汉果。

阿难不解,向佛询问,佛便讲了一段前世因缘。

前世,叔离是一位极穷的妇人,穷到她与丈夫只有一块布遮体。有一天她外出乞食,遇见比丘讲法。在听到布施的巨大功德后便与丈夫商量,决定布施出他们仅有的这块布。

没了这块布,妇人与她丈夫只能一丝不挂。为了避免布施时的尴尬,她先让比丘登上了房顶,然而通过窗户将“布”扔了出去。

但见那块布又脏又旧,根本不值什么钱。接受布施的比丘却没有嫌弃,还将这块布拿去供养佛。

当时的住世佛是毗婆尸,他拿着这块布对众人说道:“你们虽然发心布施,却没有一个胜过供养这块布的人。”

当然,佛说的绝对不是布施物品多寡和好坏,而是布施的清净心。

布施除了慈悲心和清净心以外,还应该有欢喜心。有了慈悲心,布施的动力就会绵绵不绝;有了清净心,布施的目的就会清净无垢;有了欢喜心,布施的过程就会快乐无比。

但如果失去了这三颗心,布施的再多也是枉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