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应该怎么学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人齐声诵读《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筝、太极、京剧、山水、文房四宝……吸引着世界的眼球。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国学教育也受到了众多家长的热捧,一些幼儿园甚至把国学当成基础课程。引起热潮的同时就会难免有一些反面的声音,一些人一个劲儿地贬低国学,把国学说得一无是处;一些人拎出只言片语断章取义,以糟粕放大加挞伐;有人爱走极端,以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祸国之源。在谈这个题目之前,我们首先必需要明确什么是国学。 章太炎先生在《国学经典》中有个粗略的论断,即“一国所有之学也”, 即一个国家所有的学术或文化。在小学进行国学教育时,还要结合孩子的生理春秋和心理春秋,因材施教,做到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有着壮美的大好河山。所谓精髓,就是符合特定历史前提的东西;所谓糟粕,就是不符合特定历史前提的东西,同时也与当前的“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格格不入。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只是天天背2、3篇《三字经》,而是讲清晰里面包含的历史意义,以及它在现实糊口中的合用范围,明白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老祖宗说‘变则通,通则久’,只有适时变通才能打通传统国学教育方式落后于当前时代的关节,通了也就不痛了。过去摇头晃脑死记硬背很痛苦,现在变成这样学习,自然没有负担。”。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包括了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伦理学等等。甚至以为国学不立,民族何以立?实在没这么绝对,按照辩证法的观点,国学也是一分为二的,有精髓,也有糟粕。在小学引入国学教育的时候,也必需要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加以引导,不能按照以往的观点死搬教条。国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正视,在世界民族文化融合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则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对于国学里记载这些历史事实、讲述这些历史故事、描述祖国美丽河山的文章,大家没有太大的分岐,小学生应该而且必需读。这显然不乏理想主义色彩。相反,另一些人则以为国学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思惟根基、气力根基,也是中华民族不可击败的强盛自信气力的源泉。从“仁”出发,就会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学习国学能奠定道德根基。和谐常常是国学经典的精髓,这些作品对于一个和谐生命的塑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道德根基包括两方面,一是孝道,二是尊师,让孩子通过学习国学,明白孝敬父母、亲人,尊重师长的道理。“语文=语+文,语指的是生活中的口语,几乎不用教就会,文又叫文言,是一种优美的、精炼的语言。还有什么样的语言比经过几千年沉淀的国学要优美和精炼呢?”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国学经典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所以笔者认为,国学热,“热”得其所。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