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潍河
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上游流经莒县、沂水、五莲,从五莲北部进入潍坊市,流经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6市区,在昌邑市下营镇入渤海莱州湾。干流全长246公里,支流143条,其中较大支流有潍汶河和渠河。潍河总流域面积6376平方公里,是潍坊的母亲河。流域中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
一、历史记载
有关潍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潍淄其道”,它只简单记载了潍河和淄河两条河的名字,发源和流经均没有记载。潍河南源发源于著名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作者刘勰的家乡山东莒县大沈庄北部的屋山(又称武山、五山等)脚下,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先人居住;汉代为箕县城。《水经》云:“水出琅琊箕县(今山东莒县)之潍山。”因此而得名(潍河)。《淮南子》中对潍山的山名也做了详尽的说明:“潍山,曰箕屋山,曰复舟山,盖一山三名也。”《汉书》中则将潍写作淮,俗称淮河。东汉许慎《说文》云:“潍水出琅邪箕屋山”。《太平寰宇记》云:“潍水源出(莒)县东北潍山,去县八十三里,东北流入诸城县境”,沿袭了《水经》说。元代的《齐乘》载:“箕县潍山,今清风山,在莒州北百里”。清乾隆《山东通志》载:“潍水自莒州西北箕屋山发源,东北流经古箕城又东北。”清乾隆年间的《莱州府志》记载:“淮河即潍水。”由此,潍河之名便最终确定了下来。今潍河上游沿岸百姓仍习称淮河,在墙夼水库岸边有南、北淮河村名,所以,有上淮下潍之称。以上记载,先有箕屋山之说,后有潍山说,后又记为箕屋山。至今,潍河所流经的各县县志记载潍河的发源地,也都指称莒县北部的潍山、箕山或箕屋山。
二、河道变迁
潍河改道
潍水之名已定,和潍水有关的地名也相继确定。潍水下游冲积形成平原(昌潍平原),潍水流经地其中西面的一个县称之谓潍县(现在的寒亭),由此可见潍县出现于古潍河道形成之后,并且当时距离潍河最近的城池是潍县而不是昌邑。古人因取水需求,多沿河而居,可惜,当时人类的掌控自然的能力有限,以至于河道被冲积下来泥土石沙逐渐抬平后,又去流向周遍更低洼的地方形成新河道。此也是我们常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来由,实说河道总是因河床变高而改变,让我们从河东人成了河西人,而不是说我们经常在河两岸来回搬迁。古潍河道本来在潍县东郊,离潍县最近,而后来河道不断更换,越换越接近昌邑境内,潍河在昌邑城西最后的河道,是流经昌邑孟家洼子、史家洼子、南鄑亭、大泊子、夏家鄑水、宫家鄑水、孙家洼、石桥一带,龙池石桥村就是因为潍河支流有一石桥立于村前而得名。潍河古道在昌邑与潍县(寒亭)之间的田野上来回改变,最后竟找不到合适的低洼之道,不得不转道昌邑城东,就形成了今天的潍河。
军事要地
春秋战国时期,昌邑属于纪国。那时称之为鄑城,位置并不在现在的城区,而在今城区西北一带,而奎聚街办的南鄑亭、夏家鄑水、宫家鄑水等村的名字大都与古县城位置关系有关。后齐国灭纪国,鄑城改名都昌。都昌城为“三齐巨邑”,为齐国之七十二城之一。《晏子春秋》中曾有记载:“景公封晏子以都昌,辞不受。”晏子不敢接受,因为他深知这座城对于齐国的重要性。昌邑因北部沿海地区因有潍河口不缺淡水,并且不缺淡水鱼和海产品,不缺食盐,并且地势平坦又无人烟,故被历代朝廷选为沙场(练兵基地),选为沙场的另一个原因是昌邑地处渤海湾弧行海岸线的最南端的位置,是离古官道最近的沿海荒滩,易于出兵。鉴于以上背景,昌邑战乱时自然也成了军事要地。在燕国大将乐毅征伐齐国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潍水就见证了昌邑这座古城丛兴盛到沦亡,再由沦亡到收复的历史进程。
峡山水库
潍河最后一次改道,让昌邑从河西变成河东,此时,人们已拥有了驾御潍河流向的能力,一个条件是潍河沿岸人口数量的增长,另一个条件是工具的改善,保证了修筑河堤的能力。另一个“驯服”潍河的法宝就是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历代以来,潍河造成洪涝的河段多为下游也就是峡山至北海一带,峡山水库的建成,把雨季储存,让旱季滋润,让昌邑大地变成了良田沃土。自此,潍河下游也成了昌邑人民的私有财产,不再更换河道于周边地区。
三、峡山水库
潍河流域中的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峡山水库是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坐落于山东半岛,在潍坊市潍河中游的昌邑、高密、诸城、安丘四县市交界处,库区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花草树木繁多,是集观光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大型天然场所。水库总库容 14.0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03亿立方米
。库区涉及范围大,包括县市4个、乡镇11个、移民村97个。水库始建于1958年11月,1960年9月建成蓄水。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水产养殖、城市及工业供水等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4万亩。峡山水库旅游风景区的景点有:伯温祠、玉皇庙、王母宫、财神庙、观音洞、观景台、栈桥、峡山公园等等,尤其是刘伯温曾经生活过的伯温洞闻名天下,每年都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旅游。
四、历史文化
人杰地灵
潍水悠悠,蜿蜒北上,纵贯潍坊中东部,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浇灌着潍坊大地,养育了潍坊人民。潍河两岸,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上有诸多杰出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及历史遗迹。潍河算不上是名川大河,但它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历史悠久
潍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不仅出土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也出土了距今5000年前刻画于陶器上的古文字。不仅如此,在潍河两岸,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政治名人和文化大家,如传说中古代五帝之一的虞舜,孔子女婿、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公冶长,显达西、东两汉的伏氏家族,经学家郑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著名作家王统照,著名诗人臧克家等等。“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发生于潍河怀抱。当时这个让梨的孩子(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长大后成了北海相(后汉时期,管理辖区多在潍一带),建安初年,孔融被黄巾军困于都昌,太史慈西渡潍河携孔融书信求助刘备,刘备遣精兵三千随太史慈跨潍河与黄巾军交战于今县城南5里一带(今都昌街办大营村一带,该村村名也因此而得,估计因战后兵营设施被百姓入住而成村落),都昌之围遂解。
五、潍水之战
项羽救齐
中国楚汉战争中韩信巧妙利用潍水(今山东潍河)歼灭楚齐联军的一次进攻作战。公元前203年冬,韩信率军袭破齐历书(今山东济南西北)军,齐王团广逃亡。并遣人向楚求救。项羽遣大将龙且率军救齐。
韩信攻齐
十一月,齐、楚联军和汉军对峙于潍水(今山东安丘东之潍河)两岸。韩信领兵东来,尚未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得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前进。辨士蒯彻劝韩信说:“您受汉王诏命攻打齐同,而汉王只不过是另派密使去劝降齐国,难道又发出了诏令命将军您停止进攻了吗?您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呢?况且郦食其这个人,不过是个说客,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驶入齐国去鼓弄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凭此便降服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而您统率着几万人马,历时一年多才攻下赵国的五十余座城池。这样看来,您作大将军几年,反倒不如一个书呆子的功劳大了!”韩信因此同意了蒯彻的意见,即率军渡过黄河。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冬季,十月,韩信打败了齐国的历下守军,随后直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认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就煮杀了他。然后领兵向东逃往高密,派使者到楚国去请求救援。
平定齐地
田横这时逃奔博阳,守相田光逃奔城阳,将军田既驻扎在胶东。韩信已经平定了临淄,即向东追赶齐王田广。项羽派龙且领兵,号称二十万大军,前来援救齐国,在高密与齐王的军队会师。宾客中有人劝龙且说:“汉军远离本土,拼死战斗,它的锋芒锐不可当。而齐、楚两军在自己的家门口作战.士兵容易逃散。因此不如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已丧汉军之手的城邑听说自己的君王还健在,楚军前来救援时,必定都会反叛汉军。双军容居在远离本土二千里的齐地,如果齐国的城邑全起来反叛它,汉军势必无处取得粮草,这样即可以不战就使他们投降了。”龙且说:“我一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得很!他曾依赖漂洗丝绵的老太大分给他饭吃,毫无自己养活自己的办法,还曾蒙受从人胯下爬过去的耻辱,毫无胜过他人的勇气。这样的人实在不值得害伯。况且现在援救齐国,不打一仗使由汉军主动投降,我还有什么功劳可谈啊!如今与他交锋而战胜了他,半个齐国就可以归我了。”十一月,齐、楚两国军队隔潍水摆开阵势。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随即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嘛!”于是渡潍水追击韩信。韩信即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韩信迅速组织反击,杀了龙且,阻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俘获了田广。汉军将领灌婴这时追击捉住了齐国守相田光,进军到博阳。田横听说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回头迎击灌婴的队伍,灌婴在赢城下打败了田横的军队。田横逃往梁地,归顺了彭越。灌婴接着又进军到干乘攻打齐将田吸,曹参则在胶东进攻田既,将田吸、田既都杀掉了,全部平定了齐地。汉军在北方战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直接威胁项羽统治中心,为转入反攻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潍河!
今天,我们就是驱车来到这美丽的潍河放生。路虽然远了一些,但能给物命们找到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我们也就不觉得累了!
选择来潍河放生,除了这里河宽水深等先天有利条件,还有一点吸引了我们,潍坊市政府下发文件,潍河禁止捕捞!这一点,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
今天放生819元,放生物命,野生鲤鱼47斤,黄鳝1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