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老师,若遇是非纠缠当如何对待?
老师:人活在世当面临一切,自然有善恶、是非、人我等等的分别和对峙,这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自己常常陷入是非中,或者在别人口传的是非中,或者耳边就是不断的是非,当要及时忏悔自己过往以来造作过的一切口业,以说他人过为忏悔主业。
同修:我没忏悔,对呀,我以前也这样!
老师:佛说共业招感,若我无是非之业在前,不会招感到是非纵横的环境里。若我无此前因,决无承受此类结果的可能。所以当我们身处某种不愉快中、烦恼中、痛苦中、厄难中、恐惧等等,当及时反省自己:过去也曾如此对待他人、如此伤害众生!所以事情来了,当忏悔自己过往如此业行,此行是正路。
同修:老师说得极是,这些我全犯过,现在有时还会犯二舌恶口等等。
老师:忏悔完毕,若此业忏尽则不会再经历此类事情;而若此类事情依然还在不断发生,围绕自己派遣不去,这还是余业不尽,当要忍受,不可再造作,不可再参与。听到就听到,不二口,不他传,听闻到的是非到我这里就是终点,不会再从我这传递下去。
至于他人传到哪里,这于我无关,我不传递是非流言就可以。若自己有能力观察对方机缘合适了,可以稍微劝劝:说那些别人好坏,也没啥用处,自己吃饱肚子要紧!以试探对方,若对方觉得在理,以后再找机会继续深入交流;也可以转移话题
如此看来这《十善业道》其实也都是在为救度众生而服务,能令自己得殊妙安乐这不是大乘所求;可无量众生还会为此钻营努力,能令众生得殊妙安乐是大乘所愿。众生如何获得安乐?当以佛法真实修行,发出对的心,落实对的行为,获得对的结果。
若你知道结果不好,是否可以当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心念呢?或许有的人可以,而有的人不见黄河不死心。所以学佛就是这样,你知道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就会反过来推动修正当下的行为,这就是外修其行;而最后都将回归心地,在心的层面去找到答案和修正错误,这就是内修其心。修行就是对内在的发心、外在的行为的一种规范和修正,以此获得正确结果的路程。对此问题,我是否说清楚了,大家是否明白清晰了?
同修:老师,明白了,感恩。今天我听到的事非闲话,是因为我以前也这样挑剔过別人,也如此对待过别人,或许更恶浊的对待他人。我确不知忏悔,我忏悔!记住!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