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宝藏
世间珍宝,只在我们呼吸尚存时能够拥有。一旦死了,它们就去别人那里。死神不停地改变我们的外表: 眼睛、头发、皮肤等等,警示我们即将撤离到另一个国度。如果不备好资粮,撤离令到达时,我们会有麻烦。
*
我们从世间借用的这个身体: 不知不觉,原来的主人不停地来一点一点取回。譬如我们的头发: 他们一次取一两根,使它变成白色。我们的眼: 他们一次取走一只,使它们模糊起来。我们的耳,他们一点一点取走,使它们逐渐失聪。我们的牙齿,他们一只一只取走。一只牙开始松动,停一阵,又开始松动。最后它悄悄对牙医说,把全部牙齿都拔去吧。原主人一点一点削去我们的肌肉,使它慢慢萎缩,使皮肤松弛起皱。我们的脊柱,他们不停地朝前拉扯,直到弯得令我们直不起腰。有人不得不爬着走,或者拄着拐杖、跌跌撞撞、摔倒爬起、景象凄惨。最后主人回来,把整个色身收回,我们把这称为“死亡”。
*
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会看见里面除了四种恶趣,什么好东西也没有。
第一个恶趣是动物界: 即生活在我们的肠胃、血液、毛孔里的一切蠕虫、细菌。只要有它们的食物,它们总会跟我们一起住,拼命繁殖,使我们生病。体 表有跳蚤、虱子。它们喜欢跟那些不会保持清洁的人一起住,使他们的皮肤红肿酸痛。生活在血管、毛孔里的生灵,会使我们发起皮炎与感染。
第二个恶趣是饿鬼界: 即体内的地、水、火、风。它们先是太冷、然后太热、接着病了、再想吃这吃那。我们必须不停地为它们服务,到处找东西给它们吃,从来没功夫停下来歇一会。它们从来没有够的时候,就像饿鬼,死后挨饿,没人给他们东西吃。这些元素不停地纠缠你,无论怎么做,永远不能让它们高兴。先是食物太烫,于是你加冰。接着太凉,于是你放回灶上。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四元素[四界]的不平衡,时好时坏,永远不在正常状态,这使我们受各种形式的苦。
第三个恶趣是怒魔界[阿修罗界]。有时我们生病或者失去理智,好似怒魔附体一般不穿衣物到处跑。有的人经历手术,拿掉这个、切掉那个、吸走这个,于是挥着手,极其凄惨地呻吟。有的人太穷了,没东西吃,瘦得肋骨、眼球凸起,似怒魔一般受苦,他们看不见世界的光明。
第四个恶趣是地狱。地狱是恶业深重的生灵之家,它们给火烤、给红热的铁钉戳、给荆棘扎。我们吃肉时,动物给杀死、煮熟,来到我们的胃里集合,接着在体内消化,数目有多少。如果你去数一数,会有整整一个鸡圈的鸡、成群的牛、半个海里的鱼。我们的胃不大,可无论你吃多少,永不满足。还得给它吃热的,好像地狱的居民,必须得在火焰里。没有火,不能活。因此就有一个大铜炒锅给他们用。我们吃掉的所有那些生灵,都在我们的胃这个大铜炒锅里聚集起来,给消化之火吞没,之后对我们作祟: 它们的力量渗透我们的血液,升起了贪、嗔、痴,使我们扭来扭去,也像在地狱之火里烧烤一般。
因此,看一看这个身体。它真是你的吗? 它从哪里来? 它是谁的? 无论你怎样照顾它,它不会长久跟着你。它必须回到原处: 地、水、火、风四界。它跟你呆一阵,完全是因为有呼吸。当呼吸不存在时,它开始腐烂,那时没人会要它。你走时不能带着它走,没人带着他的胳膊腿、手脚一起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色身非我。它属于世间。心才是行善行恶者,随业轮回。心是不死的。是它在经历一切的喜与痛。
因此,你意识到这一点时,就要尽量为自己的缘故多做好事。佛陀同情我们,这般教导我们,可是我们对自己却没多少同情心。宁可让自己满心是苦。其他人教我们,是不能跟自己教自己相比的,因为别人只能偶尔教一下。成为动物、人、天神、甚至涅槃的可能性,都在我们自身,因此我们必须选择要成为什么。
你作的福德,将来走时,会跟着你。这就是为什么佛陀教导我们,要禅定、观想色身、升起离欲。它是无常、苦、非我的。你借用它一阵,然后得还回去。色身不属于心,心也不属于色身。它们是相互依赖的不同事物。你能够看清这点时,就不再有担忧与粘着。你可以放开色身。这三大堆锈物——自我观念、对戒律与修持的执取、对圣道的疑惑[身见、戒禁取、疑,入流者所解脱的三种束缚]: 会从你的心里落下。你看见一切善恶来自于心。如果心地纯净,那是世上最高的福德。
§有一次,有人向阿姜李请教。朋友对他说:“如果色身非我,为什么我们不能打你?” 阿姜李让他这样回答:“听着,它不是我的。我借了它,因此必须好好照顾它。我不能让你们虐待它。”
*
法不属于任何人。它是公共财产,好比无主之地: 如果我们不开垦拥有它,它只是空旷、未开垦、不长庄稼的荒地。如果我们想拥有它,让它成为自己的,必须依照确立的原则修练。等到贫穷、痛苦、疾病、死亡等困难升起时,我们有东西保护自己。但如果我们还不曾依照确立的原则修持,等到这些事发生时,却怪佛、法、僧或者福德不帮我们。那样会妨碍我们,难以增长一点内在福德。
心在生命中最重要,在世上最重要,因为它是我们内在福德的基础。如果心不明亮、不清净,阴暗、有杂染,无论我们怎样努力修布施、守戒、禅定,不会有结果。佛陀知道,我们早晚得出国(即死后开始新的生命),因此他教导我们培养内在福德,了解怎样准备资粮。我们必须知道怎样去想去的地方、怎样穿着得当、怎样讲那里的语言。我们还必须把钱存入银行,兑换那里的货币。
“把钱存银行”,意思是借着赠送与慈善活动行布施。学习他们的语言,意思是会说我们归依佛、法、僧。戒德圆满,意思好比有时兴衣服穿。然而,即使有钱兑换、有好衣服穿、知道怎样讲他们的语言,可基本上是个疯子,也就是我们的心到处游荡、无定力根基,还是不能过关。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要我们尽量培养心智,使它纯净、明亮。当我们的财富与内在福德这般准备好了,会传给我们的孩子,以及周围其他人。
人人都可以有内在福德,不过凡是不会拥有它、培养它的人,不会从中得到一点益处。
*
人间珍宝并不重要。小偷与傻瓜毫不费力便可以得了去。但是重生于人界的珍宝,无戒德者却不能够得到。
*
佛陀教导说,尊贵的财富[ariya-dhana,圣财],多 得者不穷,哪怕只得一点,也不穷。重要的是在你内心升起它来,便常有富足。比方说,如果你下决心给佛教捐赠一件物品,它立即在你内心转为布施的尊贵财富。你守戒,在言行上不作恶,它们就转成戒德的尊贵财富。这样一来,财富在你心里,不在别处。你的布施存在内心,你的戒德,也就是约束感官之欲的美德,就在你的眼、耳、口。当你的财富如此存于内心时,就好比把钱存在自家口袋,不放在别人那里。那样不会有麻烦。你不必担心他人欺骗、诈骗你。钱在自己的口袋里,怕什么?
*
佛陀教导我们,不要对事物占有欲太强。让它们顺其自然,只取其滋养。物质上的东西是糟粕与残渣,它们的滋养,在于我们愿意送掉它们时感受的喜悦。因此,不要吃糟粕。把它们吐出去,让它们对人有用,对己有用,那才是来自布施的内在价值感。
*
我们必须尽快长养福德与波罗蜜,因为我们对这些东西的信念还不确定。有的日子,它缩得看不见了。那叫做乌龟头的信念。有的日子,它又伸了出来。因此如果它今天伸出来,就要去做。明天也许它又缩回去了。
*
两条腿、两条胳膊、两只手、两只眼、一张嘴: 这就是你的波罗蜜。要善用它们。
*
不相信善的人,很少做善事,但是不相信恶的人,一直在做恶事。
*
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我们作恶,它才发生。
*
佛陀教导我们藉修慈心禅,培养内在的善德。但是如果你想真正获得果报,必须全心全意去做。即便只做短暂一刻——大象之耳一扇、毒蛇之舌一闪——那点时间里,也会升起惊人的力量,好比大象与毒蛇,眨眼间能置人兽于死地。不过,如果你修的时候并不真正用心,真法的力量不会在心里升起,你不会有丝毫果报: 好比猫耳狗耳,尽可以一天到晚扇,谁也不怕。可大象之耳只扇一下,人们连滚带爬、跑得腿几乎掉了。或者,眼镜蛇之舌只闪一下,人们吓得昏倒。心在真正专注之下的力量会有那么强。
*
念住与警觉,是佛陀的品质。它们给我们带来的清凉之乐,那是法的品质。如果你保持那种清凉,直到它结成一块冰——换句话说,你使那个善德在心里坚实壮大,那是僧的品质。你一旦心里有了那块坚实强大的善德,可以拿它作任何用途。无论你说什么,会有好果报。无论你做什么,会有好果报。你那块坚实的善德,会成为如意宝石,给你一路带来诸多喜乐。
*
作佛、法、僧的仆人,称为作尊贵家族的仆人,那样的人,我们甘心为仆。但是作我们的情绪——即渴求与杂染——的仆人,好比服侍盗贼。他们有什么尊贵东西可以给我们呢? 不过,即使作佛、法、僧的仆人是对的,不如不作任何人的仆人,因为“仆”的意思是我们尚无自由。因此,佛陀教导我们学会怎样依靠自己: attahi attano natho,作自己的安居处。那时我们才能站起来,有自由,摆脱仆从状态,再没有人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
我们到佛寺,是来找和平与宁静的,因此不要把老虎、鳄鱼、疯狗在寺院里放出来。老虎、鳄鱼、疯狗代表我们的贪、嗔、痴。我们得把它们好好绑起来、关起来、锁起来。
*
活着不求进步的人,是那些身体像人、心却跌落到低等层次的人。换句话说,他们身体健康,但心智不良。比方说,我们来寺院时,靠双脚走来,等来到这里,如果我们让心念与举止落到低层次,这与蝙蝠把脚挂在高处,脑袋吊在低处,没什么不同。
*
法与心有关。讲的话是法、讲话的动机是法,如果你想听法,必须使你的心进入法。当这三个因素汇集在一起时,谛听法义,会升起不可计数的果报。
*
我们听佛法开示时,好比[讲话的]比丘在给每人一把刀,就看我们是否接受。回家后遭遇困难,可以用那把刀一下切开。不过,如果我们把刀扔在这里、或者还给比丘,等回家遇上麻烦时,就没有对付它的武器了。
*
学法,好比读菜谱。修法,好比烧饭菜。证法,好比了解饭菜滋味。如果我们只读经,不用于修行,好比听说有辣椒、洋葱、大蒜,却吃不着。
*
如果你学法、却不修法,好比缺胳膊少腿。又学法、又修法,好比有双眼、双手、双腿。做起事来,比只有单眼、单手、单腿的人,容易多 了。
*
有自尊心的意思是,你尊重自己的意、语、行。尊重自己的行为,意思是无论你做什么,恪守善巧行为的三个原则: 不杀生、不偷盗、不行不当性事。尊重自己的言语,意思是无论你讲什么,恪守善巧言语的四个原则: 不说谎、不进馋言、不恶语、不闲谈。尊重自己的心念,意思是无论你想什么,恪守善巧心念的三个原则: 持正见、无贪意、无恶意。
*
破戒好过无戒可破。穿破衣好过光身走。
*
许多死生灵入过你的口: 猪、鸡、牛、等等,因此注意不要让嘴给那些东西附体了。说话前,无论动机如何,左右看一看,确定你要说的话,场景合适才说。不要服从坏举止。
*
关于正命: 即使我们的基本职业正当,操持时不诚实,那还是错的。比方说,我们是农户,但把别人的田地归入自家: 这是妄命,那块地里种的粮食会伤害我们。
*
不净有两类: 一类是佛陀称赞过的,一类是他批评过的。他称赞过的,是观身体的不净,这使我们看清造作之物的衰败与丑陋,心有惩诫、生起无欲、放开对苦的执取,确见长养福德、脱离苦的意义。至于佛陀批评过的不净,那是邪恶之心的不净,它污染我们的意、语、行,是佛陀重加批评、惩诫的。因此,必须随时清洗我们的行动[业]。只有意、语、行清净时,智者才会称赞我们不自满、有福德。
*
约束感官的意思是,我们使感官知觉与其对象,两者尺寸保持一致。比方说,守护眼根,意思是,我们不让自己的眼大过所见的形色,也不让形色大过眼。如果形色比眼还大,它们就卡着了。我们白天黑夜想念它们。如果眼比形色大,那个意思是,我们看不够那些形色,老想多看。两种情形下,都会升起贪与痴。欲望、反感、痴迷之火,烧着眼,使我们有苦。
*
有一种重要的尊贵财富是禅定,不让心在各种事件之间毫无目标地游荡。我们心里想着佛、法、僧,好比沈浸于他们的善德之中。那样心里会充满善德。好比将一把苦草泡在糖浆里,直到饱和。苦味会消失,代之以甜味。一个人的心无论何等粗劣,如果不断浸泡在善德之中,必然越来越精细,好比苦草在糖浆里变得有甜味。
*
无论你做什么,想要得到实相,必须诚心去做。如果你真有诚心,哪怕做一点也够了。百万真币强过千万假币。说话时,要紧跟话题。无论做什么,要专注所做之事。吃饭时,专心吃; 站立时,守着站姿; 走路时,跟着脚步; 坐着时,心留在坐位; 躺下时,跟着躺那里。不要让你的心,跑到实相前头去。
*
心好比盘中食。念住好比盘上的盖。如果失了念住,好比你没把菜盖上。苍蝇(即杂染)必然在上面落脚,带来各种细菌污染、使食物有毒性、致病。因此,你必须随时小心,把菜盖上。不要让苍蝇落在上面。那样你的心会清洁、纯净,升起智慧与知识。
*
一栋弃屋或死了人的房子,会使你紧张。房里有人,你才有安全感。一个对当下无念住的人,就好比一栋弃屋。见到这样的人,你不会有安全感。
*
杂染好比河里的浅滩与暗桩,阻碍我们的船靠岸。换句话说,贪会挡着我们、怒会撞着我们、痴会使我们打转下沈。有个故事讲的是两个人受雇划船,沿着运河叫卖犁头、铲子、锄头。如果全船货物卖出,雇主会给足工钱,一天一个卡哈巴那[kahapana],相当于四个大钱。头一天雇主一起去了,一船货全部卖出。接着他不去了,两人自己外出卖货。有一天,他们划着船,一反过去吆喝“犁头、铲子、锄头!”却喊:“浅滩、暗桩! 浅滩、暗桩!” 一路划过去,没人买。
晚上划回雇主家,船里满是犁头、铲子、锄头。一件也不曾卖出。于是雇主给了每人一块钱,作为那天的工资。其中一个回家把钱交给妻,她见平常有四块钱,这天只得一块,很吃惊。心想:“也许他把钱给了另一个女人。”于是骂起来。怎样解释也不听。于是丈夫要她去问雇主,如有作假,甘愿头上挨一下。可那位太太盛怒之下,不耐烦地说:“不行,让我先打了再问。”一面说,一面去拿铲柄,不过只抓着一根赶狗棍,于是就在丈夫头上打了三下。后来她当然知道了真相,但已经迟了,丈夫头上白白挨了三记。
这个故事说明失了念住会带来的伤害。如果你让心从正在做的事上游荡出去,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
行善会有危险。如果你不做特别多的好事,人们不会盯上你。重要一点是,你知道怎样使善德对自己有益。如果你是个好人,却不会善用你的好处,比方说用在错误的时间与地点,或者行善方式令人生气,它不会对你有益、反而会伤害你。这样一来,你的善行转成了恶行。因此,对于怎样体现你的善德,必须谨慎。
*
你有恶意动机,不要体现出来; 对你的善意动机也要小心。好比把一把刀交给别人。你也许动机良好,希望他善加利用,但是如果他用来杀人,你的动机会反弹,影响你们两个。
*
善可以来自恶,意思是,一旦你真正好好看着恶,它就输了。无论你看什么,要从各方面看。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让你对一件漂亮的物事或一个美女看太久,因为过一阵子,你会看出她们究竟并不那么美。因此如果你看见什么可爱的东西,要长久地、仔细地看它,直到你看出来,它并不如你原来所想的那么可爱。如果有人使你生气,要观想他们,直到你对他们升起同情。同样原则也适用于痴。
*
如果你明智,那么贪、嗔、痴会有助于你。如果你明智,即使欲望,也可以作为培养福德的愿望帮助你。因此不要看低这些东西。你现在坐这里听法义开示。是什么使你来 ?是欲望。人们出家作比丘沙弥,是什么发出指令? 是渴求。因此不要只看见渴求与欲望的缺点。如果你没有为善的欲望,便不能长养福德。 长养福德必须从动机开始。无明是好事,这个意思是,我们知道自己无明时,会做点什么来弥补。无明领着我们走偏,不过也会领我们回来。知识从来不会引导人们求学。是无明引导人们寻找知识。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还找什么?
*
我们修持佛法,会带来三种益处: 有助于自己从苦中解脱、有助于他人、有助于护持佛教。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