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观”,你到底是怎么理解的?

发布时间:2023-09-26 01:26:28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观”,你到底是怎么理解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宏海法师讲解16

福报,不管世出世间的福报,得生生世世地培植,跟种花一样,你光想着它在这装饰好看,你不浇水,不施肥,天天干巴着它就要死的,这个培从哪里培呢?就是从佛说的法功德中,乐说乐听都一样。

特别是净土法门,在佛说的众生功德能够对于法的态度上,怎么表达这个人,一个众生的功德和他的业障,就是在众生曾宿世,在这个半恒河沙诸佛所,半恒河就是恒河的沙子里面的一半,一半沙这么多的佛的世界中,所发过菩提心,听闻过佛法,然后才能在咱们这个浊恶世中听到大乘经典不生诽谤。

第一个就是不会去诽谤反对,说这是歪理邪说,这样的善根怎么来的?是在半河恒沙的佛所里面种下,那么如果在一恒河沙佛所,你发过菩提心,听闻法以后,才能在这恶世中,不但说闻这个经不起诽谤,还能生起一点兴趣,能够生起一点兴趣的功德,是在一个恒河沙,那么多佛的世界中,去培植了发了菩提心听闻佛法。

如果在两恒河沙中发菩提心听闻佛法,才能够不诽谤有兴趣,还能够正解佛说,就是不会把他理解歪了,我可见过那种能够理解得十万八千里的那种歪的人,你就给他怎么讲,他落不到坑里,越说越远,有时候真是哭笑不得。这个情况下能够正解,信乐受持读诵,这是在二恒河沙,两恒河沙那么多的佛所。

在三恒河沙佛所里,才能够不谤法,还能够书写经卷,为人讲说,但是还不能彻解深义,能够为人讲说,能够流通法宝,但是还不能彻解深义,这样的功德都要在三恒河沙诸佛所才能够种得下,所以咱们今天讲到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净土之经,在佛说怎么样的情况下能够起正信呢?

若人无善根不得闻此经,你没有善根听都听不到,清静有戒者乃获闻正法,过去持戒圆满,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奉侍亿如来,乐听如是教。一个亿的佛,亲承侍奉过,有时候甚至是追随着佛,做了常随弟子都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辈子能够听到净土法门,才能够闻此经,获正法,信此事,如是教。

佛在经典里说,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就是又悲又喜,悲的是无量劫来轮回都不知道,喜的是这辈子终于抓住一根草了,在这种真实信心生起来的时候,身毛为竖,就是毛孔都竖起来了,就是这样的一种人,过去宿命,就是在过去的时候已曾经作过佛道,就是佛道上边已经是生生世世积累了,广行佛道,久行佛道。

如果说听到净土法门都不生信心的,这是衡量标准佛讲的,生不起来信心,甚至诽谤的话,当知此人始从三恶道来,就是刚刚从三恶道脱了恶业,生到人道里面来了,就看净土法门来印证,殃咎未尽,过去的罪业还没有完全消尽,只不过是顶了人的身份了。

这是讲到的,对于净土法门,我说此人未可解脱也,就是解脱不了,这辈子不是脱的材料,这都是从我们对于佛说的态度上就可以体现我们的功德前因后果,对于佛说的态度上,我们到底能够做几许的领纳,这是从我们的层面。

总之佛说就是不管密说,显说,正说,旁说,归根结底广说、略说,我们今天讲的这个经里面的佛说,还应该从几个方面,一个是特别说,所有的法门里面,只在方等会上才说了净土法门,属于格外说,是横超生死的,不是竖出三界的。

是根本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是圆融说,这部经里面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整个《佛说观无量寿经》,举正报以收依果,就是举正报阿弥陀佛的庄严色身,就能知道他的世界有多么庄严,述化主以包徒众。

阿弥陀佛是这个世界的教主都如此的庄严,智慧通达,那他下面所跟的常随弟子,极乐世界的清净海众,是怎情形都不用讲了,这样的一个最后一部正脉让老实念佛,好持是语的这么一部经典,所以叫做佛说。

什么叫做观?这是这个法里面的重中之重,《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观的内涵,其实说整个一代佛法的大背景而言,修行所有的法门会归的一个状态就是观字,佛法的真实受用处无非就是一个观。

每天我们只是作为人生活,在你的生活中过往,完全投入进去,麻木不知的时候是一种情况,稍微佛法提醒一下,你是谁呢?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呢?因果轮回你晓不晓得啊?突然间把你激发了,始觉开始了,这个时候就开始起观了。

如果真要说这牵强地一下,观的简化字叫做又见,代表两重意思,一个是觉察,就是说应该不是这样的,我要好好的重想一下,重看看,让我重新弄清楚,我要搞明白,觉察;第二个叫做改造,从心上去改造,起观,一个觉察,一个改造,就觉察而言,是我们常说的反观,觉照,这种明了的状态。

好比贼到了自己家中一样,如果认贼为父他就想怎么样为非作歹,如果你把这个觉的这个贼,烦恼贼给认清楚了,他害不了你,这就在观。所以说观的核心,《妙法莲华经》就是让大家观妙,观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常不轻菩萨,是不是在起观?见了谁都磕头,你是未来佛,我不敢轻慢你,这就是一种观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金刚经》里面让你观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信这个法,不断地想,不断地念叨,就像金刚一样都不能坏,就成了。《心经》里的大乘佛法,开始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观自己自心之所在之处。

比如禅宗的参话头是不是观?问念佛的是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拖死尸的是谁?捏自己一下,就这块肉,谁在拖着呢?这非常妙,真正入到法里面是无上观法,想想拖死尸的是谁呢?

如果再能用拖死尸的是谁的这个谁,去念念地念阿弥陀佛,就更是无上深妙禅了,这都是一种观

。所以说整个的观,其实这里讲到觉察和改造,不但禅宗的这种观法,常道参话头,要绵绵密密,一旦功夫打失了,就失去了观了,所以他所求的也是一个法门,就是观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