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忏悔,我小时虐杀蛤蟆,粘过苍蝇,拍死蚊子,灌过蚁穴,命案累累……
愿一切功德回向于他们超脱恶道
对于忏悔,希望大家不要错解。忏悔不是一遍遍去想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得清楚: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这个恶业是无量无边的,如果你一遍遍去想自己的错误,可以保证你这辈子都找不完,也忏悔不清静。为什么呢?核心没有找到。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忏悔是什么?是我们知道自己的恶业是哪里来的?是贪嗔痴来的。因为这个贪嗔痴,而带动身口意做的种种恶业。这个恶业可以无可计量的。你要一件件找,那麻烦大了。《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找不全的。这辈子的你能找,上辈子的你能找吗?
忏悔是忏悔自己的贪嗔痴造作恶业,忏悔自己的贪嗔痴,这个是可以通三世的,涵盖身口意三业,为什么经典说,“我今悉以清净三业......”,为什么是把这些全部都忏悔?因为这都是贪嗔痴造作的身语意三业,我一起忏悔。忏悔自己这个贪嗔痴害了自己、害了别人。今天我认识到了,这个贪嗔痴我不要了,以后远离,恒住净戒功德。这是忏悔的核心,也只有如此才能清净忏悔。
如果我们平时忏悔,仅仅是,啊,这个事情我错了,以后不犯,那个事情没有搞对,忏悔忏悔。没有太大作用。因为没有触及到忏悔的核心。以后你要是能够这样忏悔,嗯早晨说话的时候还是有嗔恨心,刚才心里有贪念,你可以不管那是什么事情,可能什么事情你都不记得了。但是你的忏悔是逐渐清净的。
一遍遍想自己的错误,羞耻啊,难过啊,后悔啊,这不是忏悔。每个人天天都后悔很多事情。那不是忏悔。更不是《普贤行愿品》所教导的忏悔。而且这样的后果是增加自己罪责。
为什么?因为你贪嗔痴没有忏悔,问题出现后还会连带新的问题,比如我要是犯了邪淫,后面恐惧来了,害怕呀,害怕果报呀。接着我得找个方法,念个什么佛,灭罪。贪!我怎么就不能戒呢?自己跟自己生气、较劲。这是嗔。这个贪嗔痴可是和一张大网一样,你要是找不到根,那就会被它网死在里面。
《维摩诘经》里讲了一个故事:忆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为耻,不敢问佛,来问我言:“唯,优波离!我等犯律,诚以为耻,不敢问佛,愿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为其如法解说;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优波离!无重增此二比丘罪!当直除灭,勿扰其心。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如优波离,以心相得解脱时,宁有垢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众生,心相无垢,亦复如是。唯,优波离!妄想是垢,无妄想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取我是垢,不取我是净。优波离!一切法生灭不住,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
说有两个比丘,犯了戒律,认为这是耻辱。不敢去问佛。于是就去问优波离,这是佛的一位弟子。这两位比丘就说:我们犯了戒律,深以为耻,不敢去问佛,愿您为我们开解疑悔,免予这个错误。你看,按说这两位弟子深以为耻,应该是已经忏悔了。那么优波离就为其解说,而且是如法解说。也就是这个戒律不能犯,因为有什么害处。有什么问题,戒律怎么说的。按照世尊讲的说。但是维摩诘居士看到了。
这位大居士第一句话是:不要再增加这两个比丘的罪了。这个大家就注意了。优波离可是如法解说。按说可没有什么错误。但是维摩诘居士说他是增加人家的罪过。
为什么呢?下面维摩诘居士说:你应该直接除灭其罪,不要扰乱他们的心。这个罪性是没有体相的。这个和《普贤行愿品》说的一致吗?一模一样,《普贤行愿品》说,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样的恶业你怎么一件件忏?
接着维摩诘居士有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我们为什么有罪业,有业障?一句话,心垢。有妄想执著,有贪嗔痴。如果我们熟读经典,就会发现,这么多经典翻过来调过去,就是讲这么几件事情。没有心垢自然清净。大居士接着问:如果我们的心得到解脱,那么还会有罪业吗?优波离回答,没有。
维摩诘居士接着讲:一切众生,心无污垢也是如此。有妄想、颠倒、我执,这是污垢。没有是清净。一切法本来无生无灭,如同幻影电光,水中月、镜中花,和梦境一样,都是妄想所生。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受持戒律,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这个和《普贤行愿品》中说的重点一致吗?完全一致。忏悔怎么忏?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是在贪嗔痴,在妄想执著,在我执颠倒。要忏这个,悔这个。不是说你昨天做了件错事,后悔半天,那是忏悔了。你要忏悔的是,你为什么会有这个事情,当时心里是什么作祟,是我执
?是贪欲,是嗔恚。要是这些都没有,放心,你作的肯定不是错事。做什么事情都有大功德。这个是真正学习佛法,这种忏悔是很严格的,绝非口头禅,看到大闸蟹,你不要说,我心里清净,吃了没关系。想想自己是否口水直流?那个贪心是否起来了?不吃你放得下吗,心里痒痒吗?
忏悔不是说,啊,我上次忍不住,吃了大闸蟹了,以后不吃。要从根上找。否则下次你忍不住还吃。看看为什么自己要吃,这身口意三业从哪来的,这贪嗔痴,从哪来的。找得到吗?对于自己这个贪嗔痴,自己是否是当真了,认为不是梦境、不是水月镜花。是不是认为就是真实的。从这里下手忏悔。忏悔这个贪嗔痴发身语意。这个忏悔要随时随地,永不放弃。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