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儿湾石塔位于合水县太白镇苗村河北岸的台地上,据存于该寺的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修皇清永固碑记》所载“故庆之合邑塔儿湾……,唐有遗塔寺迹……本不知当年所祀者何人”。由此可知,寺院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又据现存的宋代石塔考查,在宋代寺院有一定规模,我们调查时,除了石塔外,大体上可以看到寺院范围,及一些残垣断壁,佛殿等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这块农田当时属农二师耕地,对农田正在平整,随后的年代里寺院遗迹随着土地的被平整也就湮没了,这个久已闻名的寺院也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唯高耸的石塔仍屹立在这块土地上。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这块土地的被垦植,及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对文物的重视,地县文物部门对此塔作了多次调查。在1979年甘肃省庆阳地区博物馆编写的《庆阳地区文物概况》,及1989年庆阳地区博物馆编写的《庆阳地区文物志》都收录了该塔。 1977年9—10月间在地县调查的基础上,甘肃省博物馆派人会同庆阳地区博物馆对合水县子午岭中的石窟、石塔作了调查,这次调查所得由张宝玺整理执笔,写过两篇简报,《甘肃张家沟门、保全寺、莲花寺石窟调查记》和《甘肃子午岭区造像塔调查记》[1]对子午岭石窟、石塔作了综合性的研究和报道,调查的石窟有张家沟门石窟、保全寺石窟、莲花寺石窟。石塔有塔儿湾石造像塔和双塔寺石造像塔。其中双塔寺造像塔在华池境内,余者都在合水县境。 塔儿湾石造像塔,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18米,石雕仿木构密檐,塔身直出地面,第一层特高,高2米,这占全高的九分之一。无台基及基座,以此推断为宋塔。陇东宋代肖金塔、彭原塔、湘乐塔、东华池塔、环县塔均系第一层直出地面的楼阁式砖塔。所不同的是塔儿湾石雕仿木塔由于受石材的限制比较纖细。它们第一层直出地面是相同的。 塔身是第一层布满浮雕,浮雕五百罗汉,共有雕像600身,除去一部分佛、菩萨百身外,罗汉之数是在五百身左右,其排列形式是每方佛说法图之侧或坐或立着若干身罗汉。塔之八面,每面五层,计有四十方,每方居中者为佛像,两侧各排列罗汉六至八身不等。 2000年该塔被盗,遭到严重破环,致使塔体倾斜。此后对石塔进行了整体性搬迁,搬回县博物馆,将在县城选适当地址复原。对塔基下的地宫进行了清理,清理出石塔一座,棺内安置着释迦涅槃像。据贾延廉馆长记述:石棺头北脚南,周围充填着已燃烧过的粮食、谷物、鸡骨等灰烬。涅槃像的头、脚及身侧放置着六个铜镜。并出土了数十枚个钱币,钱币的年代据冠正勤先生的整理,最早的有唐开元通宝,最晚的钱币是宋宜和通宝。它证实了建塔年代是在北宋末年,建塔的上限应在宋宜和(1046—1067)及其以后。 石棺是前高后低的普通葬俗所用棺材的样子,高50厘米、长51厘米,宽14.5厘米。由棺盖、棺身、棺床三部分套接组成,棺床上安置涅槃像。束腰床做四角有四个土力承托。 涅槃像置于石棺内,与石棺的方向是一致的,头北脚南,面西。用砂石雕造,全身涂白,白层之上鎏金,金色大部分剥落,衣纹死角之处仍有残留,可以看得出未鎏金的痕迹,现在可以看到的是白色身相。身长40厘米,高10厘米,右手枕于头下,左手平伸,叠双脚,平卧中头部约有扬起,枕扁平。头螺髻,饰髻珠,面部圆满,闭眼作沉思状,身着交领袈裟大衣。佛身原覆以丝织品田相衣袈裟,年久已成灰烬,未能剥离下来。打开棺盖后迅速发生变化,变成了粉末状。 地宫是位于佛塔下面的方室,地宫中一般的下藏舍利子及供养物,而下藏涅槃像实为罕见。如唐代法门寺遗址,地宫位于塔基正中,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中、后室及后室秘龛组成,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指旨)的地宫。出土遗物,为佛指舍利及为供养舍利而奉献的金银铜铁器、琉璃器、瓷器、珠宝玉器、漆木器、石质器、杂器、纺织品及货币等,下藏于唐懿宗咸通十五年(871)。我省泾川唐代大云寺地宫出的舍利子,它是收藏在里外三层的金棺、银廓、铜匣之中。法显译《大槃涅槃经》“内金棺中;又作银棺,盛于金棺;又作铜棺,盛于银棺;又坐铁棺,盛铜棺”。而灵台出土的五代是舍利石棺,棺侧雕涅槃像及迎佛图。上述三例地宫中棺材内均放舍利子,而塔儿湾地宫石棺中置涅槃像。 石棺周围的填充物,已燃烧过的粮食、谷物、鸡骨等。佛会仪式中有六种供具,即供养之六种物品:水、涂香、花、饮食、灯明、烧香、取之于六度。七宝:金、银、琉璃、颇梨(水晶)、车渠(大蛤,白珊瑚)、赤珠(珍珠)玛瑙。五供:桌上设五供食物、法螺、灯、炉、花盘。凡此种种是它们燃烧以后的残余物。充填于四周以示永久的供养
。 涅槃像在佛教艺术中是久盛不衰的题材,活了80多岁的释迦牟尼,45年间教化众生,化缘既尽,于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双树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必头北面西,右胁而卧,离开人世。涅槃像表现的正是这一场景,从印度,犍陀罗艺术到中国佛教艺术中,涅槃像是最常见的内容。通常为在四棵娑罗双树之间的宝台上,释尊枕北右胁,坐睡眠状,其旁有诸菩萨,佛弟子,国王,大臣,天部,优婆塞,鬼神,畜类等五十二众围绕。而这里仅是单身像,地宫的特殊环境内以突出涅槃效果。在佛教信仰中,尚有涅槃会,即每年佛陀如涅槃的日期所举行的法会。有关佛陀涅槃的日期,异说纷纭,无有定论。我国定为二月十五入灭。[2]该寺的会期不知在何日,也不能考查尚有那些大殿何种尊像。它和涅槃会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塔儿湾所在的子午岭及周边地区尚有以下数尊宋金时期涅槃像: 莲花寺石窟,宋绍圣二年(1095)浮雕五百罗汉中的涅槃龛,表现的是释迦涅槃之后五百罗汉结集。佛灭度后,大迦叶与五百罗汉在王舍城结集遗法,图中五百罗汉分别围绕涅槃像、焚棺、房屋楼阁(王舍城)、宝塔等四个中心,其中涅槃像是最主要的,释迦右胁而卧在佛床上,头前阿难扶枕,脚跟迦叶摸足,床前痛苦的阿那律呻吟,众罗汉列于周围。 陕西黄陵双龙千佛洞石窟,北宋绍圣二年(1095)浮雕涅槃图,它与莲花寺石窟浮雕涅槃是同年建造,可见迦叶摸足,头前一人,床下两金刚力士,痛苦的阿那律和劝阻的阿难。 合水安平寺石窟始于阜昌二年(1131)成于金大定十八年(1178)正壁浮雕一小幅涅槃像,与双塔寺相同,释迦右胁而卧,头前站立着迦叶,脚跟站立着末罗贵族。 华池双塔寺东塔北面第四层,浮雕的涅槃像,成于金大定十年(1170)释迦右胁而卧,佛顶化光中显一佛,应是化千佛,头前老年迦叶,脚跟立着穿袍服的世俗人物,应是未罗贵族。 宋代涅槃像,头前阿难扶枕,脚跟迦叶摸足,痛苦的阿那律,床下两金刚力士这是常见的。金代则为头前站立着老年弟子迦叶,脚跟站立着末罗贵族。末罗是拘尸那城的种族,释迦于此婆罗园双树无度,首先接受的是末罗族的供养。 它们共同反映了对涅槃的信仰,而塔儿湾涅槃像虽无其他情节,但于地宫,则更为隆重。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