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呜呼!仲达之恶。空有其念。尚损作相之现福

发布时间:2024-08-27 02:08:30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呜呼!仲达之恶。空有其念。尚损作相之现福

呜呼!仲达之恶,空有其念,尚损作相之现福

【宋卫仲达。初为馆职。被摄至冥。核善恶二录。恶录盈庭。善录只一小轴。冥官色变。索秤称之。小轴反压起恶录。官喜曰。君可出矣。】

宋朝有这么一个官员叫卫仲达,「初为馆职」,这个官不大,做个小官的时候,大概是当一个政府里的秘书工作,那个时候很年轻,三十多岁。「被摄至冥」,魂魄就被小鬼抓到阴曹地府去了,冥间地府,判官要审判他,阎王爷判官专门是审判人,把他的善恶录拿出来核查。一个人造做的善,造做的恶鬼神都有记录,阎王爷那里都有档案,档案很齐全,比我们现在电脑还要完整,它绝对不会漏掉,也不会出差错。那么核查他的善恶两个本子,发现「恶录盈庭」,记载他恶的那个本子很多很多,把整个庭院都布满了,不是一本两本,肯定是好几百本。善录只一小轴,一个小本子记的,过去是用竹简写字,所以用轴把它卷起来,一小轴。「冥官色变」,这个判官脸色很不好看,生气了,这是个恶人,你看恶录这么多,善录只有这么一点点,不成比例,命小鬼「索秤称之」,拿秤来称一下,看哪个重,善录重还是恶录重。结果「小轴反压起恶录」,记录善的那一小轴竟然还比那个恶的所有的本子加在一起还重,那天秤上那善的压起那恶的,这个判官才转怒为喜,「喜曰: 君可出矣 。」,好吧,可以放你走了。

这时候卫仲达就说了,【仲达曰。某未四十。安得如许恶状。】我还没到四十岁,怎么会得这么多的恶录,就是记录我恶的账簿这么多?【官曰。】这个冥官就说了,【但一念不正。鬼神无不知。知即书之。不待为也。】只要一念不正,有邪思邪念,鬼神没有不知道的,这是把真实话跟他讲了。鬼神知道之后,马上把他的恶念记录下来,还不等你去犯那个恶,那已经被记录。我们看到了这句话,会不会毛骨悚然,汗毛直竖,真的我自己都是汗毛直竖,我们相信他绝不骗人,真的天地鬼神就在头顶,天天监察我们。

过去卫仲达犯了这么多恶,他没到四十,我今年四十了,我想我的恶录也很多很多啊,只要有一念私心,肯定就造恶。这时候必须要痛改前非了,所以小朋友从小就能听到这种圣贤教诲好,自然就不敢造恶,不敢起坏念头,有机会能够学到这种圣贤教诲,终身都受益。我们很可惜就是小的时候没学这些,没有,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候别说《太上感应篇》了,《弟子规》也没有,什么都没有,纯粹就是靠家里父母、老人身教的影响,圣贤书是没有机会读了。假如从小学因果,父母能带着我们读《感应篇》,扎这个因果的根,知道「一念不正鬼神无不知,知即书之,不待为也」。你知道这样,还敢造吗?孩子自然从小就规规矩矩,不敢起恶念头,不敢得罪天地鬼神,天地鬼神绝对是真的,你看历史上这么多的记录,如果是假的,早就被推翻了。

所以这卫仲达,这时候又问了,【曰。小轴中何事。】看到自己记录善的有一小轴,那小轴里记的是什么事啊?

【官曰。朝廷尝大兴工役。修三山石桥。君力谏之。此疏稿也。】

这冥官告诉他,有一次朝廷要大兴土木工程,修什么呢?修三山石桥,劳民伤财。君,就是对卫仲达的尊称了,就是您啊,力谏之,你奋力写了一个疏稿去力劝皇上不要去大兴土木,这就是你的疏稿。

【曰谏之未从。善力何能至此。】卫仲达又说了,我当时是劝谏了,是有这么回事,但是皇上没听从呀,我这善力怎么能这么大,你看把所有的,你看那些恶的记录都压过去了。

【官曰。】冥官就说了:

【公用念甚真。言可训世。向使听从。功德何量。乘此度世何难。奈恶念太多。善力减半。不可复望大拜。后果官止吏部尚书。】

卫仲达问我这么一点点善还没有成就,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冥官就跟他回答,回答的特别好,冥官说「公」,这时候也是用尊称了,「公用念甚真」,你当时写这个劝谏的疏稿,那个念头是很真的,真诚,不为自己,只考虑天下万民,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没有想我这个劝谏给皇上,皇上要是不高兴了,我就会不会得罪皇上了,没有想这些,没有私心,所以用念甚真。人有真诚心,那写出来的文稿就「言可训世」,你的那个语言,你的那个文字,可以作为教导世人的好文章。所以最重要是要无我,特别是从事圣贤教育,弘法利生的人,最重要是要无我,无私,你有私心,你绝对不可能明白圣贤教诲,你更不可能给世人纯真无妄的教诲,所以自己要真修,要养大公无私的心,处处为别人着想,不要为自己着想,有好的东西首先想到给别人,不要想到先自私自利,养成这个善心了,自然就有机会做大功德。卫仲达当时发起这一个念头来,大公无私写了这篇文稿,递上去给皇上,可是皇上没听。

「向使听从」。假使皇上听从了你的劝谏,「功德何量」,功德还有限量吗?无量啊,无边啊。当然你即使现在这个善念没有成就,但是你发了那是真心,你这功德也是很大的,所以能盖过所有的恶。

「乘此度世何难」。「乘此」就是借着这种善念,你可以度世,救度世间,愚痴颠倒的人们,这都不难。换句话说你能成圣人,这都不难,难就难在你这个念头不能保持,奈何「恶念太多」,起了这个善念,没多久就忘失掉了,恶念就起来了,自己私心夹念就起来了,善力减半了,所以你的命运,就不可能很好。本来你可以做宰相,但不可复望大拜,大拜就是拜相,就做到总理这样的高位,你现在没有了,不要再望了。后来果然「官至吏部尚书」,吏部也是很重要的部门,专门主官员的升降任免,就像我们现在中国讲组织部,组织部的尚书就是部长,这个官很大,但是比总理要低,宰相是总理。

底下有句感叹说:

【呜呼。仲达之恶。空有其念。尚损作相之现福。仲达之善。空有其言。即压盈庭之恶录。况实作善恶者乎。可见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也

。】

这是画龙点睛,「呜呼」,是感叹。卫仲达的恶,只是空有其念,只是念头而已,他没做什么坏事,尚且损他做宰相的现生福报。那卫仲达的善呢?「空有其言」,劝谏也没有落实,皇上没听他的,即能够「压盈庭之恶录」,充满庭院的恶录都抵不过他那一念善,更何况实际上作善作恶呢,这个例子很说明问题。可见得「一念起处。即祸福之门也。」原来祸福真的就惟心,你这一念善就招来福,一念恶就招来祸,祸福之门就是你的念头,怎么能够不谨慎呢!

实例摘自《感应篇汇编》(定弘法师讲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