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经典有七种意思:
(一)法大:所有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在大乘经典里包括着。小乘不能包括大乘,而大乘就可以包括小乘;所以第一,就是法大。
(二)发大心:发大菩提心,不是发小菩提心。这大菩提心,由凡夫乃至成佛,永远都不退转;不退转的菩提心,叫大菩提心。
(三)解大藏:他能明白大乘菩萨藏的道理,依照这个菩萨藏的法,去修行大藏。
(四)净大:他能见道,见着这个道了,而清净的心也大;学大乘法的菩萨,他净心大。
(五)庄严大:用什么庄严?福智庄严;用福德和智慧,庄严他自己。
(六)时大:佛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来修持,这也可以说是“因大”。
(七)具足大:具足,就是六度万行都圆满了,以相好自严,而得菩提果,所以又可以说是果大。
有这七种的意思,所以叫大乘。
一般人说,大乘是 Mahayana! 什么是 Mahayana?我问他有多大,就是问这个大乘有多少种意思?他不知道。现在你们听过这个大乘,“大乘”有这七种的大,但是这和“摩诃萨”的七种大有多少不同的。说大乘经,“说”是言说,“经”是经典。经,梵语是修多罗,译为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还有很多的意思,不必重复。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序品第一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三乘圣人的十种智慧
十子喻
「长者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我现在再请问各位,这个长者的诸子,「十、二十、三十」,这是说的什麼?这「三十诸子」已经讲过,为什麼他不说「八」、不说「九」呢?他说「十、二十、三十」,这合起来,十加二十,是三十;再加三十,是六十。这六十,就表示在大乘的裏边有六度;就譬喻「六度」。
菩萨和声闻、缘觉这三乘的圣人,都有十种的智慧,这表示十种的智慧。这十种的智慧是什么?
(一)世智
世间的智慧。虽然说世间的智慧,也就包括出世间的智慧;因为三乘的圣人,有世间的智慧,觉悟世间一切法,然后他就求出世法了;虽然说是世间智慧,也就包括出世间的智慧。你若没有世间的智慧,怎么会有出世的智慧?出世的智慧,是由世间的智慧生出来的。
(二)他心智
声闻、缘觉、菩萨都有他心的智慧。他心的智慧,也就是他心的神通;这种神通智,从定中生出来的。在罗汉,就是声闻,就要作意,用他心智来观察;作意,就是用心,要用心意来观察。他若不观察,就不知道这个人心里所想的是什么、所要做的是什么;因为他没有留意,所以他也不知道。那么声闻作意,又要在定的时候;缘觉的他心智,也要作意,但是不需要在坐禅修定的时候。他就这么一作意,你想要说的什么话,你想要作的什么事,你心里没有发表出来,他就知道了!这是缘觉比声闻就高一层。若到菩萨的境界上,这种他心智就不需要作意,他除非不想知道你心里所想的,他若想要知道,随时都可以知道的。菩萨又比缘觉这种的他心智又高了。
(三)苦智
“苦”怎么还有智?你若知道苦,你就想要了苦;你想要了苦,才能没有苦;你如果没有智慧,你怎么会知道苦?就苦的时候,你也觉得不苦。因为你有这种知苦的智慧,所以就把苦了了。
(四)集智
这个“集”本来是集聚一些个烦恼,但你能知道这个“集”是烦恼──集怎么会有智慧呢?这不是智慧是什么?你若没有集的智慧,根本就不知道这是烦恼;烦恼来了,你还以为这是面包呢!你以为这是牛油呢!就往饱了吃。为什么?这因为没有智慧;有智慧,它一来,你就觉悟了,“原来这是烦恼!”你这一觉悟,这岂不就是智慧了?
(五)灭智
灭什么灭?灭烦恼;你既有智,你还要有个灭的智慧。这灭的智慧,把烦恼给消灭了;烦恼灭了,菩提就生出来了,就会得到涅槃“常、乐、我、净”的好处。
(六)道智
你修道也要有智慧,你若没有智慧,你就不修,一天到晚把光阴都空过了,时间就都随便就跑了!所以修道要有这种修道的智慧。
(七)法智
法是佛法,智是智慧。你想修佛法,要有择法眼,择是选择。你有择法眼,这就是智慧。择法眼,也就是智慧眼。你有智慧眼,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没有智慧眼,就会做愚痴的事情。什么叫愚痴的事情?我们学佛法的人,第一,要不犯十恶;第二,要勤修十善。十恶,就是杀、盗、淫、贪、瞋、痴、恶口、两舌、绮语、妄言。杀、盗、淫,就属于身恶;贪、瞋、痴,就属于意恶;恶口、两舌、绮语、妄言,就属于口恶──口四恶。
我们人最容易造的罪业,多数由口里头。口怎么会造罪业?因为口它会说。会说,你若尽说好的,这就没有罪业。很奇怪的,这个口最欢喜说不好的,最欢喜讲是讲非。为什么这样子?就因为没有择法眼,没有智慧,才会讲是讲非。尤其对于道场,我们学佛法的人,无论到任何的道场,我们不要讲它好不好。它好,是它的功;它不好,是它的罪。我们不要在那个地方,和它作为一个合股的有限公司,参加一份;因为“他不好,他不对,他的冤孽他的罪”。所谓“修的修,造的造”,修道的修道,造业的就造业,这是必然的一个情势,这有什么奇怪的呢?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到哪一个道场,都应该拥护那个道场,这样我们就会有功;不要破坏道场。破坏道场,就由这个口,就容易造业。你若拥护道场,就容易立功
。你若有择法眼,就到处拥护道场,不会破坏道场的;没有择法眼,才有这种种愚痴的行为。(八)比智
比,就是比较,有比较的智慧。这个比较的智慧,本来也就是第七种择法的智;不过这个“比智”是比量,比量而选择殊胜的法门去修行,这叫比量的智慧。
(九)尽智
这差不多是在三乘人来讲的。这个智慧,就到了极点了,穷尽一切的道理,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觉”,这叫尽智。
(十)无生智
无生法忍的智慧。你若得到无生法忍,三界之内,“不见有少法生,也不见有少法灭”。这种的境界,说也说不出,忘也忘不了,掉也掉不开;所以这种境界,叫无生法忍的智慧,只忍可于心,只可自己知道。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好像喝水似的,这个水是凉的、是热的?自己知道,旁人是不知道的。
这十种的智慧,每一乘都有所以说「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这六道的众生,都在这个火宅裏边。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