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宣化上人:你为什么打妄想?为什么有攀缘心?

发布时间:2024-12-17 02:05:30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宣化上人:你为什么打妄想?为什么有攀缘心?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乾有其慧,名干慧地。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

“阿难”:释迦牟尼佛叫一声阿难说:阿难!

“是善男子,欲爱乾枯,根境不偶”:这个善男子,他这种欲爱的心都乾枯了,就是没有欲爱了。他这个六根和六尘的境界不相对待了。

“现前残质不复续生”:这个“残质”,就是他的余习,也就是很少的无明;现前还有这么一点点的余习,无明既然这样少,也不再增加无明了。

现前的残质不复续生,这种的无明既然剩得很少,业障也没有许多了,所以这个时候,“执心虚明,纯是智慧”:自己的存心好像虚空那么样明朗,在自己的性份里头智慧圆满了,没有旁的妄想。就想的东西,也是由智慧发生出来的。

“慧性明圆,蓥十方界”:这一种智慧的自性,既光明而又圆满,映照十方,光明遍照。“蓥”,也就是映照。

“乾有其慧,名干慧地”:把这个欲爱都乾了,欲爱既然没有了,就是剩智慧,所以这个名字,就叫“干慧地”,又叫“金刚初心”。金刚,就是不坏的意思。这不坏的一个金刚心,最初的一步叫“干慧地”──这和十地那个位子又不同。在这以后,就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再加上“暖、顶、忍、世第一”这四加行位,再加上“十地、等觉”,统统是五十五个位子,这是菩萨所修的五十五个等级。

“欲习初乾”:“欲”,就是自己的爱欲;“习”,就是习气;“初”,就是一开始;“乾”,就是没有了。爱欲和这个习气在开始乾了,言其没有这种欲爱的习气了。

“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可是欲爱乾了,还没有和如来这个法水相接。“法流”,就是法水这种的源流,就是所说的佛法。这个“佛法”,不是讲出来的法,而是自己自性里头流露出来一种法水,由自性里发出一种真正的智慧水。这个干慧地,现在这还没有和真正的智慧水相接上。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

现在这就讲的“十信”的位子,有十个位子:(一)信心住、(二)念心住、(三)进心住、(四)慧心住、(五)定心住、(六)不退心住、(七)护法心住、(八)回向心住、(九)戒心住、(十)愿心住。以上是“十信”的位子,有十种的信;这十种信,又叫十种信心住——居住到这个“信”上。

“即以此心”:哪个心呢?就是干慧地这个金刚初心。用这个金刚初心,“中中流入”:用这个心,流入佛法中;用这个中,流入这个佛法里边(即心心念念之中,都中入法性之流),“圆妙开敷”:得到这一种圆满微妙的境界,又开布而敷演。这个时候,就得到一种真如的理体。

“从真妙圆,重发真妙”:从真如自性这个妙圆的心上,在这个真上再发出来一个真妙。“妙信常住”:这种微妙而生一种信,是常住不会变的,常常地住在这个妙信上。

“一切妄想灭尽无余”:常常地住在这个妙信上,这时候所有的妄想都灭尽无余,你再想生妄想,也生不起来了。因为妄想都是由无明帮助它,才生出种种的妄想,生出种种的欲爱;你欲爱乾了,无明也剩没有多少了,这时候你一切的妄想,自然也就不生了,没有那么多妄想了。

你为什么打妄想?

就因为你有欲爱,有所贪欲,所以不是想这个,就是想那个,总有一种攀缘心,这攀缘心不停止的。

为什么有攀缘?

就因为你有欲爱、有贪。人若没有贪心了,就没有妄想了;妄想,都是从贪心那儿生出来的。而现在这个修行的人,一切妄想都灭尽了,没有多的了。

“中道纯真”:这时候得到这个中道的理性,没有一点假的了。所谓“假的”,也就是有欲爱,那就有假的了。现在纯真了,没有欲爱,没有那种妄想贪欲了。

“名信心住”:这头一个的名字,就叫“信心住”;生出真正的信心来了,住到真正的信心上。

“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

在前边那个“信心住”,是修中道圆妙这种的如如理。既然住于信心,这是个真信。

“真信明了”:由真信,然后才能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智慧自然就明了了。

“一切圆通”:这时候,所修的不但耳根圆通,眼根也圆通,鼻根也圆通,一切都圆通了。

那么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五阴──色、受、想、行、识。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在这六根、六尘中间,就生出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十八界。这时候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三种,它们都不能障碍你──你因为得到这圆通,五阴也不能障碍了,十二处也不能障碍了,十八界也不能障碍你了!

“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像这样子,乃至过去、未来和现在,在没有数量那么多的劫数里边。“舍身受身”:“舍身”,就是死了;“受身”,就是生了。在这生生世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知有多少。

“一切习气皆现在前”:在这每一生中,就有每一生的习气。有一生就习得喝酒,有一生就习得抽烟,有一生就习得去赌钱,有一生就习得去行淫欲,有一生就习得杀生,有一生就习得偷盗,有一生就习得打妄语,有一生就习得种种不好的行为;总而言之,这太多了。

这是坏的习气,那么也有好的习气;有一生就学着去拜佛,有一生又学得去读诵〈楞严咒〉,有一生又去学得听讲《楞严经》,有一生又去听讲《法华经》;总而言之,生生世世,多生多劫,经验很多的道路。所以“一切习气”,这是很多生的习气,就好像演电影都现在自己的面前了

“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这个修道的、好的善男子,他都可以想得起来,都可以记得住。他得这种境界,就不忘了,就永远念玆在玆地,总念这种的因缘。

“名念心住”:这叫“十信”里头的“念心住”。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