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赵鸿宝说:戒淫止欲一事,真是说着容易做着难,只要念头稍有放纵,就沉迷难以回头了。要使心中的每一个念头都能坚忍,无论面对什么情境,都不会改变,那就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读诵前圣先贤的训诫教诲,把那些修身进德的嘉言集录,作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清心寡欲,心中对礼义道德、法律风俗和祸淫福善的事理因果,都了了分明。如果偶尔动了一下邪念,当下痛切忏悔,立即斩除。这样,即使面对引诱你的恶缘,自然能够猛然省悟,不会迷失。至于男女之间,务必要保持距离,避免招惹怀疑,即使是至亲至厚的亲属关系,也必须内外分明。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不能随便。如此,妄念邪心自然就不会萌发了,这就是正本清源的最好方法。
人最容易被诱惑失足的时候,就是在面对美色当前的时刻,心中勃然难以克制的一刹那间。如果此时能想一想,古人之所以能闭目不窥,坐怀不乱,也不过是将那片刻的邪念制伏得住而已,而因此获功名,得显位,光宗耀祖,造福于子孙后代。比起那些半世寒窗苦读,以及用其他方法积累功德的人来说,真是事半功倍。所以何苦贪恋片时欢娱,而抛弃了盖世的功名、招致终身毒害呢?如果此时把持不住放纵情欲的话,那粉白黛绿的佳人转眼成一场春梦,而自己却因此被上苍减寿夺禄,甚至被杀身丧命,并且命中本该富贵的,改罚为贫贱,命中本该有儿子的,被惩罚为无子嗣,而且还要招受妻女淫荡、子孙后世穷困的报应,如此种种罪孽祸根,不一而足。到了此时,岂不悔之已晚!
现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语行为都不知道谨慎,或是当着孩子的面,夫妻嬉笑打闹;或畜养小老婆,并任她们妖艳打扮;或放纵自己的妻女出外观光游览;或家中的仆人与婢女犯奸,而不严厉处罚禁止,如此种种不庄重、不严肃,怎么能管理好家庭呢?如果身为一家之主,自己能清心寡欲,不轻妄说笑,内外有别,防范措施得力,则家门之内,和睦幸福,夫妇相敬如宾,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吗?
(七)姚庭若说:如果一个人能保持一生的节操,不造淫业,这也是完成了自己一人一身的人格和事业,哪里比得上一劝十,十劝百,百劝千,将这些戒淫劝善的善书、嘉言,永久地流传于后世,使世人一同获得善报、一同证得善果呢?这就好比播种一样,春天播下一升种子,秋季可收获一石,如果播下的种子无穷,则收获也无穷。但是必须辛勤耕种,不要让田地荒芜了。又譬如传递灯盏一样,一盏燃烧的明灯,依次而下互相点燃,结果百千盏灯全都燃了、亮了。燃灯无量,光明也无量。但这光明的灯盏,一定要从我这里继续传递下去,千万不能到我这里就灭了。不要怕没人听从,就怕我们不去真心苦劝。真心苦劝而毫无响应,就好比说播下良种不见发芽、油灯互相点燃不见亮光。实际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从前,莲池大师的弟子王大栔,曾请问大师说:“弟子自从看了师傅的《戒杀文》后,立即就长斋吃素了。但只是色欲炽盛,不能消除,还请求师父慈悲教诲,使我等凡夫明白所谓的淫欲快乐,其实就如同杀生害命一样的惨痛。”莲池大师回答说:“杀生时被杀的众生非常痛苦,其惨状显而易见,所以杀生的惨痛果报也容易被人了解;淫欲有短暂的乐趣,所以说纵欲的后果会伤身害命,人就不容易相信。现在作一个比喻:如果公开地把毒药放进粗劣的食物之中,人见了一定会厌恶、畏惧不敢去吃,这好比是说杀生的惨痛;而如果暗地里把毒药放进美味佳肴之中,贪图口腹滋味者不觉中毒身亡,这是色欲的惨痛。切望有智慧的人深思其义!”
世人看到美色而生起邪念时,种种的恶念都随之而起。恶心既生,良心就被遮盖了。只有在邪念突发、不可遏制的一刻,想到人终有一死,或回想自身以往的患难和病苦,那么邪念必能淡然而止。或者想这个美丽的女子死后的情景:腐烂的皮肉,败露的枯骨,臭气熏天,不敢接近。这下就应当明白,眼前的娇艳风姿,无非是暂时的幻象,千万不要当真了!再不然,则想我既然爱这女子,如果今日毁坏了她的名节,从此她一定难以做人,就像肮脏的粪土一样为人所不齿,若今日保全了她的名节,她就会像珍珠碧玉般的完美无瑕。于是就怜悯她,爱惜她,成全她,愈是爱她,就愈不忍心沾污她,如此必定肃然生起敬意,不去相犯。或者想我若是贪图这片刻的欢娱,就会被折损功名,削去富贵,夺去命中该享的寿算,甚至遭到杀害,断绝子孙后嗣,败坏自己以及祖上的名声
(据印光法师攒原文译)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