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
就是对佛的智慧测不到,所以我们对佛只有百分百的去相信,我们只要相信,我们就会得利益,比舍利弗(舍利弗代表阿罗汉)更高点的是辟支佛,辟支佛利智,他(辟支佛)的智慧很利啊,但是
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
(辟支佛)也不能知道,所以这个学佛,我们讲要“信为道源功德母”,要深信。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你看还是结果是,不能知佛智。你看这样的(境界),还是不能知佛智,何况我们地道的凡夫,我们没有别的,深信。但是佛不是光教我们信,信了以后,把佛法的道理给我们讲,所以大家来这里,凭什么来这里嘛,就是凭我们信佛来的,信了才能够解嘛,要不然从大老远来,信,要相信。不相信来都不会来了,你来了以后佛要帮助我们深解,帮助我们提升,然后让我们得利益,如果我们信不够的话,机会就没了,所以信佛和不信佛相差很大的,能信就是前生的福报。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们刚才请法讲,“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今天你看今天下大雪,还有同修可以赶过来,这个也是大经、大法难闻,不受环境影响。那么这个《法华经》,他的背景也是佛说法四十多年,到最后要把真相说出来。真相就是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而且都可以这一生成佛。《华严经》、《圆觉经》也是这么说的,这是给我们增加信心。
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
佛知道的是圆满的,十方佛亦然。有名话说,十方佛,佛佛道同。本师释迦牟尼佛跟过去佛、跟未来佛讲的是一样的,所以真理是不变的。世间法知识是会淘汰的,佛法不会被淘汰的。过去无量、未来无量,都是一样,因为什么,真相就是真的,那个真是不会变的,我们现在世间法没有真,六道都是假的,世间无常,我们一定要觉悟。我们现在为什么迷、我们为什么放不下,其实金刚经有句话提醒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话很多学佛的人会念,但是说真话,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原因就是说,体会不深,不晓得这个现象是假的,把他当真,所以会受影响。遇到点境界,我们的心就发生变化,不能保持如如不动。金刚经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为我们凡夫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环境,有顺境、有逆境、有善缘、有恶缘,我们通通都要放下的。不要遇到一点事情,很快就退转了。比方说今天下大雪,下大雪那我们就不要听经做佛了,我们做佛跟这个没有关系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障碍不了我们,我们打这个环境的比喻,所以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提起正念。法喜充满跟环境没有关系,不管是南方、北方、国内、国外都没有关系。
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
这个在金刚经有句话叫做:“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不异语就是说,虽然佛在《华严经》这么说,《法华经》那么说,这些大乘经典说来说去说了很多,但是讲来讲去就一个意思。所以禅宗开悟的时候说“佛法无多子”,通俗话就是说,明白了以后,佛法讲来讲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当然这是过来人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明白了的话,我们一经通,一部经明白的话,哪部经展开都是一样的,都可以的,所以这点我们要明白。所以这里讲的“诸佛语无异”,这个诸佛包括过去、现在还有未来佛,讲的这些通通都是一体,都是讲的诸法实相。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
你看信我们都懂,但这个信要有深度,要有力量,这个信还要大,我们现在是什么大呢?我们是业障大。就是说《地藏经》讲“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我们这一生要做佛一定要愿力超过业力,所以我们天天学什么,天天培养我们的愿力,提升愿力。我们有业力哪,我们讲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要愿力超过它,其实烦恼是熏来的,愿力、正法也是熏来的。我们讲换一个对象,什么熏,以前我们是烦恼熏,现在是正法熏,所以世尊住世的时候为什么众生有福报,天天佛讲经,正法熏习。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快能成佛,每天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是真的,正法熏习。我们这种熏的时间太少,所以要力量大,这种力量我们要去培养,培养哪方力量?我们要培养正法的力量,不要去培养这些业力。《楞严经》讲“不要背觉合尘”,我们要背尘合觉,这个转在于自己。所以儒家孟子也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就是换一个心,我们现在是凡夫的心,换成佛心、菩萨心。佛菩萨在哪里,在经典里面,教诲,我们只要照做就行。但是我们每天要去做,给我们时间,一定能把烦恼习气淘汰掉的,其实烦恼习气也是培养出来的,就是说无始劫来六道的烦恼熏习太大了,所以很多人遇到佛法,还是修行力量敌不过业力,这个不奇怪。
这个以前有公案,有同修问文殊菩萨,他说好像佛法我懂得一点,为什么做不到,文殊师利菩萨只回答四个字叫“其力未充”,你那个修行力量不充足、力量达不到,其力未充。就好像我们生
世尊法久后,这个世尊法久后就是说,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要讲真相,要当说真实,后面把真实说出来,所以为什么说成佛的法华。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
“我令”就是帮助我们众生脱离这个苦海,六道是苦海,法华经不但只讲六道,九法界都是。离苦得乐,只要没成佛都有份的,不止三恶道、也不止六道,是九法界。如果按照《华严经》的标准,等觉菩萨,佛都还要照顾他,因为他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正因为这样,《华严经》、《法华经》是一乘经典,离苦得乐只要没有成究竟圆满佛,通通都有份。
逮得涅槃者
这个涅槃是圆满涅槃,佛讲的究竟圆满。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三乘就是声闻、缘觉、菩萨,那么人天都不算,现在讲人天乘,以前叫五乘。
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这个很重要的经文,我们就是处处著了,我们世间法著,很多人学佛,佛法也很著,讲什么就著什么,这个要明白。众生处处著,佛用方法引出来,引也不容易,你把他引出来的话,他就抓住另外一个了,他总要抓个东西。所以佛用许许多多的方便,最后要像惠能讲的“本来无一物”,所以华严经上有很多这样的经文,要无所著,什么都不著,心是清净的。所以说众生处处著,(在)哪一道都执著哪一道,都有执着的,不过越往上越轻,佛都把我们引出来而已,所以讲(佛)应以什么身得度要现什么身,为什么佛要说法这么多年、说这么多经典,众生毛病不同,就好像大药房的药,为什么要那么多药,众生犯的病不同,这些药没有别的意思,把我们的病治好了就可以了,病好了药也没有了,但是有病就一定要通过药物。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