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佛教为什么叫佛教?成佛的标准

时间:2019-06-26 11:32:31    编辑:崇慈法师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成佛的标准是什么?(视频版)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成佛的标准是什么?(文字版)

崇慈法师:佛教为什么叫佛教?成佛的标准(内附视频)

  佛教为什么叫佛教?

  我们知道,古印度是一个各种宗教、哲学,零零总总很多的一个国度,那么释迦牟尼佛带着他的弟子走到任何一个地方,见到任何一个人,他作自我介绍,他是这样介绍的:「我是一个觉悟者。」觉悟者在梵语单词里面就叫做「佛陀耶」。一个觉悟了的人就是佛,他没有说我是神,或者我是神的使者,他都说我是一个觉悟者,所以觉悟者所传播的这个教育、教化,称之为觉悟者的教育,简称「觉教」,就是佛教。佛教这个称谓,就是老百姓这么喊出来的,是大家喊出来的,就是觉悟者之教,觉悟的教育。佛教就是这么叫作佛教的。

  成佛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笼统的话说就是「洞察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相。」说具体一点,用三个觉悟的层次来解读成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也就是佛教所要求的修行,它要一个人具有高度自己觉悟的动力,自我觉悟的一种向往,还有高度自觉的能力,这是第一步。要把自觉做得很完美才谈第二步觉他。

  「觉他」不但自己能够觉悟,还要让他人觉悟,让他人从迷蒙、蒙昧、昏聩状态当中彻底清醒过来,这叫觉他。反过来说,一个人自己都没有觉悟,是不可能让他人觉悟的。中国人说“以己昏昏,如何令人昭昭呢?”那么觉他也要做到非常完美。

  第三步就是「觉行圆满」,觉行圆满,这个行字很重要,不是在那里高谈阔论,不是在那里夸夸其谈,鸿篇巨著这样,说了很多漂亮的道理,而从来没有落实,不实践,没有根本性的作用,有也可,无也可。这样的漂亮大道理是不可以的。

  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都达到非常高的程度,这样的人称为佛。所以觉悟者就是佛,而这个觉悟者三个字的含义,是不可以任何人都套在头上的。我也说我是觉悟者,你也说你是觉悟者,这样就乱套了,这是有标准的。

释迦牟尼是怎么成佛的?

释迦牟尼是怎么成佛的?

  释迦牟尼的时代,约当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正是我国春秋时代,与孔子同时。他是当时迦毗罗国(Kapilavatthu)国王的长子,父亲名净饭(Suddhodana),母亲名摩耶 (Mqyq)。摩耶夫人生产前,根据当时习俗,回到娘家去,路过蓝吡尼园(Lumbin),在树下休息的时候,生下了悉达多王子。

  蓝毗尼花园什么样

  公元七世纪时,我国玄奘法师曾到过蓝毗尼。根据他的记载,他曾经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Asoka)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标志着佛陀诞生之处,但当时石柱已被雷击破,柱头倒在地下,已经是衰落的情景了。后来由于没有人能够识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诞生的地址久已湮没无闻。直到1897年才被人发现了阿育王的石柱,考古家认识出上面的文字,这才发掘出蓝毗尼园的遗址,在附近并且发掘出古代的市镇,其中有些可以相信是属于当时的迦毗罗城的。今天尼泊尔政府已经把这个地方作为圣地加以建设和保护。

  释加牟尼小时候

  摩耶夫人产后不久就死了。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夫人(Prajqpati)养育的。他自小从婆罗门学者们学习文学、哲学、算学等,知识广博;又从武士们学习武术,是一个骑射击剑的能手。他父亲净饭王因为他天资聪慧,相貌奇伟,对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继承王位后建功立业,成为“转轮王”(统一天下的君主)。

  他为什么不继承王位

  悉达多王子在幼年的时候,就有沉思的习惯,世间许多现象,给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绳索鞭打、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衰丑龙钟的老人,辗转呻吟的病人,亲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这些都促使他思索着一个问题:如何解脱世界的苦痛。他读过的吠陀书(Veda,婆罗门经典)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他学到的知识和他未来的王位、权力也都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于是他就有了出家的念头,后来终于舍弃了王位。

  他父亲怎么会让他出家

  净饭王发觉了他儿子的心思后,曾经想过各种办法防止他,特别是企图从生活的享受上羁縻他。悉达多王子十六岁时,净饭王便为他娶了邻国的王女耶输陀罗(Yasodharq)为妃,生了一个儿子叫罗怙罗(Rqhula)。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他,终于在一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地出了国城,进入一个森林中,换去王子的衣服,剃去须发,成为一个修道者。关于他出家时的年龄,有两种不同记载,一说是十九岁,一说是二十九岁。

  出家以后怎样

  他父亲曾尽力劝他回去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个人随从他一起,这五个人的名字是:憍陈如(Kaundinya, P. Kozfa`a)、跋堤(Bhadrika,P. Bhaddya)、跋波 (Vāspa, P. Vappa)、摩诃男(Mahqnqma, P. Mahqnqma)、阿说示(Asvajit, P. Assaji)。

  悉达多王子和他的侍者们先后寻访当时三个有名的学者,从他们学道,但都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他知道当时哲学思想中没有真正解脱之法,便离开了他们,走到尼连禅河(Naira`janq 现在叫 Lilaian)岸边的树林中,和那里的苦行人(极端刻苦修行的人)在一起。为了寻求解脱,他尝够了艰苦辛酸,坚持不懈,经历六年之久。但是结果徒劳无功,方才悟到苦行是无益的。他于是走到尼连禅河里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积垢,随后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牛奶,恢复了气力。

  当时随从他的五个人见到他的情景,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Benares)去继续他们的苦行。王子于是一个人走到一棵毕钵罗(Pippala)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坐着,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 他便这样在树下思维解脱之道,终于在一个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魔障,获得了彻底觉悟而成了佛陀。

  释迦牟尼成佛的地方

  释迦牟尼成佛处,自古称为菩提场或菩提伽耶(Buddhagayq),那里的毕钵罗树,因为佛坐在树下成道的缘故,得到了菩提树之名。从此,所有毕钵罗树都叫做菩提树。“菩提”就是“觉”的意思,菩提伽耶在今天印度比哈尔省伽耶城(Gayq)的南郊。那棵菩提树在二千数百年中曾两次遭到斫伐,一次遭风拔,但都重生了新芽,现在的菩提树是原来那棵树的曾孙。树下释迦牟尼坐处有石刻的金刚座。树的东面有一座宏伟庄严的塔寺,名叫大菩提寺,至今约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附近还有许多佛的遗迹和古代石刻与建筑。 1956年印度比哈尔省政府为了这个圣地的建设和管理,设立了一个国际性的咨询委员会。中国佛教协会接受了邀请,指派了两名代表参加该会。

  视频转自:凤凰佛教

本文链接:佛教为什么叫佛教?成佛的标准

上一篇:第三十卷 四分律藏

下一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第四十三卷

相关百科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