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八(之三)

发布时间:2019-06-26 10:23:14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卷第八(之三)

  海印弟子 蒙叟钱谦益钞

  【科】(◎长水科经大文第六。辨趣生因异。尽九卷中即魔王说。今谦益判自此去至研穷七趣。广辨诸魔。正说分竟。为经之后分)。

  (○【疏】第六辨趣生因[异]者。从此已下。即第二会再说经也。以阿难问所见现事。时别异故。已如教迹前后中说。文分为二)。

  ([○@●]一阿难问二)。

  (CB17561一叙果述益二)。

  (卍一闻法增进)。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疏】获真三昧。故云顿悟禅那。得斯陀含。故云修进圣位。深证灭谛。故云增上妙理。渐明智照。故云心虑虚凝。俱生难除。故云微细。言六品者。依大乘说。俱生烦恼。三界九地。虽各分九品。若智增者。入地永伏。至佛方断。若悲增者。故意令生。([手鉴云]若末那识。有四俱生。谓俱生烦恼障。俱生烦恼习气。俱生所知障。俱生所知习气。三界九地。各三十六品。作佛地障。九地共成三百二十四品。若前六识。俱生有六。谓贪嗔慢无明。身见边见。有四俱生。一俱生烦恼障等四。历三界九地。各有九品。合成八十一品。入佛地障。由是智增。入地伏而至佛断。然得入地。由断分别。则贪等十使。有四分别。一分别烦恼障。二分别烦恼习气。三分别所知障。四分别所知习气。三界九地。各有三十六品。作初地异生性障。各有三百六十品)若依小乘。亦于九地。各分九品。(长庆说文云。俱生烦恼难除。故云微细。小乘教。三界九地。各分九品。无尽以诸经论校正。此为定也)然约四果。地地别断。故初果身中。断欲界一地九品中前六品惑。证第二果。二果身中。断下三品。证第三果。三果身中。断上二界七十二品。即得罗汉。阿难今证二果。故断六品也(已上同长庆文)。

  (△[手鉴云]初入见道。谓十六心。断三界四谛下八十八使。分别粗惑。得初果证。修道所断俱生细惑。即贪嗔痴慢。三界九地。各有九品。惟欲界一地难断。以此九品。共润七生。今断六品者。初果身中。断一至五品尽。名二果向。断至第五品。名家家。次断六品尽。名证二果。故俱舍颂曰。断欲三四品。三二生家家。断至五二向。断六一来果)。

  (△[海印云]断除三界修道位中。前六品细惑。实证二果。故云微细烦恼。雪浪文同[直解云]修心。是依道位人。六品。指下界一地中。前六品惑。断此六品。证二果。故云修心六品)。

  (△[私谓]此经指阿难登伽证果。全标小乘名目。此中断惑。应就小乘而言。故长水依长庆说。谓阿难今证二果。故断六品也)。

  (卍二叹佛述益)。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疏】修道所断。行相难了。故曰微细。无始俱生。故曰沈惑。疑网消除。故云快然。增进圣位。故云饶益。

  (CB17561二正陈疑问二)。

  (卍一总问诸趣)。

  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疏】此疑由前佛语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如是浮尘。及器世界。诸变化相。如汤消冰。应念化为无上知觉。斯则一人成佛。器界有情。一时成佛。如来今日成佛已久。不合更有器界趣类。故云。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等道。此道若是本来自有。云何前言。清净本然。本来无有世界众生。亦不可言一人成佛。依正融觉。若言众生妄习生起。妄习如何得生起耶。生起之相。其义云何。若据如来答意。即是众生虚妄造业。虚妄受生。菩提心中。犹如空华。妄见生灭。故下文云。汝妄自造。非菩提咎。问。此与满慈所疑何别。答。前疑理本清净。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则约依报为首。以难清净本然。故佛释疑。盖由强觉。妄分能所。遂成三种相续。以妄见生。因此虚妄。终而复始。此疑佛今成果。一切合融归觉。云何更有七趣差别。则约正报为首。以难果佛唯真。真合无此七种差异。又征此道为本有耶。为妄起耶。意欲如来广明因果。虽皆虚妄。善恶业缘。受报好丑。终不差忒。令诸众生明信因果。不入邪见。前文但云。从妄见生。一体虚妄。诸钝根者。便谓都亡因果。今此辨析。因果照然。则知前难意显真谛。今疑意明俗谛。前后相济。方成圆了。即前圆解之义残也。

  (卍二别问地狱)。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罪业。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

  【疏】宝莲香事。未检所出。意谓杀盗有对。邪行无对。故云无报。善星事出涅槃。琉璃缘如本经。为有定处下。问意有六。文见于三。六者。谓有定处。无定处。自然。因缘。私受。同受。下文结云。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私谓]为有定处。即问妄习生起也。为复自然。即问本来自有也。彼彼发业。各各私受。即问别业同报。同业别报也)。

  (△[海印云]一云。妄性既是无体。妄业云何受报。答云。自妄所招。还自来受。二云。众生既是无生。如何生陷地狱。答云。非从天降。不从人与。自妄所招。三云。世界本无住处。地狱那有住处。答云。众私同分。非无定处。四云。妄业既是一同。受报如何各别。答云。因各各私。众私同分)。

  (△[温陵云]三人皆缪。执妙圆。拨无因果者)。

  (○[引证][琉璃王经云]初迦罗卫国。有舍夷贵姓。五百长者。为世尊造讲堂。誓曰。沙门梵志乃至群黎。不得先佛。妄升此堂。舍卫太子琉璃。与梵志子好苦。定省外氏。见堂高广。顿止其上。贵姓骂曰。此婢生物。敢于中坐。催逐令出。太子语好苦。释种辱我至此。我绍位。汝当告我。后即位。好苦来告。集兵伐迦罗国。杀舍夷人。三亿。佛言却后七日。当入地狱。王恐怖。乘船入海。水中自然出火烧灭。佛言往昔。罗阅城村中。有池多鱼。城多人向池捕鱼。池有鱼。一名麸。一名多舌。名怀报怨。一小儿见鱼跳。以杖打其头。尔时捕鱼人。今释种是。麸鱼。琉璃王是。多舌鱼。好苦。小儿即我身也)。

  (○[涅槃经云]佛言。善星比丘。虽复读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之义。亲近恶友。退失四禅。退禅定已。生恶邪见。作如是说。无佛无法。无有涅槃。如来虽复为我说法。而我真实。谓无因果。今者近尼连禅河。如来即与迦叶往善星所。善星遥见佛来。即生恶邪之心。以恶心故。生身陷入阿鼻地狱)。

  (○[私谓]准涅槃经。迦叶白佛言。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云何如来。说是一阐提厮下之人。章安疏云。[明是]子。则罗云庶兄。翻译集云。苏气怛啰此云善星。罗云庶。兄佛之堂弟庶儿也。按阿含言。过去六佛。各有一子。释迦文亦有一子。善星为如来堂弟之子。故亦称子。佛出家六年。罗云始生。善星长于罗云。故言庶兄。佛尔时出家。尚未成道。故言菩萨时子也。章安又云。佛两弟两子。各行善恶。阿难为善。调达作恶。罗云为善。善星作恶。例知是权。宗镜亦云。罗睺善星。同是如来之胤。皆据涅槃言之。此方兄弟之子。古皆称父子。知西竺亦尔也。潘鸿考阿含云。善宿比丘白佛言。如来外我。我不于如来所修梵行也。如来不为我现神足变化。我父秘术。世尊尽知。吝不教我。善宿。即善星也。调达常从佛及身子目连学通。皆不与。彼云我父秘术。佛言亦是世尊弟子。得非调达之子耶。教中无明文。更待根检。温陵言是佛堂弟。则误也)。

  唯垂大悲。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疏】诸持戒者。若闻因果虚妄。犹如空华。则持戒何益。苟示决定义门。必令谨洁无犯。

  ([○@●]二如来答二)。

  (CB17561一赞请许宣)。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科】(CB17561二正为分别三)。

  (CB17567一约情想以总明)。

  ([○@卍]一总开二分二)。

  (CB17565一标列)。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别。内分外分。

  【疏】诸法本真。未尝生起。由念分别。见诸法生。苟能离念。即见众生山河国土。本来成佛。故云实本清净。返本者虽尔。其未返者。各依见妄。造业受报。故下文云。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返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故云因彼妄见。有妄习生等[资中]缘身起爱为内。欣彼胜事为外[宗镜]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作虚妄因。受虚妄果。皆从情结。唯逐想生。故知用情滞著。能生爱水。浸渍不休。自然成坠。以情地幽隐。故名内分。以举念缘尘。取像名想。运动散乱。故名外分。

  (○[又引止观云]起一念虑知之心。起善恶而生十道。(今取六道)若其心念念专贪嗔痴。起上品十恶。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之心。行火涂道。若其心念念欲多眷属。如海吞流。如火焚薪。起中品十恶。如调达诱众者。此发畜生之心。行血途道。若其心念念欲得名闻四远。内无实德。起下品十恶。如摩犍提等。此发鬼心。行刀涂道。若其心念念不耐下人。如鸱鸟高飞下视。而外提仁义。起下品善心。行阿修罗道若其心念念欣世间乐。安其臭身。悦其痴心。此起中品善心。行于人道。若其心念念知三恶苦多。人间苦乐相间天上纯乐为天上乐。折伏粗恶。此上品善心。行于天道。明知三界无别理。但是妄心生。为入倒之根株。作四流之源穴。疾如掣电。猛若狂风。撇起尘劳。速甚瀑川之水。欻生五欲。急过旋火之轮。是以结构十魔。驰驱十使。沈二使之河底。投八苦之焰中。皆因妄因。迷此真觉)。

  (CB17565二正明二)。

  (CB17563初内分约情二)。

  (CB17566一释相)。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性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若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溢。

  【疏】爱染之情。正是众生生死根本。名为内分。分亦因义。情爱沉下。能润业爱生。故如水也。外由内感。故有水轮。遍十方界。([温陵云]心动于内曰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故因诸爱染而起。以阴积故。能生爱水。润业润生。轮回不断)是故下。引事验也。忆即是念。明记为性。念有憎爱。故分怜恨。由爱起憎。不离情染。内有情染。外现其事。故皆流水也([吴兴云]怨恨亦属于情。情重则悲。悲乃成泪)。

  (CB17566二结成)。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疏】所爱之境虽别。能爱之心是一。故云流结是同。流谓沉下。结谓缚著。因既不升。果亦沦坠([温陵云]诸爱不一。皆能感水结惑。水性沉下。故情积之业。皆从沦坠)。

  (CB17563二外分约想二)。

  (CB17566初释相)。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盻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胜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疏】众生生死。本分由情。情著染境。因是从坠。今以净境为所欲处。但由其想。不属于情。乃是众生分外之事。故云外分。气谓气色也。([温陵云]意缘于外为想。人之阳气。有冀者也。故因渴仰而发。以阳积故。能生胜气。如云轻清。雄毅等)是故下。引事验也。身轻清。顾雄毅。梦飞举。圣境现。轻身命。此五皆是殊胜气色。由想有也([熏闻云]咒印者。以手结印。如瑜伽罗索所示。或咒即是印。如销伏毒害咒。是三世诸佛陀罗尼印故)。

  (△[空印云]禁戒即念戒。咒印即念法。生天即念天。存佛国即念佛。事知识即念僧。经身命即念施。观经六念具矣。除无漏圣智。一切事善。皆此想摄)。

  (CB17566二结成)。

  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疏】忻外胜境。不由情染。想既轻清。自然飞动。报当超越也。已上总而略明。未细分别善恶([吴兴云]且指人天想心。名为外分。非三乘出世之智。文云。心存佛国。圣境冥现。盖泛举胜气之相。若约修论。乃十方同居事想耳)。

  (△[私谓]阿难问地狱六道。如何生起。佛言。由彼妄见。有妄习生。即于是中。分开内外二分。意盖曰。众生是一类众生。妄见妄习。总是一妄。内分外分。亦总是一分。但于中间。为情为想。为结为沉。为升为坠。念念恶趣。则火血刀涂。念念梵行。则人天佛乘。如手掌之上下倒垂。如车轮之回环南北。正欲使六道众生。在瀑流苦海中。猛利分别。急求津筏耳。故曰。心存佛国。圣境冥现。又曰。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使一切众生。了知十方净土。即在昏途恶道。稠林毒树之中。于此内外二分中。舍情取想。回因向果。积劫盖眠。犹蚕自缚。一期解脱。如獐独跳。斯固不容以知见测量。位次分齐者也。如净觉之云。判佛国以泛举胜相。斥心开为人天想心。佛方悲愍沉溺。兼欲漉人天之鱼。彼则区隔圣凡。不许出三界之狱。盖但约内外二分。不出三界而言。亦诵文之过耳)。

  ([○@卍]二别辨趣生二)。

  (CB17565一总明业缘逆顺)。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耎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疏】顺逆有二。一约情。一切众生。好生恶死。生即顺情。死即逆情。故云生从顺习。死从变流。变即逆也。又受胎时。三处皆顺故得生也。死则无此。二约业。业能感果。生即顺感。由因致果也。故云顺习。死即反此。无生长义。故云变流。生死交际。风火未散。([孤山云]谓现阴之末。中阴之初)平生行业。善恶因缘。此时俱现。强者先牵。即随生处([熏闻云]大集经言。歌罗逻时。即有三事。一命。二暖。三识。出入息者。名为寿命。以命是息风。连持不断故。不臭不烂。名之为暖。以暖是身触。即业持火大。地火等色。任持不坏。故此中心意。名之为识。即是刹那觉知心也。三法和合。从生至死。此识之种。即是命根。以命暖识。共成三事。和合则生。离散则死故。今文虽不言识。而云二习相交。即识之习性也)。

  (△[寂音曰]前识为故习。后识为新习)。

  (○[引证][宝积经云]佛告净饭王。大王。如人梦中。亲爱别离。生大苦恼。悲号啼哭。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是实有否。王言不也。佛言。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为智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如是。愚痴凡夫。耳闻恶声而生执著。起不爱心。以不爱故。生于嗔心。生嗔心故。造作嗔业。所谓身三口四意三种业。造彼业已。即便灭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而住。不依南西方四维上下而住。如是之业。至临死时。最后识灭。见先所作。心想中现。是人见已。心生忧怖。自分业尽。异业现业。大王。如所梦觉见梦中事)。

  (○[瑜伽第一]诸众生将命终时。乃至未至惛昧想位。长时所习。我爱现行。由此力故。谓我当无。便爱自身。由此建立。中有生报。若预流果。及一来果。尔时我爱。亦复现行。由智慧故。数数推求。制而不著。犹壮夫与羸劣者。共相角力。能制伏之。若不还果。尔时我爱。不复现行)。

  (○[宗镜云]华严经云。譬如有人。将欲命终。见随具业。所受报相。行恶业者。至于地狱畜生饿鬼。所有一切众苦境界。作善业者。或见一切诸天宫殿。无量天众。天诸彩女。种种衣服。具足庄严。宫殿园林。尽皆妙好。身虽未死。而由业力。见如是事。大智论曰。如乾闼婆城者非城。人心想为城。凡夫亦如是。非身想为身。非心想为心。故知地狱天堂。本无定处。身虽未往。已现自心。境不现前。唯心妄见)。

  (CB17565二别明情想升沉五)。

  (CB17563一明纯想)。

  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先明天趣。带明见佛生净)若飞心中。兼福与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

  【疏】此有二类。若唯有想。不兼福慧。即但持戒而厌此身。必生天上。若于持戒。兼修福慧。深厌三界。必生净土。见十方佛。即获法忍。故云心开。如观经说(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当修三福云云。慧即十六观)。

  (△[私谓]四王忉利。修上品十善得生。今言必生天上者。以次而上升也。下文游于四天。则指四天鬼神众耳。岳师云。据下情少想多。但在四天之下。验今纯想所生。应是忉利已上。此误判也。心开见佛。随愿往生。岂非横截三途超居四土。岳师谓且约初心。未断见爱。得生净土。不出同居。此二说者。一则高推天位。一则局指佛土。皆非通。义也)。

  (CB17563二情少想多)。

  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次明仙趣。带诸天鬼神众)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游于四天。所去无碍。

  【疏】想多。故飞行自在。情少。故受仙鬼形。此之等类。多因邪想。不正修行。即是不修戒慧。但修邪定。不持戒故。堕鬼神道。以修定故。有大神通。差别之因。一如上说。仍是想多情少。此中仙鬼等四。可以九八七六想配之。([真际云]想多情少四类分之。一情九想。即为飞仙。二情八想。大力鬼王。三情七想。飞行夜叉。四情六想地行罗刹)若情多者。必无戒定。堕三涂耳([熏开云]飞仙。取轻举义。应总摄十种)。

  其中若有(指前四众。兼天龙八部)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戒人。或护神咒。随持咒者。或护禅定。保绥法忍。是等亲住如来座下。

  【疏】此想多中。仍兼善愿也。虽不持戒。且有定愿。护持戒咒。及禅定者。斯由宿习故毁禁。知过故发愿。亦是乘急戒缓者。故能于八部身而见佛耳([融室云]保绥法忍者。得无生法忍之人。赖保安故)。

  (CB17563三情想均等)。

  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正明人趣)想明斯聪。情幽斯钝。

  【疏】不升为天仙。不坠落三涂。仍于均等之中。想或稍强。根必聪慧。情或稍重。根必暗钝。亦由情感。有此差别。即别报也([孤山云]由昔情想。感今聪钝。均等。总报业。明幽别报业)。

  (○[关尹子曰]魂魄半之。则在人间。升魄为贵降魄为贱。灵魂为贤。厉魄为愚。轻魄为明。重魄为暗。彼解云。楞严所述升沈之报。与此同义)。

  (CB17563四情多想少)。

  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

  【疏】若望下文。此当六情四想也。横生。旁生也。然有轻重。若情稍重。报为走兽。若想稍强。身为飞禽。细论差别。如类生中及下文说(关尹亦云。扬魂为羽。钝魄为毛)。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己。无食无饮。经百千劫。

  【疏】火际者。饿鬼所居处也。水轮向下。至火轮际。近地狱也。受气猛火者。由业力故。受猛火气以为身也。故常被烧。节节火起。水能害己者。苦于无水也。苟遇。成火而烧其身。故云害己。

  (○[引证][法苑珠休云]娑沙论说。饿鬼正住处云。此阎浮提五百由旬之下。有饿鬼界。被阎罗王领。又五百道苦经说。此之饿鬼。正住彼铁围两山中间。顺正理论云。诸鬼本住琰魔王国。从此展转余方。此瞻部洲南边。直下深过五百余缮那。有琰魔王都)。

  (○[瑜伽第四]饿鬼趣略有三种。一者由外障碍饮食。谓彼有情。由习上品悭。故生鬼趣中。皮骨血脉。皆悉枯稿。犹如火炭。头发[髟/(絳-糸)]乱其面黯黑。唇口干焦。常以其舌。舐略口面。饥渴慞惶。处处驰走。所到泉池。为余有情。手执刀杖。及以罥索。行列守护。令不得趣。或强趣之。便见其泉。变成脓血。自不欲饮。是名由外障碍饮食。娑沙云。恒常饥渴。累年不闻浆水之名。设值大河欲饮。即变为炬火。入口即腹烂焦然。二者由内障碍饮食。谓彼有情。口或如针。口或如炬。或复颈瘿。其腹宽大。纵得饮食。自然不能若啖若饮。是名由内障碍饮食。正理论云。无财鬼有三种。炬口鬼。口中常吐猛焰。身如被燎多罗树形。针口鬼。腹量如山谷。咽如针孔。臭口鬼。口中腐臭。饥渴狂叫。三者饮食无有障碍谓有饿鬼。名猛焰鬘。随所饮啖。皆被烧然。复有饿鬼。名食粪秽。唯能饮啖极可厌恶。食粪饮溺。或有一分。自割身肉而啖食之。纵得余食香美。而不能食。是名饮食无有障碍。智论云。或有饿鬼。常食尿屎。涕吐呕吐。荡涤饮汁。或时至厕溷边立伺求不净。或求产妇藏血饮之。形如烧树。咽如针孔。若与其水。千岁不足。或有饿鬼。自破其头。以手取脑而舐。或有饿鬼。先世恶口。好以粗语加被众生。众生憎恶。见之如仇。以如是等种种罪故。堕饿鬼中)。

  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

  【疏】二交过地者。风火二轮交际之处。即正是七热地狱处也。于九情中。稍减者名轻。即八情者堕有间。稍增者名重。入无间。正九情也。此言无间。约受苦说。然此无间。对前有间得名。以是第七热地狱故。下即第八五无间狱。别名阿鼻。最极重也([孤山云]七热地狱。谓八大狱中第七也。长阿含云。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有大海周匝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绕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亦名二铁围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天神所不能照。彼有八大地狱。每一地狱有十六地狱。第一大狱名想。二名黑绳。三名堆压。四名叫唤。五名大叫唤。六名烧炙。七名大烧炙。八名无间。又新译娑沙云。地狱在何处。答多分在此瞻部洲下。云何安立。有说。从此洲下四万逾缮那。至无间地狱底。无间纵广高下。各二万逾缮那。次上一万九千逾缮那安立。余七地狱。谓次上有极热。次上有热。次上有大叫次上有嗥叫。次上有众合。次上有黑绳。次上有等[法]此七地狱。一一纵广万逾缮那。有说。无间地狱周四围绕。如今聚落围绕大城。祗就此狱。自有轻重。而此无间。非五无间。亦应以第六为有间。第七为无间。是则风火二交过地。通于六七也。又新婆沙云。南洲下至无间。共四万由旬。上尖下阔。犹如谷聚)。

  (○[傅大土录云]大士竟夜思惟。度众生法。心未明了。因发声大哭。两泪交流。念三涂地狱之苦。弥日累夕。豁然开悟。自识我来处。方知诸佛不除地狱。良有所以。若无地狱。则无人修善。故知善恶二法。更相住持。世界乃安立)。

  (CB17563五纯情)。

  纯情即沈阿鼻地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食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疏】阿鼻。此云无间。即第八狱也。此具五种。谓受罪。苦具。身量。劫数。寿命也。若依俱舍。业报无间。以造此罪。必堕地狱。更无余业余生。能间隔故。谤大乘下。诸罪最重。由是更生十方阿鼻。法华云。若谤此经。其人命终。入阿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劫。俱舍论说。阿鼻地狱。寿命中劫。二十增减。为一中劫。既言无数。此世界坏。即往十方阿鼻也。以谤法罪。断佛种故。令无量人。堕邪见故。

  (○[大般若云]谤法罪。堕阿鼻狱。此土劫坏。罪犹未毕。又经劫坏。复移他方。如是巡历劫尽。还生阿鼻。千佛出世。救之诚难。若说所受身。闻者。当吐热血而死[释论曰]是人不受不信业因缘。故。即起愚痴业因缘。疑悔恶邪。著心转增。于大众中。呰毁破坏般若波罗蜜。破三世十方诸佛一切智罪故。转身堕大地狱。大地狱者。阿鼻地狱。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岁。受忧愁苦恼。若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者。如福德因缘故。上有六欲天。罪业因缘亦如是。下有八种大地狱。各有十六小地狱。是中阿鼻最大。余须弥四天下亦如是。是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亿须弥山。有百亿阿鼻地狱。是故说从一阿鼻大地狱。至一阿鼻大地狱。如人从会至会。又如入正位者。从天上来。受人间业。从人中还至天上受乐。若此间火劫起。其罪未尽故。转至他方十方世界大地狱中受罪。若从闻火劫起后。展转至他方。他方火劫起。复还生此间阿鼻地狱中。展转如前)。

  (上释诽谤大乘)。

  (○[应法师云]无间有二。一身无间。二苦无间。以五逆所感故。称为五无间。熏闻引珙疏[俱舍颂云]约处唯除北。约人除扇榹。言五逆罪。除北洲黄门扇榹也。以父母于子。少恩爱故。四身一语业。三杀一虚诳。一杀生加行。四身一语业者。前四属身业。破僧属口业。三杀一虚诳者。破僧一虚诳也。一杀生加行者。出佛身血。但杀之加行。方便罪耳。不成正罪故。又佛不可杀故。无间一切熟。随罪增苦增。一句明时处。一句明苦增。随有多逆。感无间苦。多苦具故。八比丘分二。以为所破僧。八比丘分二。以极少言之也。本八比丘。为一切众。破之成二众。更相是非。四人已上成众。故以八比丘言之)。

  (上释五逆)。

  (○[十地疏云]准如来秘密藏经。大迦叶问佛。十恶何者最重。佛言。杀及邪见。又云。父得缘觉道。子断父命。名杀中重。夺三宝物。名盗中重。母若出家得阿罗汉。共为不净。是淫中重。若以不实语谤佛。是妄语中重。若两舌语坏贤僧。是两舌中重。若骂圣人。是恶口中重。言语坏乱求法之人。是绮语中重。若五逆初业。是嗔恚中重。欲劫夺持戒人。是贪中重。邪见中重。谓之边见。是为十恶中重)。

  (上释十重)。

  (○次广明阿鼻狱相)。

  (○[涅槃经云]阿者名无。鼻者名间。间无暂乐。故名无间。假使一人独堕是狱。其身长大。八万由旬。遍满其中。间无空处。其身周匝。受种种苦。设有多人。身亦遍满。不相妨阂。寒地狱中。暂遇热风。以之为乐。热地狱中。暂遇寒风。亦以为乐。有地狱中。设命终已。若闻活声。即便还活。阿鼻地狱。即无是事)。

  (△[成论云]一趣果无间。舍身即生彼故。二受苦无间。中无乐故。三时无间。定一劫故。四命无间。中不绝故。五形无间。狱纵广八万由旬。一人多人。皆遍满故)。

  (△[观佛三昧海经云]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层铁网。有十八鬲。周匝七重。皆是刀林。复有七重剑树。四角有四六铜[狗]广长四十由旬。眼如掣电。牙如剑树。齿如刀山。舌如铁刺。一切身毛。皆然猛火。其烟恶臭。有十八狱卒。口如夜叉。六十四眼。散迸铁丸。狗牙上出。高四由旬。牙端火流。烧前铁车。轮辋出火。锋刃剑戟。烧阿鼻狱。赤如镕铜。狱卒八头十六角。头上火然。火变成钢。复成刀轮。轮轮相次。满阿鼻城。城内有七铁幢。火涌如沸。铁狱融迸。涌出四门。上有十八釜。沸铜涌漫。满于地中。一一鬲门。有四万四千铁蟒大蛇。吐毒火中。身满城内。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铁丸五百。又五百亿虫。八万四千。觜头火流。如雨而下。满阿鼻城。此虫若下。猛火炽然。八万四千由旬狱。上冲大海沃焦山。下贯大海底如车轴。若有杀父害母。骂辱六亲。命终之时。经历挥霍之间。譬加壮士。屈伸臂顷。直落阿鼻大地狱中。化阎罗王。告敕。痴人狱种。汝在世时。不孝父母。邪慢无道。汝今生处。名阿鼻地狱。作是语已。即灭不见。尔时狱卒。复驱罪人。一日一夜受罪。如阎浮提六十小劫。如是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复有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祇物。淫泆无道。逼掠净戒僧尼。姊妹亲戚。造诸恶事。此人罪报。经八万四千大劫。复入东方十八鬲中。如是受苦。南西北方。亦复如是。谤方等经。具五逆罪。破坏僧祇。污比丘尼。断诸善根。具众罪。身满阿鼻狱。四肢复满十八鬲中)。

  (○次列谤大乘报三缘)。

  (○[西域记云]无垢友论师。迦湿弥罗国人也。博通三藏。研究玄文。途次众贤论师窣堵波。发愿著论。令担部洲诸学人。绝大乘称。灭世亲名。说是语已。心发狂乱。五舌重出。热血流涌。裁书告悔。当其死处。地陷为坑。同侣焚尸。旌建窣堵波庵没罗林侧。有罗汉叹曰。惜哉苦哉。此论师任情执见。毁恶大乘。堕无间狱。又有大慢婆罗门。生知博物。学冠时彦。门人千数。味道钦风。用赤旃檀。刻作大自在天。婆薮天。那罗延天。佛世尊等像。为座四足。负以自随。深詈苾刍。谤毁大乘。轻懱先贤。言声未静。地便坼裂。生身陷入地狱。遗迹斯在[高僧传云]唐新罗顺璟。宗法相大乘了义教。见大乘经中。始从发心。便成佛已。乃生谤毁不信。当启手足。令弟子扶掖下地。地则徐裂。璟身下坠。于今有坑。广袤丈余。号顺璟捺落迦)。

  (●次下杂引律论。广明地狱之相。俱属引证科中。随文例知不复具列)。

  ([○@卍]三结由自业)。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

  【疏】随顺造恶。故受苦报。恶业不同。受报亦别。故云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者。众名不一。同是一义。众有相似。同立分名。造业同者。共中共变。([释要云]山河大地地狱等。是众生共业共变。唯识有四句。一共中共变。即山河地狱等。二共中不共。即田园产业等。三不共中共。即妻妾男女等。四不共中不共。即正报身)俱舍论说。有差别同分。无差别同分。同业共感。众多苦具。同受此苦。名无差别同分。(同受此苦。谓彼同受镬汤等)若随轻重。受报不同。名差别同分。(虽同感地狱。受苦各异。谓彼铁床。此刀山等。或彼八寒此八热等)今云元地。即差别也(谓本造铁丸因。则受铁丸报等。元地者。各随元由也)。

  (△[唯识云]由昔同业。各熏自体。此持异熟。皆并现前。彼多有情。同见斯事。实无外境。为思议故。虽在人类。亦非同见。若如是类。无别见性。由其皆有同类之业。然由彼类。有同分业。生同分趣。复有别业。各别而见)。

  【科】(CB17567二就业报以别辨七)。

  ([○@卍]初地狱三)。

  (CB17565一结前生后)。

  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

  【疏】由乎情想。妄集诸业。随业善恶。或升或坠。故云自业所感。十习因者。别指恶业。即由十使烦恼。于六根门。发识造业。洎受其报。从六根出。报与业交。故云交报。同受地狱。即引业招。六根别受。即满业致。俱是众生。妄情习造耳([手鉴云]唯识云。能招第八。引异熟果。故名引业。能招第六。满异熟果。名为满业。俱舍亦云。一引业一生。多业纯圆满。犹如绘画。先图形状。后填众采等。牵生地狱。是引业。后受报有轻重。是满业)[宗镜]修十善报。受天堂乐。作五逆罪。受地狱苦。升忉利。则五欲悦目。堕泥犁。则万苦攒身。悦目则有灵凤祥鸾。作欢乐之事。攒身则有铁蛇铜狗。为逼恼之殃。明之不但内心。实有外境。答。天堂地狱。苦乐之相。皆是自心果报业影。既以自心所作为因。还以自心所受为果。故经云。未有自作他受。彼地狱中受苦众生。所有罪业。依本心作。还在心中。不离于心。以是义故。恶业熏心。还应心中。受苦果报。以恶业相酬。果牵地狱。十习因既作。六交报宁亡。皆是一心恶觉心生。颠倒想起。对境作因成之假。随情运相续之心。不以智眼正观。遂堕凡夫业道。虽则一期狥意。罔思万劫沉身。是以一切如来同宣。审宜刻骨。十方如来皆惧。实可寒心。(又云。地狱天堂。本无定处。身虽未往。已现自心。境不现前。唯心妄见。可验苦乐之境。本无从出。善恶之事。唯自召来。空是空非。妄生妄死[清凉云]业约成因招果。克获为果。酬因曰报。果通现在报唯未来。如修初禅为习因。证得初禅为习果。习因习续于前。习果克获于后。故曰克获为果。上一重因果。望其当报。习因习果。总名为因。生于初禅等天。方明感报。故云酬因曰报)。

  (○[那先比丘问佛经云]如世间火。不如泥犁火热。如持小石著世间火中。至暮不消。取大石著泥犁火中即消。亦如有人作恶死。在泥犁中数千万岁。其人不死。亦如大蟒蛟龙等。以沙石为食即消。如人怀胎腹中。有子不消。此并由善恶业力。致使消与不消。如人所作。善恶随人。如影随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书。火灭字在。火至后成。今世所作行。后世成之)。

  (CB17565二征起别辨二)。

  (CB17566一十习因十)。

  (▽一淫习)。

  云何十因。

  【疏】总征也。发业有二。一正发。即无明。二助发。即余惑。俱分别也。今此十因。除淫习是所发之业。余九皆是能发之惑。惑有根随。下文自指。([真际云]十习配属根随烦恼。根本有六。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或开为五。随有二十。谓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今淫习。即所发之业。具足贪痴。诈习即谄。怨习即恨。见即五见。枉谓逼压良善。害所摄。亦嗔类。讼谓相论得失。忿恨为先。恼之一法。性相应故)此下十段。文皆有三。

  (▽一正发业)。

  (▽二感苦果)。

  (△三结过患)。

  阿难。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磨。研磨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磨触。耎相现前。

  【疏】一由因致果。此即正是所发业也。具足贪痴。生死轮回。斯为其本。内根外境。互相偶构。故云交接。内外相发。遂成欲火。喻显可知([定林云]淫习研磨不休。自耗其精。则火[果]炽然。于其生也。有消渴内热痈疽等疾。其死也。见大猛火。宜矣。淫习以磨生火。则贪习以吸生水。此与阳盛梦火。[阳]盛梦水。亦无以异。虽彼以此复我。然我所见。非彼所成。皆以我所习起)。

  (△[补遗云]内分取贪爱义。故流液生水。十习取研磨义。故触耎生火)。

  二习相然。故有铁床铜柱诸事。

  【疏】二正感果相。根境两具。故云二习。能触所触。皆是我心。互相熏习。结成淫业。以于欲境起颠倒心。生自他乐想。因此业种。后感其报。从其能触。现地狱身。从其所触。现诸苦具。([定林云]铜柱铁床。则是抱持寝卧。坚觉妄想余习)皆是自业所熏。分其二习。自相刑害耳。他皆放此。

  (○[智论云]欲为炽然者。若未失时。三毒火烧。若其失时。无常火烧。二火烧故。名为炽然)。

  (○[观佛三昧经云]铜柱地狱者。有一铜柱。状如火山。高六百由旬。下有猛火。火上铁床。上有刀轮。间有铁觜虫。铁口鸟。以贪惑滋多。染爱不净。非处非时。行不净业。设有比丘尼婆罗门等。诸梵行者。于非时非处。犯不净法。乃至一切犯邪行者。罪人临命终时。举身反强。震掉不定。即作是念。得一坚大铜铁柱者。缚此身体。令不动摇。狱卒应时。化作僮仆。手执铁杖。白言长者。汝今身强。余物皆弱。可捉此杖。心即欢喜。气绝命终。如捉杖顷。生铜柱头。猛火焰炽。焚烧其身。惊怖下视。见铁床上。有端正女。若是女人。见端正男。心生爱著。从铜柱上。下投于地。铜柱贯身。铁网络头。铁觜诸虫。唼食其躯。落铁床上。男女二根。俱时六根火起。有铁觜虫。从眼而入。从男女根出。若污戒者。别有九亿诸小虫辈。如螵[虫*(少/日/小)]虫。有十二觜。觜头出火。唼食其体。一日一夜。九百亿生。九百亿死。出生鸠鸽身。经五百世。后生龙中。经五百世。后生人中。无根二根。及不定根。黄门之身。经五百世。设得为人。妻不贞良。子不慈孝。奴婢不从。过是已后。遇善知识。发菩提心)。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见欲。如避火坑。

  【疏】三结示过名。火能变坏一切世间。欲能破灭出世善法。是故行者。首当远离([定林云]如来了法平等。无非解脱。但为众生。色目行淫如欲火耳。菩萨尚有烦恼习气。故见欲如避火坑。贪嗔等亦尔)。

  (△[温陵云]如来为导师。故色目以警之。菩萨为行人。故深怖以避之。色目。犹詺目也)。

  (▽二贪习)。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览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洌。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

  【疏】由因致果也。贪即是爱。根本之数。正能润生。于有有具。染著为性。(唯识文。具云。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取蕴生故[手鉴云]有有具者。有即取蕴三有之果。有具即能生三有之因。相顺之因。唯是有漏中有。业惑及器世间。缘起贪故。皆是有具摄)由爱著故。种种计较。求取前境。故云交计相吸也。贪取不止。如水结冰。坚住不散。遂成冻洌。此释贪久成业。以致果也([补遗云]贪如吸物。吸故生寒。爱故生水。贪之不已。故如水成冰)。

  二习相凌。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

  【疏】正显果相也。由因感果。由内感外。吒波罗等。忍寒声也。即八寒地狱。俱舍云。頞部陀者。此云疱。尼剌部陀。此云疱裂。此二从相。阿哳吒。唬唬婆。嚯嚯婆。此三从声。郁钵罗等三。即青白红莲。此三从色。以寒之弥甚。身色如之。相凌侵凌也。([补遗云]二习相凌。取二人贪习。交相校计。有相凌夺义)。

  (○[起世经云](参阿含楼炭及俱舍等)寒地狱者。了叫唤。不了叫唤。不叫唤。了叫唤者有三。一阿浮他地狱。亦云頞浮陀。由寒身中。生似痈泥。又所有身形。犹如泡沫故。二泥罗浮陀地狱。风吹胀满。又所有身形。如肉段故。三阿波跛地狱。亦云阿呼地狱。极寒风吹剥其身。皮肉尽落。皆急战唤声。又严切苦逼。叫唤而言阿呼。阿呼。甚大苦也。此三可了。不了叫唤者。一阿吒鸺吒鸺。亦云阿叱叱地狱。是极寒风所吹。皮肉剥落。唤阿叱鸺叱鸺。又众生以极苦恼。逼切其身。但得唱言阿叱叱。然其舌声不能出口故。又曰。云何名呵呵。苦痛切身。皆称阿阿故。云何名奈何。受罪众生。苦痛酸切。皆称奈何故。云何名羊鸣。苦痛切身。欲举身时。舌不能转。直如羊鸣故。二优钵罗者。极大寒风。吹剥身皮肉。体中自铁叶。还自缠身。如优钵罗华。不叫唤者。一拘牟陀。二须犍提。三伽分陀梨。四伽波昙摩。极寒风吹身胀满。如四种相。受苦呻吟。一云。云何名须干提华。狱皆黑如须乾陀华色。云阿名优钵罗华。狱皆青。如优钵罗华色。云何名拘物头华。狱皆红。如拘物头华色。云何分陀利华。狱皆白。如分陀利华色。云何名钵头摩华。狱皆赤。如钵头摩华色。一云。郁波罗。肉色细折。似青莲华。波头摩。肉色大折。如赤莲华。分陀利。由彼骨折。似白莲华。此三从疮相得名。是一切大寒地狱。在四洲间。著铁围山底。仰向。居正在闇冥中。是其身量。如頞多大。因冷风触。其身折破。譬如熟瓜。如竹苇林。致火光烧。爆声吒叱。如是众生。被寒风触。骨破爆声。叱叱远出。声咳相触。偈曰。泥罗浮有百千。阿浮陀三十五。毁圣恶趣狱。口及意恶愿)。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疏】结示过名。贪能滋润。滋长恶法。如今之有泉。饮之则贪也。复能损害法身慧命。如有瘴之海([释要云]瘴海气也。人呼则病)。

  (▽三慢习)。

  三者。慢习交凌。发于相恃。驰流不息。如是故有腾逸奔波。积波为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

  △二习相鼓。故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疏】三段如前。恃己凌他。(论作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具云。谓若有慢。于德有德。心不谦下。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故)今云交凌相恃。驰骋流逸。慢之相也。血河等事。皆所感报。由内致外。因果相称耳。饮之迷倒。故名痴水。西国有之([定林云]爱已掉动。故积波为水。令彼伤恼。故有血河热沙等事)。

  (△[补遗云]慢者必有所恃。慢必凌物。如水腾波。然慢属于痴。痴则不明。故同爱属水。水者阴之气故)。

  (△[私谓]华严云。身见罗刹。于中执取。住我慢原阜。清凉云。喻原阜者。上不停法雨。下不见性水。原上如阜。则慢上过慢。论经云。我慢陆地之所焦枯。为住枯洲。彼云原阜枯洲。此云奔波积水。我慢之相。尽此二文)。

  (○血河者。众合地狱。罪众生畏地狱卒。无量百千。走入山间。前后自然生两大山。自合如磨。血流成河。骨肉烂尽。以喜磨众生故也。灰河热沙等者[经律异相云]灰河地狱。纵广深浅。各五百由旬。灰汤涌沸。恶气熢勃。洄波相搏。声响可畏。从底至上。铁刺纵横。其河岸上。有剑树林。枝叶华实。皆是刀剑。罪人入河。随波上下。洄澓沉没。铁刺刺身。内外通彻。脓血流出。痛苦万端。故令不死。乃出灰河。至彼岸上。利剑割刺。身体伤坏。复有豺狼。来啮罪人。生食其肉。走上剑树。剑刃下向。下剑树时。剑刃上向。手攀手绝。足蹑足断。皮肉堕落。惟有白骨。筋脉相连。时剑树上。有铁觜鸟。啄头食脑。苦毒号叫。故使不死。还入灰河。铁刺刺身。皮肉烂坏。惟有白骨。浮浮于外。冷风来吹。寻便起立。宿业所牵。不觉忽至铁丸地狱。热沙即黑沙地狱。出想地狱。慞惶求救。不觉忽到黑沙地狱。热风暴起。吹热黑沙。来著其身。烧皮彻骨。身中焰起。回旋还身。烧炙焦烂。其罪未毕。故使不死。出黑沙狱。到沸屎狱。铁窟地狱者。饿鬼道中。最上苦法。罪人气绝。命终。生火山上。犹如镕铜。铸铁窟中。剑虫刀虫。唼食其头出脑。铁狗来舐。死已唱活。驱令上树。未至树端。身碎如尘。一日一夜。杀身如尘。不可称数。剑林地狱者。八千由旬。满中剑树。有热铁丸。以为其果。罪人气色。受饿鬼身。诸剑树间化生。咽如针筒。腹如大山。东西求食。镕铜灌咽。一日一夜。八万生死。经八千岁。生食脓唾食血鬼中。复生厕神猪狗等中)。

  (▽四嗔习)。

  四者。嗔习交冲。发于相忤。忤结不息。心热发火。铸气为金。如是故有刀山铁橛。釰树釰轮。斧钺枪锯。如人衔冤。杀气飞动。

  △二习相击。故有宫刑斩斫剉刺。捶击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嗔恚。名利刀釰。菩萨见嗔。如避诛戮。

  【疏】于诸苦具。增恚身心。(论云诸苦苦具[增]恚为性)热恼为怀。性不安隐。(能障无嗔。不安隐性。恶行所依为业。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不善性故)已上皆根本惑摄。互相冲忤。结成热恼。热恼不息。气忿成坚。故感金石等事。([定林云]嗔能起阳。于五性属木。木起阳则发火。火克金则铸气。气虽属金。要待火力成体。又从火革。乃能兵伤物)。

  (△[温陵云]心属火。气属金。嗔由心作气。反动其心。加之冲击。则心火转盛。气金转刚。故曰心热发火。铸气为金)。

  (△[释要云]火能铸物。由嗔火故。铸成种种金苦具也)橛。系罪人[木*戈]也。([手鉴]智论云。铜橛。律云龙牙[木*戈]。曲如龙牙。可以挂物)宫割。秦五刑之二也。斩斫剉。皆新之死刑。刺。即古刑之墨也。今流罪有之。捶击。皆新刑之笞杖类也。如劫末时。人起猛利嗔心。所执草木皆成刀剑。非内心之所感乎。

  (○[法苑珠林云]七明嗔使过者。大庄严论云。身如干薪。嗔恚如火。未能烧他。先自焦身。正法念经云。嗔心如火。烧一切戒。嗔是大斧。能破法桥。住在心中。如怨入舍。故知起嗔。障诸善法)。

  (○[经律异相]阿鼻十八小地狱。铁丸地狱。八十由旬。满中铁城。八十八鬲。一一鬲水。有五刀山。持用覆上。下有十八大恶铁蛇。皆吐铁釰。釰头火然。刀轮地狱者。四面刀山。于众山中。积刀如轮。有八百万亿。极大刀轮随次而下。犹如雨点。十八剑轮地狱。纵广正等五十由旬。满中铁树。其树多少。如稻麻竹苇。一一剑树高八十由旬。八万四千剑轮为叶。八万四千剑轮为果。八万四千沸铜为枝。罪人命终。生铁华中。无量剑刃。削骨破肉碎落如空。复有铁鸟。从树上下。批眼啄耳。有大罗刹。手捉铁斧破躯。烟熏其眼。不见炎焰。东西驰走。头打铁山铁丸。从顶彻足。一念顷死生。罪毕出生饿鬼中。又八大地狱。热地狱中。一者治活活地狱者。狱卒以利刀斧。解剥剉斩罪众生。如斩剉草头。皮肉解散。罪缘未尽。以冷风吹。还生如故。复因罪恶手生铁爪。锋利犹刃。各生怨结。更生掴截。如刈竹苇。彼此相闻。结恨心死。故生此中)。

  (▽五诈习)。

  五者。诈习交诱。发于相调。引起不住。如是故有绳木绞校。如水浸田。草木生长。

  △二习相延。故有杻械枷锁鞭杖挝棒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奸伪。同名谗贼。菩萨见诈。如畏豺狼。

  【疏】诈谓谄曲。罔冒于他。(云何为谄。为罔他故。谓谄曲者。为罔冒他)矫设异仪。险曲为性。(曲顺时宜。矫设方便。为取他意。或藏已失。不任师友。正教诲故)此随数也。今云发于相调。引起不住。正是此也。([熏闻云]相调。犹弄引也)奸诈多端。或乱良善。矫设方便。递相诱引。故云交诱。绳木绞校。所感苦具也。([温陵云]由调引相延。故感绳木延引)长恶滋[蔓-又+方]。如水浸田。(诈习。依奸智起恶。而渐滋蔓引。如水浸田)挍。枷也。(易荷挍灭耳)豺。狗足群行。舌有逆刺。狼。锐首白颊。大尾长胡。似犬也。奸伪败正。犹如谗贼。([定林云]诈习。信性劣智。即是土性劣[木]故抽为木。而有绳木绞挍。然以信性劣智。造恶受报。若善权方便。能度众生。虽亦信劣。当受功德园林福报)。

  (○[经律异相]黑绳大地狱。狱卒扑罪人。偃热铁上。舒展其身。以热铁绳。絣之使直。以钉钉手足。周遍身体尽五百钉。以热铁斧。逐绳道。斫罪人作百千段。复次。以铁绳絣锯锯之。复次。悬铁绳。交横无数。驱迫罪人。使行绳闲。恶气暴起。吹诸铁绳。历络其身。烧皮彻肉。焦骨沸髓。出黑绳。至黑沙狱)。

  (○[智论云]黑绳大地狱中。恶罗刹狱卒鬼匠。常以黑热铁绳。拼度罪人。以狱中铁斧斫之。长者令短。短者令长。方者使圆。圆者使方。斩截四支。耳鼻手足。以大铁锯。解析剸截。破其肉分。脔脔称之。此人宿行因缘。谗贼忠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枉杀无辜。或作奸吏。酷暴侵害。如是等种种恶口谗贼。故受此罪)。

  (▽六诳习)。

  六者。诳习交欺。发于相罔。诬罔不止。飞心造奸。如是故有尘土屎尿秽污不净。如尘随风。各无所见。

  △二习相加。故有没溺腾掷飞坠漂沦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欺诳。同名劫杀。菩萨见诳。如践蛇虺。

  【疏】此亦随数。诳谓矫诳。心怀异谋。多现不实。矫现有德。诡诈为性。邪命为业。(邪命事有五。一为利养故。现奇特相。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三卜相占凶。为人说法。四高声现威。令人畏敬。五说得供养。以动人心)今云交欺。欺即诳也。诬罔。即是现邪命事以获利誉也。尘土屎尿。皆苦具也。刀兵劫时。人[牙-(必-心)+?]杀害。故云劫杀。虺。蝮虺也。博三寸。首如擘。([孤山云]诬罔暗蔽。如尘随风)。

  (△[定林云]诳习。屎尿秽污。如尘随风。信性散坏。智不净故。没溺漂沦。智胜信故。腾掷飞坠。飞心造奸故。诈引起不住。故能有所生。诳。诬罔不止。故能坏而已)。

  (○[经律异相]沸屎地狱。八十由旬。十八铁城。一一城有十八鬲。一一鬲中四壁皆有百亿万剑树如刃。刃厚三尺。于其刃上。百千蒺藜。不可胜计。一一蒺藜及剑树间。生无量铁虫。一一铁虫有百千头。一一头有百千觜。觜头皆有百千蛔虫。诸蛔虫口吐热屎。沸如洋铜。满铁郭内。上有铁网铁乌。罪人命终。堕沸屎中。身体縻烂众虫唼食。削骨彻髓。以渴逼故。饮热沸屎。蛔虫蛆虫唼其舌根。一日一夜。九十亿生。九十亿死。久受苦已。到铁钉狱)。

  (▽七怨习)。

  七者。怨习交嫌。发于衔恨。如是故有飞石投礰。匣贮车槛。瓮盛囊幞。如阴毒人。怀抱畜恶。

  △二习相吞。故有投掷擒捉击射挽撮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家。名违害鬼。菩萨见冤。如饮鸩酒。

  【疏】怨即恨也。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冤(怨)为性。(能障不恨。热闹为业)不能含忍。常热恼故。(此亦嗔恚一分为体。离嗔无别恨相用故)囊幞等已上。皆拘系罪人之具。(有作扑。字之误也。孤山云。以囊贮人而扑杀之。史记。秦始皇囊扑两弟)挽撮。皆牵系罪人也。(有作抛。亦字误也)如违害鬼。常伺取人。鸩鸟名也。翼毛划酒。酒则杀人([孤山云]畜恶在怀。犹匣贮车槛等。阴毒中人。如飞石投礰等)。

  (△[温陵云]怨习含恨。阴隐为伤。故如阴毒畜怨。所感之[恨]皆阴隐事也)。

  (▽八见习)。

  八者。见习交明。如萨迦耶。见戒禁取。邪悟诸业。发于违拒。出生相返。如是故有。王使主吏。证执文藉。如行路人。来往相见。

  △二习相交。故有勘问权诈考讯推鞫[察-示+言]访披究照明。善恶童子手执文簿辞辩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恶见。同名见坑。菩萨见诸虚妄遍执。如入毒壑。

  【疏】见谓恶见。于诸谛理。颠倒推度。(论作求)染慧为性。能障善见。招苦为业。(谓恶见者多受苦故)此见行相。差别有五。一身见。执我我所。(论云。一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此见差别。有二十句。六十五等。分别起摄。清凉引经部师云。萨是伪义。迦耶是身。达利瑟致是见。萨婆多云。萨是有义。迦耶等如前)二边见。执断执常。(谓即于彼随计断常。障处中行出离为业。释曰。谓即于萨迦耶见。随计断常。即是边见)三邪见。谤无因果。(谓谤因果作用实事。及非四见。诸余邪执。如增上缘。名义遍故。按经文言邪悟诸业。即总指边邪二见也。行阴中。二无因。四遍常诸外道论。皆上见摄。后文广明)四见取。谓于诸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一切斗诤。所依为业。五戒禁取。谓于随顺。诸见戒禁。及所依蕴。执为最胜。能得清净。无利勤苦。所依为业。此之见习。各执己解。互相是非。故感王使主吏诸事。权诈者。设方便以取情也。照明。引他事以照证也([定林云]有身见。则物亦自我。故发于违拒。有禁戒取邪悟诸业。则起轮回性故出生相返。是非善恶。既有所在。则辩鞠。随之矣)。

  (△[温陵云]路人相见。一去一违喻所见违反也。能陷法身。故名见坑。能致业苦。故名毒壑[融室云]私业幽隐。现于文簿是中如行人来往相见。不可得避也)。

  (○[十地品云]身见罗刹。于中执取。令其永入爱欲稠林。疏云。执其我我所窟宅。不能动发故。于中者。于阴窟之中。执取之中。亦含戒取)。

  (○[法苑十使篇云]第一身见者。亦名我见。色心相依。名之为身。凡愚执此名为我人。以迷身心。执为我故。依此身见。起第二边见。第三邪见。宝积经云。如咽塞病。即能断命。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慧也。第四名戒取者。但诸妄执戒定之人。随其别执。一是独上。一是足上。所谓直取持戒等为道。不知非道谬执为道。故名独头。不解正理。妄立是非。谓己见是。取为真见。则名戒取。此后戒取。从前见生。前见与后戒取为本。戒取所依。名为脚足。是故说后见取之心。名为逆上戒取烦恼。第五名见取者。此还有二。谓直取世间有漏善业。以为第一胜妙善者。名为独头见取。谓人起身见。是其我倒愚人不解。取前身见以为第一。如此见取。名为足上。此见于境。僻执坚牢。非佛弟子。执圣慧刀截彼见牙。方能舍故。如有海兽。名室首。魔罗。彼所啮物。要截其牙方得舍故。深入所缘故者。谓见性猛利。深入所缘。如针堕泥)。

  (○[经律异相]习众邪见。为爱网所牵。造[(白-日+田)/廾]陋行。堕大叫唤狱。云何热地狱。一有主治。二少主治。三无主治。此三相治者。是考掠也有主。一者治活。二者行。三者黑绳。谓有主治地狱。狱卒者以行缘故。不被火烧。少主治地狱者。一众合。二大合。三铁槛)。

  (▽九枉习)。

  九者。抂习交加。发于诬谤。如是故有合山合石碾硙耕磨。如谗贼人。逼抂良善。

  △二习相排。故有押捺槌按蹙漉衡度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怨谤。同名谗虎。菩萨见抂。如遭霹雳。

  【疏】抂则逼压良善。损恼于他。心无悲慜。害所摄也。(云何为害。谓有害者。逼恼他故。此亦嗔恚一分为体。离嗔无别害相用故)既以抂押良善。抑捺无辜。令称有罪。故感合山等事。([私谓]谗贼之人。以合山合石等事。逼害忠良。而地狱感报如之。故曰。如谗贼人。逼抂良善。如之为言。谓如谗人之所为。以还报谗人也。经言。同名谗虎。诗谓豺虎不食。谗人罔极。怵如来炯戒。亦可少知惧矣夫)蹙谓逼迫。捷谓振动。谗能害善。虎能食人([熏开云]漉谓涝漉。捉取之貌[孤山云]权衡尺度。以定轻重长短。狱王前有之)。

  (○[智论云]合会大地狱中。恶罗刹狱卒。作狐狗虎狼师子六驳。大象雕鹫。种种诸鸟兽头而来。吞啖咬啮。[齿*查]掣罪人。两山相合。大热铁轮。轹诸罪人。令身破碎。热铁曰中。捣之令碎。如笮蒲萄。亦如压油。譬如蹂场。聚肉成[卄/积]。积头如山。血流成池。雕鹫虎狼。各来争掣。此人宿业因缘。以力势相凌。狂押羸弱。受两山相合罪)。

  (○[经律异相云]堆岬大地狱。有大石山。两两相对。罪人入此中。山自然合。堆岬其身骨肉糜碎。山还故处。苦毒万端。故令不死。复有大铁象。举身火然。哮吼而来。蹴蹋罪人。宛转其上。身体糜碎。号啕悲叫。故使不死。复捉罪人。卧大石上。以大石压。复取卧地。铁杵捣之。从足至头。万毒并至。故名堆岬。出堆岬到黑沙狱。刺林地狱者。罪人生棘林间。狱卒罗刹。手执铁钩。拔舌令出。八千铁牛。有大铁犁。耕破其舌。一日一夜。六百生死。又出多铜镬。至石磨地狱。捉罪人扑热石上。舒展手足。以大热石压其身上。回转磨揩。骨肉糜碎。久受苦已。出至脓血狱)。

  (▽十讼习)。

  十者。讼习交諠。发于藏覆。如是故有。鉴见照烛。如于日中。不能藏影。

  △□□□□(依古本阙四字。不应从会解妄加)故有恶友业镜火珠。披露宿业对验诸事。

  △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覆藏。同名阴贼。菩萨观覆。如戴高山。履于巨海。

  【疏】此是覆习。而言讼者。由覆发讼故。所言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罪者。后必悔恼。不安隐故。([手鉴云]既作大罪。常怀怖畏。悔箭入心。坚不可拔。如偈云。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悔恼火所烧。后世堕恶道)己既有罪。不能自发。遂招他讼。此讼即是恼之一法。(小随烦恼。覆三恼四)忿恨为先。追触暴热。狼戾为性。蛆螫为业。谓追往恶。触现违缘。心便狼戾。多发嚣暴。凶鄙粗言。蛆螫他故。乃名为讼。此覆彼讼。二习相发。故感恶友业镜等事。([兴福云]恶友则证明人意。言同类恶人。证其阴事也。业镜火珠。皆能照其是非)覆藏过恶。自知而已。如于阴贼。不具当苦。必堕恶道。如戴山履海也([温陵云]阴贼覆藏。发则自害。如戴山履海。适足自压自陷而已)。

  (CB17565二六交报)。

  (CB17563一总标)。

  云何六报。

  △阿难。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

  【疏】造业既从六根而出。受报还归六根。因与果报故云交报。又下一根受报。备历六根。根根皆尔。故云交报。此云六识造业者。且据总相。业者。招感为义。然通总别。若能为引业。善不善思。招感当来第八无记性者。即总报业。若为满业。三性思种。招感当来苦乐等果者。名别报业。其第六识。通造总别报业。其第五识。但为助发别报。不能发总。以强盛随转。二差别故。从六根出者。六根是彼造业具故。造既从根。受亦根受。故从根出([手鉴云]业望于识有二。一本识。业是能依。识是所依。二约六识。业是所造。识是能造。第八无记者。谓七趣皆以第八异熟识而为自体。无覆无记性摄。故惟识云。此第八识。是界趣生。施设本故。前五助发者。谓五识无执。不能发润。无推度故。不能造业。虽造满业。亦非自能。但由意引。方能作故。若第六识。我执无明。迷真实义。以善不善相应思造业。熏于赖耶。能感五趣。故六识强盛。五识随转也。六识造业者。六根但是造业之具。如鱼鸟之网。然六识造。复有正助。第六正造。前五是助造。总报业者。引业也。以此业于诸业中最胜故。即能引生诸趣故。菩不善思者。正是业体。善思即善报之因。恶思即恶报之因。由前六造因。第八无记受报。强盛随转者。前五不能造引。但随六转。第六造善强盛。前五即随造善第六造恶强盛。前五即随造恶)。

  (△[温陵云]从识造业。从根显报。业报相会谓之交)。

  (△[清凉云]问总别二报之业。如何分别。答如持五戒招得人身。是总报业。由于因中。有嗔忍等。于人总报而有妍媸。名别报业。唯识亦名为引满业。能招第八引异熟果。故名引业。能招第六满异熟果。名为满业。俱舍亦云。一业引一生。多业能圆满。犹如缋像。先图形状后填众彩等。然其引业能造之思。要是第六意识所起。若其满业能造之思从五识起)。

  (CB17563二别辨六)。

  (CB17566一见报二)。

  (▽一临终见境)。

  云何恶报从六根出。

  △一者见报。招引恶果。此见业交。则临终时。先见猛火。满十方界。亡者神识。飞坠乘烟。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疏】眼根造罪。是见业。临终见境。是报与业交。以眼根取色。色能役心。造种种业。故见猛火。遍十方界。神识随火。入狱受报([温陵云]见觉属火。故感猛火。六交皆直入无间。成论云。极善极恶。皆无中阴。所以直入)。

  (△[海印云]亡者神识。将舍耎[烛]随见业所感之境。识从习变。如射箭头。径入地狱)。

  (▽二乘业受报)。

  一者明见。则能遍见种种恶物。生无量畏。二者暗见。寂然不见。生无量恐。如是见火。烧听。能为镬汤洋铜。烧息。能为黑烟紫焰。烧味。能为燋丸铁麋。烧触。能为热灰炉炭。烧心。能生星火迸洒。煽鼓空界。

  【疏】明暗二尘。是眼所取。明可辨见。故见恶相。暗无分别。但生恐惧。如是下。遍列六根。然有旁正。正由眼根发识造业。故先历眼。([证真云]造业时。一根为正。余根为助。故今受报。眼相为首。还遍六根也)今此不明。文略故耳。下文即具。此中以火为苦具主。及历余根。随根转变。为不可意境也([温陵云]闻听属水。故烧听为镬汤洋铜。鼻嗅主气。故烧息为墨烟紫焰。舌主味。麋丸。味类也。身主触。灰炭。触类也。心正属火。烧之转炽。故迸洒扇鼓[补遗云]心思迅利。所见心火迸洒。亦取迅疾。下五根说心皆同。如雹电飞沙等)。

  (○[经律异相]镬汤地狱。有十八镬。纵广正等。各四十由旬。七重铁网。满中沸铁。五百罗刹。鼓大石炭。烧其铜镬。焰焰相次。经六十日。火不可灭。阎浮提日满十二万岁。镬汤上涌。化成火轮。还入镬中。罪人生镬汤中。速疾消烂。唯余骨在。铁叉掠之。铁狗嗗之。呕吐在地。寻复还活。狱卒驱促。还令入镬。畏镬热故。攀剑树上。骨肉断烂。落镬汤中。一日一夜。恒沙死生。罪毕。生为猪狗羊鸡。短命之处。无不经历。受身八千万岁。还生人中。饮铜地狱。千二百种。杂色铜车。一车上六千铜丸。罪人生铜车上。不久即往生铜山间。铜车轹头。狱卒以钳挓口。饮以洋铜。迷闷躄地。唱言饥饥。狱卒劈口令开。以铜铁丸。置其口中。节节火然。经于七日尔乃命终。狱卒唱言。汝前身时。悭贪嫉妒。邪见恶说。见他得利。如箭入心。或曾出家毁犯禁戒。虚食信施。受铁丸报。又想地狱中。有铜镬地狱。多铜镬地狱。铁丸地狱。有热铁丸。前沸尿丸。有沸尿铁丸。又铁窟地狱。铁山上有五百万亿大热铁丸。一一丸团圆正等十三由旬。彼山东开小孔。如摩伽陀斗。但出黑烟。罪人生火山上。东西驰走。头打铁山。铁丸从顶彻足。又饥渴等狱。皆有铁丸著口。其事非一)。

  (CB17566二闻报二)。

  (▽一临终见境)。

  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疏】声能鼓动心海。如波如涛。取此造业。故临终时。先见此相。降注。下流也([温陵云]闻听属水。故观听旋复。水不能溺。依之造业。能感波涛)。

  (▽二乘业受报)。

  一者开听。听种种闹。精神愗乱。二者闭听。寂无所闻。幽魄沉没。如是闻波。注闻。则能为责为诘。注见。则能为雷为吼。为恶毒气。注息。则能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遍身体。注味。则能为脓为血。种种杂秽。注触。则能为鬼为畜。为粪为尿。注意。则能为电为雹。摧碎心魄。

  【疏】耳根所取。动静二境。造种种业。今受其报。亦缘此二。开即动也。闭即静也。如是下。历根别受。此文之中。以根对境。有所参差。将恐梵文回互。译者随而弗审。如雷吼毒气。非眼所取。雨雾毒虫。非鼻家境。余文则顺。有智自详([温陵云]注见能为雷吼者。闻波属阴。见火为阳。阴阳相薄而成雷也)。

  (△[补遗云]耳根之报。并从波涛注雨。凡雨时。雷吼恶气。乃天地闭塞之象。是眼之境。不可泥雷吼之声。又雨雾毒虫。皆有其气。固为注息之气)。

  (△[融室云]注闻为诘责者。波涛之声。变为斥责诘问音故。注见为雷吼。雷吼俱生嗔怒火故。注息为雨雾毒虫。出息之气润湿。水有毒虫。生气息故。注触为畜鬼。水有畜鬼。及变为粪尿。畜鬼害身。粪尿污身故。注意为雷雹。水为雹时。闪电齐作。摧碎心魄。正属意故)。

  (○[经律异相]出石磨狱。至脓血地狱。罪人于中。东西驰走。汤其身体。头面烂坏。又取脓血食之。苦毒难忍。出脓血。至无量火狱)。

  (CB17566三嗅报二)。

  (▽一临终见境)。

  三者嗅报。招引恶果。此嗅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毒气。充塞远近。亡者神识。从地涌出。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疏】鼻根造罪。贪嗅诸香。众生身分。及男女等香。作种种业。故招毒气以受其报([温陵云]因贪恶香。造种种业。果惑毒气。受种种报)。

  (●[智论云]云何呵香。人谓著香少罪。染受于香。开结使门。虽复百岁持戒。能一时坏之)。

  (△[补遗云]鼻根先见毒气充塞。凡气自下升上。神识从之。从地踊出也)。

  (▽二乘业受报)。

  一者通闻。被诸恶气。熏极心扰。二者塞闻。气掩不通。闷绝于地。如是嗅气。冲息。则能为质为履。冲见。则能为火为炬。冲听。则能为没为溺。为洋为沸。冲味。则能为爽为馁。冲触。则能为绽为烂。为大肉山。有百千眼。无量[口*(一/巾)]食。冲思。则能为灰为瘴。为飞砂礰。击碎身体。

  【疏】通塞是彼鼻所取境。依此造业。依此受报。故有二相。如是下。历根别受。为质为履者。质。碍也。履。犹通也([孤山云]质应作踬。广雅。踬。蹋也。通俗文[气]不利曰踬)。

  (△[温陵云]嗅业所依。不离通塞。故冲息能为质履。冲见火炬。冲听洋沸者。见觉属火。观听属水也。饥馁味爽。味随气变也。绽坼烂坏。体随气变也。冲思为灰沙。依土感也)。

  (△[海印云]鼻主出入息。故先见毒气。鼻为土。故识从地涌。脾土主思。故为飞沙等事。应尘沙无明也)。

  (CB17566四尝报二)。

  (▽一临终见境)。

  四者味报。招引业果。此味业交。则临终时。先见铁网。猛炎炽烈。周覆三界。亡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入无间狱。发明二相。

  【疏】舌根作罪。其罪最广。一贪味为罪。杀戮必多。([智论云]但以贪著美味故。当受众苦。洋铜灌口。啖烧铁丸)二发语造业。其罪又广。以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比于余根。此最广博。故感铁网。周覆世界也([孤山云]准上应云尝报。言味报者。从所尝为名也。贪味则网捕烧野。掩取禽兽。故见铁网猛焰之相)。

  (△[定林云]先见铁网等者。以坚觉著味。罔害众生。令无所逃故。舌识属火。故神识下透挂网。倒悬其头。以当纳味时。受想随之故)。

  (○[涅槃云]无间地狱。四面有门。一一门外。各有猛火。东西南北交过通彻。四万由旬。周匝铁墙。铁网弥覆。其地亦铁[上]火彻上。上火彻下。若鱼在熬。脂膏焦然。是中罪人。亦复如是)。

  (○[经律异相]铁网地狱。八十九重。诸铁罗网。一一网间。百亿铁针。一一铁针。施五开梞。罪人生铁网间。[打-丁+聿]身下过。众梞皆动。无量诸针。射入毛孔。如是宛转。诸铁网间。如刹那顷死生。罪毕。生人中。三恶道摄。又阿鼻地狱。七重铁城。七层铁网。十八小热地狱。亦如阿鼻。无量诸恶以为庄严。又沸尿镬汤等。亦各七重铁网)。

  (▽二乘业受报)。

  一者吸气。结成塞冰。冻裂身肉。二者吐气。飞为猛火。燋烂骨髓。如是尝味。历尝。则能为承为忍。历见。则能为然金石。历听。则能为利兵刃。历息。则能为大铁笼。弥覆国土。历触。则能为弓为箭。为弩为射。历思。前能为飞热铁。从空而下。

  【疏】吸气则取味所招。吐气则发语所致。如是下。历根别受。为承为领者。承领忍受。一切恶味。造业之时。先是舌根受食知味。然后始益诸根大种。舌不领味。诸根不益。受报亦然([温陵云]舌啖生命。使彼承忍。故历尝发苦。使己承忍。依见贪味。故能为然金石。依听发恶。故能为利兵刃。依嗅恣贪。笼取群味。故能为大铁笼。触味伤物。故感弓箭以自伤。缘味思物。故感思物以充味)。

  (△[补遗云]为利兵刃。取兵刃相击声。为大铁笼。取笼闭不通。为息之患)。

  (○[经律异相]十八寒地狱者。八方冰山。山十八鬲。复有十八诸小冰山。寒冰山间。如瓦莲华。高十八由旬。上有冰轮。纵广正等十二由旬。如天雨雹。从空而下。罪人命终。生冰山上。既生之后。十八冰山。如以扇扇。一切寒冰。从毛孔入。十八鬲中。遍满一鬲。剖裂襞拆。如赤莲华。冰轮上下。遍覆其身。八万冰山。一时具合。更无余词。但言阿罗。尔时空中有铁觜鸟。吐火破冰啄脑。罪人即死。狱卒复以铁叉打地。唱言活活。应声即苏。身火猛炽。愿得前冰以灭此火。狱卒复以冰轮迎接。置余狱中。寿量如四天王天。日月八万千岁)。

  (CB17566五触[根]二)。

  (▽一临终见境)。

  五者触报。招引恶果。此触业交。则临终时先见大山。四面来合。无复出路。亡者神识。见大铁城。火蛇火狗。虎狼师子。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槊。驱入城门。向无间狱。发明二相。

  【疏】身根为罪。多因男女淫爱等触。贪著细滑。随时冷热。故受合山等事([智论云]此触是生结使之大因。系缚心之根本。何以故。余四情各当其分。此则遍满身识。生处广故。多生染著。以其难舍故。为之常作重罪。若堕地狱。一名寒冰。二名炎火。此二部中。皆以身触受罪。苦毒万端。此触名为大黑暗处。危难之险道也)。

  (○[涅槃云]佛告波斯匿王。有四大山。从四方来。欲害人民。无逃躲处。四山即是生老病死。时来切人)。

  (○[经律异相]刀轮地狱者。四面刀山。于众山间。积刀如轮。有八百万亿。极大刀轮。随次而下。犹如雨滴。罪人生刀轮中。如醉象走。堕刀山间。是时四山。一时俱合。四种刀山。割切其身。闷绝而死。狱卒罗刹。驱迫令登刀山。未死之间。铁狗啮心。铁虫唼肉。寻复唱活。一日一夜。六十一生。六十一死。火蛇火狗虎狼等者。阿鼻狱有四大铜狗。一切身毛。皆然猛火。有八万四千铁蟒大蛇。吐毒火中。身满城内。豺狼地狱。有群豺狼。竞来[齿*齐]啮。肉堕骨伤)。

  (▽二乘业受报)。

  一者合触。合山逼体。骨肉血溃。二者离触。刀剑触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触。历触。则能为道为观。为厅为案。历见。则能为烧为爇。历听。则能为橦为击。为倳(倳侧吏反插刃也)为射。历息。则能为括为袋。为考为缚。历尝。则能为耕为钳。为斩为截。历思。则能为坠为飞。为煎为炙。

  【疏】身之所取。唯合与离。从之造罪。感果亦尔。如是下。历根别受。道观厅案。皆受罪处也。余文可解([温陵云]道观。治罪之地。皆身触所依也。烧爇。见触也。撞击。闻触也。括袋。息触也。耕钳。舌触也。飞坠。思触也)。

  (△[海印云]历触当根。为道观等者。生依此身。如房舍故。历见则烧热。见属火故。历听则撞击而有声。为倳射者。闻声动触想故。括袋考缚以息周一身故。历尝为耕钳等。以味充舌。为滋触故。历思为飞坠煎炙。以妄想一动。遍身火然故)。

  (CB17566六思报二)。

  (▽一临终见境)。

  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坠无间狱。发明二相。

  [宗镜]思者。业也。国土不坏。由心分别。见国土坏。由意思影像。法尘生灭。报处还然。能受生灭之迁变。又生人见国土。死人则见坏。皆由意生法生。意灭法灭【疏】思是意业。无质迅疾。犹如于风。故招此报([资中云]无质如风。故见风相)。

  (△[真际云]意思生灭迅疾。故先感业风。是其思致)。

  (△[温陵云]思属土而飘荡。故见恶风吹土之事)。

  (○[经律异相]二大金刚山间。有大风起。名为僧佉。若使风来至四天下。及八万天下。大地诸山。去至十里。或至百里。飞飏空中。皆悉麋碎。譬如壮士。手把轻糠。散于空中。由二大山。递止此风。若使风至四天下者。其中众生溪河江海。皆当焦枯)。

  (▽二乘业受报)。

  一者不觉。迷极则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觉知则苦。无量煎烧。痛深难忍。如是邪思。结思。则能为方为所。结见。则能为鉴为证。结听。则能为大合石。为冰为霜。为土为雾。结息。则能为大火车。火船火槛。结尝。则能为大叫唤。为悔为泣。结触。则能为大为小。为一日中万生万死。为偃为仰。

  【疏】意之所缘。生灭二尘。复能随五。明了取境。不觉则荒。独散所感。不迷觉苦。明了所致。皆是邪思造业故耳。([温陵云]思业所依。不出迷觉。荒奔。迷思也。知苦。觉思也)如是下。历根别受。方所。受苦处也。鉴证。证据先罪也。此一根定报。备历余根。然根对苦具。有差有当。不必一一根境相顺。学者随文消遣。不可凝滞(思必有所。故结思为受罪方所。见能鉴证。故结见为证罪人事。结听为大合石等。水土交感也。火车船槛。息气乘乱思所变也。尝即舌根声所自发也。大小已下。皆言其身触业。乘乱思所变也)。

  (△[海印云]思历当根生。以妄想为心地。故有方所。思发知见。故为鉴证。思土听水。故为冰霜土霿。思笼冒息气成火。故结为火车等。思由舌发声。故为叫唤等。思执根身。故生死偃仰。皆身触受苦之想)。

  (△[熏闻云]土雾应来雾与雺同。天气下地不应曰雺。蒙昧也。为土者。约而言之。即霾也)。

  (○[经律异相]热地狱中。少主治地狱者。一众合。二大哭。三铁槛。众合如前。此文大合石也。大哭者。此为悔为泣也。铁槛者。此火槛也。大哭地狱者。大铁山。周遍火然。四绝无行处。恶狱卒无慈。嗔恚言欲何所趣。以火烧铁杵击其头。故云大哭也。大火车。即火车地狱。众生为佛弟子。及事梵天九十六种。及在家者。诳惑邪念。谄曲作恶。罪人命终。载火车上。身体燋散。狱卒张眼[日*戒]唤叱叱使走。火车轹身。凡十八反。碎身如尘。天雨沸铜。遍洒身体。即便还活。如是往返。上至汤际。下堕镬中。火车所轹。一日一夜。九十亿死。九十亿生。叫唤大叫唤地狱者[智论云]八大地狱。第四第五。其中罪人。罗刹狱卒。头黄如金。眼中火出。著赭色衣。身肉坚劲。疾走如风。口出恶声。捉三股叉。箭堕如雨。刺射罪人。罪人狂怖。叩头求哀。大将军少见放舍。少见怜愍。即时将入热铁地狱。纵广百由旬。驱打驰走。足皆焦然。脂髓流出。如笮苏油。铁棒榛头。头破脑出。如破酪瓶。斫刺割剥。身体糜烂。而复将入铁屋阁间。黑烟来熏。互相推压。更相怨毒。皆言何以压我。才欲求出。其门已闭。此人宿行因缘云云。如是等种种因缘。受叫唤大叫唤地狱罪)。

  【科】(CB17565三结显重明二)。

  (CB17563一结成虚妄)。

  阿难。是名地狱。十因六果。皆是众生。迷妄所造。

  【疏】虚妄造业。虚妄受报。皆如空华。然于因果。未尝乖异([熏闻云]六交报中。且举无间为首。其中不无前七狱。及诸小狱之相。如贪习所感。即八寒也。寻阿含俱舍楼炭婆沙等。备晓其事)。

  (CB17563二别显重轻)。

  若诸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受无量苦。经无量劫。

  【疏】六根十因具足。同造诸业。入阿鼻狱。即大无间。具足五事也(即资中文)。

  (△[温陵云]同于六根。具造十因。兼境兼根。名恶业同造)。

  (○[释文]恶业同造。宋乾道本云。恶境圆造。有人解云。十因俱起。为圆造。圆满具足。极恶业也)。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则入八无间狱。

  【疏】如第六识。同彼眼识。唯取自境兼根而作。不涉余根。不具十因。此则六根具造。唯造时不兼余根。入八热狱。次轻于前也([吴兴云]此亦六根具造十因。但前后异时。故云各耳。如一根对境必与意识同起。是名各造。若加二三等。则名兼境。兼根也。八无间狱者。应同前狱。既非经无量劫。故知此罪次轻于前。复恐通举八狱。以轻从重。总名无间。是则十因不具者。或当堕前七也)。

  (△[定林云]若所造恶。缘事非心。则境不兼根。缘心非事。则根不兼境)。

  (△[私谓]台家磐师云。楞严既言阿鼻。又出无间。则阿鼻当在无间之外。今考经文。此云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即前文纯情即沈。入阿鼻狱也。六根各造。入八无间狱。即前文九情一想。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也。前后区别良如磐师之云。准诸经论。阿鼻即第八五无间狱。无别出阿鼻之文。涅槃云。阿鼻地狱。是中罪人。作一逆者。则便具如是一罪。若造二逆。罪则二倍。五逆具全。罪亦五倍。又观佛三昧海经云。阿鼻受罪。一日一夜。如人间六十小劫。如此寿命。尽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复有犯四重等报。经八万四千大劫等。此经又开谤法等大罪。更生十方阿鼻地狱。俱舍智度。并如是说。是则一等阿鼻五无间狱。是中业报劫分。迢然各别。非除五无间外。别有阿鼻狱也。阿鼻。古翻无间。观佛三昧经云。阿者言无。鼻者言遮。又阿者言无。鼻者言救。既翻无间。又言无遮无救。即一阿鼻狱而有多名。瑜伽开八大那落迦。八名无间。释论开八大地狱。第七大热地狱后。即阿鼻地狱。故沇师疏云。阿鼻狱。即大无间。其解为当。而磐师则考之未确也)。

  身口意三。作杀盗淫。是人则入十八地狱。

  【疏】身口意。六根之三也。杀盗淫。十因之三也。如身具作杀等三罪。口意不作。又轻于前。入十八狱([熏闻云]身口意三等。者于恶业中。唯犯杀盗淫罪。虽云口意。盖助成身业也)。

  (△[直解云]涅槃二十。一切众生所作罪业。凡有二种。一者轻。二者重。若心口作。则名为轻。身口作。则名为重。谓心念口说。身不作者。所得报轻。引证今经。可例明也)。

  (△[补遗云]此单约三业。造杀盗淫。不具十因。故不入无间)。

  三业不兼。中间或为一杀一盗。是人则入三十六地狱。

  【疏】如身独造杀等一业。不兼余罪。入三十六狱。又轻于前([熏闻云]亦合云一淫。但文略耳)。

  见见一根。单犯一业。是人则入一百八地狱。

  【疏】此独一根。只犯一杀。又轻于前。入一百八狱。如意中邪思。或不正见。未形身口。或口处杀人。身心无记。此等并轻。言见见者。见(现音)只见之一根。不兼余根。故云见见([吴兴云]见见者。能见所见。单根单境。谓秪犯眼家一根一境之业也。今从现音为是)。

  (△[云栖云]此分五等。一同造。六根十习。具足兼造而又同时也。二各造。单兼一根一境。虽具足而不同时也。三身口意三业。造杀盗淫三恶也。四三业中三。犯三恶中二也。五三。业中一。犯三恶中一也)。

  (CB17563三结答所问)。

  由是众生。别作别造。于世间中。入同分地。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疏】由不断三业。各各有私。故云别造。因各各私。众私同分。故云入同分地。谓同业相感。无差别同分别业各感。差别同分。故前文云。众同分中。兼有元地也。皆由妄想发起。故非本有([熏闻云]前问。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今答。于世界中。入同分地。前问。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众生妄习生起。今答。妄想发生。非本来有)。

  (△[合论云]弥勒云。于欲界中。有三十六落迦。以弥勒所论名目。所在受苦之相。所依饮食受用。验世尊言。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无可疑者。然破色心论曰。如地狱报众生。热铁为地。而狱卒夜叉阎罗王。与罪苦有情。同罪狱中。何也。圆觉曰。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于是如来又为说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也。杂华曰。天鼓谓善住天子。汝等昔在地狱。地狱非十方来。但由汝颠倒恶业。愚痴缠缚。生地狱身。此无根本。无有来处)。

  (○[傅大士曰]夫有身者。皆谓四大所成。识神合体。遍在其中。今所以知寒知热。知苦知乐。并是识神所知。非为四大知也。若不然者。何故识神去后。死尸不知苦乐耶。以此推之。则死与生不异。则识神领于苦乐耳。今日若不能忍受饥渴寒热。烧煮割炙之病。后入地狱。岂能受乎。若不肯调心为善。恣意杀害众生。造作诸恶。死入三涂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罏炭。铜柱铁床。锯解磨磨。灰河沸屎。阿鼻地狱。寒冰种种诸苦。其可当乎)。

  【科】([○@卍]二鬼趣三)。

  (CB17565一总标)。

  复次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疏】非破律仪。谤无戒律也。犯菩萨戒者。轻重不禁也。毁佛涅槃者。不信因果。此皆断善根也。余业可知。地狱久治。故云历劫烧然。更受余类。故入鬼趣。鬼趣十类。由前十因。十因正报。已在前文。极苦相对。非是轻受。故云。后还罪毕。受诸鬼形。

  (○[观佛三昧海经云]众生犯四重禁。虚食信施。诽谤邪见。不识因果。断学般若。毁十方佛。偷僧祇物。淫逸无道。受阿鼻狱大苦。经八万四千大劫。复入东方十八鬲子。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复如是。阿鼻即无救也)。

  (○[婆沙云]鬼者。畏也。谓虚怯多畏。故名为鬼。有说。由造作增长。增上坚贪。身语意恶。行往彼生。故感饥渴业。有说。被驱役故名鬼。恒为诸天处处驱役。常奔走故。又希求名鬼。恒从他人希求饮食故。世品云。由谄诳心。作下品五逆十恶。感此道身)。

  (○[清凉云]依正法念经。三涂各有边正。正者为重。边者为轻。正鬼望边畜。则饿鬼罪重。故杂集等。鬼次于狱。若正畜生望边鬼。则畜生罪重。故今云下者为饿鬼因)。

  ○[资中]由前十因。余报不同。故下鬼趣。分成十类。贪物盗习。贪色淫习。贪惑诈习。贪恨怨习。贪忆嗔习。贪慠慢习。贪罔诳习。贪明见习。贪成抂习。贪党讼习[长庆说文]以本习造罪。上下交感。报应受生。人鬼互参其中耳。

  (CB17565二别显)。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疏】此即贪习为因也。于物生贪。非理而取。余报在鬼。还托于物。即金银草木精怪。其类非一。故名怪鬼。正受苦报。在寒冰狱([补遗云]本因贪求财物。余习还附草木为怪。凡草木为妖曰怪)。

  贪色为罪。是人罪毕。遇风成形。名为魃鬼。

  【疏】即前淫习为因也。色能动乱身心。如风鼓物。招报鬼质。还复托风。风质元虚。因习所致。因果相对。岂徒然哉([补遗]传云。马牛其风。注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淫习之余。曰遇风成形。亦犹马牛风佚。相诱逐而成形也。魃为女鬼。亦曰女妖。女子多淫。故成魃鬼。此鬼亦感淫佚而受身耳)。

  贪惑为罪。是人罪毕。遇畜成形。名为魅鬼。

  【疏】即前诈习为因也。因成诈伪。惑正凭虚。托附畜生。便成鬼质。即狐狸猪犬。有异灵者。其类非一。故云遇畜成形。魅即现美形以惑人也([补遗]畜若狐狸之类。凭之惑人。媚惑之鬼。故曰魅。诈之余习也)。

  (△[私谓]如左传。齐侯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即遇畜成形也)。

  贪恨为罪。是人罪毕。遇虫成形。名虫毒鬼。

  【疏】即前怨习为因也。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在意。热恼居怀。受余报时。亦假毒类。即[(乏-之+虫)*也]虺毒虫有灵者。成蛊毒鬼([补遗]鬼附蛇虺以毒人。亦怨之习)。

  (△左传。血虫为蛊。说文。腹中虫也)。

  贪忆为罪。是人罪毕。遇衰成形。名为疠鬼。

  【疏】即前嗔习为因也。于苦苦具增恚居怀。或因妒忌生嗔。嗔恚不舍。名为贪忆。洎受鬼报。遇灾衰处。便入其身。名为疠鬼。即毒疠伤寒。传尸骨蒸之类。皆此鬼作也([补遗]嗔其人。必录其可恨。故曰忆。虽欲加之疫。必得其衰运可乘。故曰遇衰。鬼附疠疾以骋宿忿。嗔毒极矣)。

  贪慠为罪。是人罪毕。遇气成形。名为饿鬼。

  【疏】即前慢习为因也。慢以凌人。慠物。高举自强。洎遇鬼伦。遇气为质。内无实德。空腹高心。饥饿所困。故名饿鬼([私谓]准正法念经。饿鬼大数。有三十六种。正理论说有三种。无财。少财。多财。三种中复各有三。少财中之三种。炬口针喉最劣。前文受气猛火。经百千劫者是也。多财之三。有得弃得失者。婆沙谓之希求饿鬼。应是此文慢惑受生者。清凉有正鬼边鬼之说。前饿鬼为正。此饿鬼为边也。宿因为慢慠。余报为希求。固其理耳)。

  贪罔为罪。是人罪毕。遇幽为形。名为魇鬼。

  【疏】即前诳习为因也。为获利誉。多怀异谋。矫现有德。罔冒于他。令他暗昧。不晓己事。洎受鬼形。凭幽托暗。魇惑寐者。故名魇鬼([补遗]贪罔之因。以无为有。鬼亦受形幽暗。以厌魅为事)。

  贪明为罪。是人罪毕。遇精为形。名魍魉鬼。

  【疏】即见习为因也。执见异生。各自明悟。(外道异见谓其明悟)出生相返。发于违拒。及招鬼道。遇精明处以为其形。即日月精魄。山泽明灵。有精耀者以托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