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4)

发布时间:2019-10-13 09:26:35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4)

  行指前往所修妙行。以其自利不碍利他,利他不碍自利,真俗双照,事理交融,与佛因中所修相同;故能接受,佛所证中道气分,将生佛家,而为佛子。如中阴身,自求父母之时,必须自己业因,与父母业同,而乘一念憎爱之心,与同业父母冥然相通,然后入胎。净名经云:方便以为父,实智以为母,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今菩萨发心,求无上菩提,如中阴身之自求父母所谓:实智以为父,权智以为母。,分证佛德,气分相通,将生如来家,为真佛子。因菩萨修空观成,入报身如来种;修假观成,入应身如来种;修中观成,入法身如来种。如中阴身禀父母之遗体,为入胎之种然。将来必能绍隆佛种,贵登法王宝位,名生贵住。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菩萨分证佛德,揽权实二智,而成圣胎,成大觉法王之嫡亲胤嗣。如人揽父母遗体成胎,能于胎中,七日一变,成为六根四肢,形肖父母。菩萨亦然,既禀受佛智而成圣胎,不但实智如佛;即无缘大慈之方便智,亦同于佛无异,故名方便具足住。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容貌现于外,如权智利物,方便具足;心相住于内,如实智照理,断惑证真,亦同于佛。成就正知正见,故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外之容貌,内之心相,权实不二,表里一致,名为身心合成。从此法身道体,日益增长,巧智权能,渐得圆明,名不退住。此中不退,与前十信心中之不退,名同而实异,前谓信心不退,今是证道不退。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十身出于华严经。一是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法身,智身,国土身,业报身,众生身,以及虚空身。二是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庄严身,威势身,福德身,意生身,法身,智身。法身是内身,余皆外身,由于菩萨修证力强,故于一时具足十身。内外光洁无瑕,谓之灵相。天童无邪,谓之童真。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

  既一时能具足十身灵相,则佛形已成,自可出胎,亲为佛子。因菩萨从清净法出,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具足佛之内外功德,将掌法王权,持法王印,行法王令,号令人天,如法化世,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如国大王,指金轮王言,为四大部洲之主;刹利王乃金粟王,为一国之君。金轮王之子,曰太子,刹利王之子曰世子。此等太子世子,虽已成人,堪担大任。然尤恐其力,未能胜任,故王先以少分国事,分别委任,试其能力如何,然后陈列灌顶。喻菩萨已生法王家,具足权实二智,自他兼利,佛先令其说法,代佛转轮。如华严经佛令法慧菩萨说十住,功德林菩萨说十行,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金刚藏菩萨说十地。般若经佛敕须菩提,为诸菩萨说般若等。然后摩顶授记,当得作佛;如国王策立太子,陈列灌顶,故名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

  辛二明十行

  初四句结前十住行。后二句正明初行功德。是善男子,指十住位满之菩萨;成佛子已,指十住位,具足无量如来功德,谓十住菩萨,分证佛德。华严经云:十方如来,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一佛功德,亦不能尽。可知佛德,是无量之无量。十方,是随顺之处,随顺,是妙行。上能随顺十方诸佛,供养承事;下能随顺十方众生,观机设教;生佛皆喜,名欢喜行。又顺有顺自、顺他,顺事、顺理。顺自己所发愿而行谓之顺自;随顺所化众生之机,谓之顺他;随顺众生所须,而施以六度四摄谓之顺事;本乎第一义理,平等拔苦与乐,谓之顺理。无论顺自或顺他,顺事或顺理,皆能上令诸佛欢喜,下令众生得益,自他生佛,无不欢喜,名欢喜行

  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普贤行愿品云:因于众生,起大悲心;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故知众生,有恩于我,应以广大心,不择怨亲,平等饶益,名饶益行。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菩萨以道种智,觉知世间善恶因果,诸法总相别相,谓之觉事。以一切种智,觉知万法唯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觉理。觉事不违俗谛;觉理不违真谛。以俗谛而觉他,令一切众生,知因识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真谛理觉他,令众生知诸法平等,不起我法二执,舍妄归真,故曰自觉觉他,得无违拒。由于菩萨自觉事理,故能修忍辱,无违逆行;令他觉悟事理,亦无违拒,逆境不嗔,故名无嗔恨行。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种类出生,谓菩萨应身种类之多,即十二类生。菩萨随十法界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穷未来际,三世平等,是明菩萨度生时间之长,过去如是,现在如是、乃至穷未来际,无不如是;三世平等,利乐有情。十方通达,是明菩萨度生空间之广,不特竖穷,而且横遍,谓之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十法界因果,圣凡差别,名为一切。事相虽多,理性无二,生佛同体,性相一如,名为合同。菩萨能知种种法门,悉皆会合,同为一体,故能随类现身,观机说法,知法知机,得无差误。离痴即智慧,杂乱即正定,定慧均等,谓之离痴乱行。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释此有二:一、同谓法身,异是应身。菩萨依法身同中,而现群异之应身;即应物随形满世间。而世间众生,于菩萨一一异相中,各各所见,皆同其类,从之闻法得益,是名善现行。其次同是理,异是事。以理能显事,故于同中一理,现无量异相之事;此即无不从此法界流,即理即事,理不碍事。以事能显理,故于无量事相中,各见全理,此即无不还归此法界,即事即理,事不碍理。此位菩萨一一行中,能事理圆融,一多无碍,故名善现行。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如是,承上事理圆融,而起下之事事无碍。乃至是推广之词,十方虚空,满足微尘,即大中现小。一一尘中,现十方界,即小中现大。现尘现界,能现所现,俱不坏其相;尘中现界,而界不小,界中现尘,而尘不大,同时俱现,不坏自相,曰不相留碍。此即十玄门中,广狭无碍自在门,及大小不同安立门。菩萨了尘唯心,故尘不碍尘;达三界唯心,故界不碍界。彼此圆融,名无著行;以其无著,故能大小相容,事事无碍。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种种现前,是按前理事无碍,及事事无碍;此皆第一波罗蜜多。第一、意谓般若,以般若为诸佛母,众行之首,故名第一。波罗蜜多,译到彼岸。众生执有生死烦恼;故佛方便为说般若舟航,能度众生,离生死此岸,而度烦恼中流,到达涅槃彼岸。实则一切唯心,既无生死可了,亦无烦恼可断,无涅槃可证。如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此行菩萨,深达实相,不住生死涅槃,此岸彼岸,亦不住烦恼中流。而恒往返于生死与涅槃之间,说法度生;虽终日度生,实无一众生可度,无住无著,此行难得,可尊可重,名尊重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初句按前行。一具一切名圆,彼此无碍曰融。意谓如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种种圆融境界现前,皆是第一波罗蜜多。一一行中,具足无边妙行,故能成就十方诸佛,利他轨则。诸佛因中如是利生,菩萨助佛转轮,亦如是教化众生,一一行皆可为众生之模范法则,名善法行。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