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顶尊胜陀罗尼》缘起
古德偈云:
昔日尊者往东来,
却被文殊化引开。
东土若无尊胜咒,
孤魂难以脱尘埃。
唐朝的仪凤元年(公元676年)。印度婆罗门僧人佛陀波利,怀着最虔诚的心、远涉千山万水、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中国山西省五台山下。佛陀波利心诚至感,遂以五体投地向山顶顶礼,随后一步一拜,拜向山顶。他以无限悲切的心,在心灵深处言语:自从佛陀入灭之后,所有的大圣贤大菩萨都难以寻求踪迹。唯有大士文殊师利,在此五台山中,慈悲汲引众生,教导众生修菩萨道。我佛陀波利,所恨的是没有出生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不能见到佛陀的圣容,不能亲耳聆听佛陀的教诲,是多么的遗憾!现在远涉千里流沙,怀着最诚敬的心,来拜谒大士文殊师利,乞求大士啊,您大慈大悲,允许让我得见您庄严尊贵的仪容!
言已,悲泣得泪如雨下……
佛陀波利顶礼起身之际,忽然看见山中缓缓走岀一位老人。
老人满脸慈祥,用婆罗门语对佛陀波利说:“法师,您心念众生,为求无上道而不远千里来寻访圣跡;不辞辛劳、慕道求法的心令人感动啊!”
“只是汉地的众生多造罪业,而岀家僧众也多犯戒律,所犯罪业积重难返,实在难以救度。”
“唯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不可思议,能够灭除众生的一切恶业,不知道法师有没有带这本经书来?”
佛陀波利听到老人一番话,心生恭敬,便诚恳的对老人说:“贫僧一心一意,直来礼谒文殊大士,并没有带这本经书来。”
老人说:“法师既然沒有带这本经书来,空来何益?就算让您见到了文殊大士,又如何能得识?法师不如先返回印度,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中土流传,广宣此经。若能如是,便是对诸佛菩萨的最大供养,亦是施大利益于众生。而且此经救拔幽冥、拯其恶趣极为殊胜。只有这样,法师才能报答得了诸佛的大恩呀!”
“当法师取经弘法归来的时候,于此山中,弟子自会告诉您大士文殊师利菩萨所在!”
佛陀波利听完老人这番话后,恍然大悟,不胜喜跃。于是抑制住内心的悲切,拂去眼泪,至心向老人敬礼。
礼毕抬头之时,老人忽然不见踪影,佛陀波利惊愕不巳,立即知道这是诸佛菩萨慈悲指引。于是对老人的话更加深信不疑,满怀虔诚,一心一意返回印度取经去了!
在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佛陀波利开始了取经之旅,一路上风餐露宿、困难重重。然而他以坚强的毅力、永不退转的虔诚、一心救度苦难众生的大慈悲愿力和钢铁般的意志。踏过荆棘满途、崇山峻蘞;以及一望无际,四野没有人烟的戈壁沙漠。经过了一个个寒暑,奔波跋涉达六年之久,再次来到中国西京。
唐朝当时的法律规定,把梵文的经书翻译成汉文是要经过皇帝的批准。
佛陀波利求见唐高宗李治,告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不可思议。并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梵文原本交给了唐高宗,请高宗准其翻译成汉文利益众生。
唐高宗敕命日照三藏法师及敕司宾寺典客令杜行顗等,在宫廷内共同翻译这本经书。但却将经本禁在宫庭之内,不得外传。随后又赏赐给佛陀波利上等的丝绢三十匹,以此表彰佛陀波利传经的功劳。
佛陀波利见此经被禁在宫庭之内,不能流入民间,广利众生。心如刀割、悲痛万分。他泪流满面,向高宗奏请到:“贫僧历尽艰难,冒着性命危险,千里迢迢,取得经本,来到中土。贫僧的一番心愿是希望普济众生、救拨苦难,并不是贪图赏赐财物,更不是要得到任何名利。还请皇上将经本开禁,流行民间,使万民百姓及幽冥含灵,都能同受佛光法益啊!”
唐高宗见佛陀波利言恳心切,为他的诚心所感动,便将译好的汉文经本留下,把梵文经本交还给佛陀波利。
佛陀波利得梵本后便去到西明寺。访得善解梵语的汉僧顺贞法师。再次奏请唐高宗赐准其与顺贞法师一同翻译此经,唐高宗准其所奏。佛陀波利便在西明寺与顺贞法师并和寺中诸大德共同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经翻译完成后,佛陀波利便带着经书的梵本原文去了五台山。在五台山上,佛陀波利得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接引,直到现在,还没有人见到佛陀波利出山!
至此,《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此前后所翻译的两个版本并肩流行于唐代。其中小小语有不同的地方也没有人去怪它。
过了五年,在唐朝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有定觉寺的住持志静法师,因为停留在神都魏国东寺,亲自拜见了日照三藏法师时,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上呈,向法师咨受神咒。日照三藏法师于是口宣梵音,经过二七十四日句句委授,具足梵音一无差失。为了使译咒不要有差池,更是取出旧翻梵本一一勘挍。所有有脱落和错误的地方全都改定。咒句和杜行顗令第一次所翻译的稍有不同的地方。都在此次新咒改定不错,并注其音。到了永昌元年八月。志静法师在大敬爱寺面见西明寺上座澄法师的时候,问到当初为什么事逗留在神都魏国东寺时,志静法师讲到原委时也和上面所讲的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以上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最初缘起。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