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智慧来自东方。东方的智慧来自喜马拉雅山。在世界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喜马拉雅山是唯一未被污染的地方。从古到今,它一直是释迦牟尼佛的道场。山中很多大师仍保留着释迦牟尼佛的法脉不令断绝。圣者所教导的欣赏自然之音和释迦牟尼佛的拈花示众一样,都是让人们从大自然中去证悟禅机,去证悟“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说”的道理。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在灵山会上所传的大法,就是“拈花示众”。因为佛教典籍中常以花喻佛性,拈花示众就是说明“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说”。世尊说这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也是禅宗的开始,这种古老而高深的法门,仍保留在喜马拉雅山的大师们中。
禅宗传入我国后,古代不少的大德也是从大自然中证悟禅机的。如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也许有人会问,庭前柏树子怎么会是祖师西来意呢?其实这和世尊拈花示众是一回事,因为禅宗是由拈花示众开始传法的,最后传人中国,这不就是祖师西来意吗?这不都是说明“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说”吗?所以祖师并没有故弄玄虚,只不过把拈花示众换一种说法,说成是庭前柏树子耳。另外,在古德的开示中经常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苏东坡也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有一僧人问云门文偃:“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春来草自青。”这些都说明,在对大自然的欣赏中来获得佛性的了悟,已成为禅宗的主要证悟途径之一。大自然所显示的禅机,使得禅僧们常到冷幽静谧的深林里观照自然胜景,返境观心,顿悟瞬间永恒的真知。
为了进一步说明古德在这方面修持的成就,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1、如有个僧人看《法华经》,看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怎么也不懂,后来听到莺的叫声忽然开悟,遂续前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开,黄莺啼柳上。”
2、香严大师在山中除草,偶抛瓦砾,击竹作声,忽然省悟,作偈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3、明朝的憨山大师,每日坐在溪流急湍的独木桥上锻炼。开始坐时,水声宛然,时间一久,动念时听到水声,不动念就听不到了。一日,大师在独木桥上静坐,忽然间忘了身体,一切声音顿时消失,不再被声音和色相所障碍,从前的疑团当下顿消。
4、唐朝有个禅僧志勤,因见桃花而悟道,他写了一首诗:“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沩山日:“从缘荐得,永不退失,善自护持。”
5、宋朝一位无名比丘尼写了一首悟道诗:“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该诗为禅修人士经常谈论的话题。
6、青原惟信禅师在悟道时说过一段相当精彩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是一段非常有名的语录,不但禅学界经常讨论它,文学界也经常引用它。
我们住在城里的人,虽然家里有电视、收音机、录相机等等,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去旅游,到大自然中去听小鸟唱歌,听流水声,听海潮音,听风吹树梢、雨打芭蕉的声音,听青蛙或蝉的叫声等等。我们感到特别舒畅,比音乐还好听。这说明大自然能给人们带来无比的安祥。也许有人会说:我怎么听不到小鸟、流水、树叶在歌唱呢?那是因为我们定力不够,不能达到像达摩祖师在嵩山入定时那样,听阶下蚁斗之声如雷鸣的深度。我们可以向这方面努力。只要我们放下城市中的声色干扰及种种烦恼,像六祖说的那样:“不思善,不思恶”,我们对大自然所显示的禅机,一定会有所悟入。
由于科技的高度发展,各种音像产品越来越丰富,声色对我们的干扰也越来越严重,使我们离清净的佛性也越来越远。
让我们遵循喜马拉雅山大师们的教导,去欣赏自然之音吧。“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种从大自然的禅机所得到的证悟是最彻底的证悟,直接证悟我们的清净佛性,所以沩山说这种证悟是:“从缘获得,永无退失,善自护持”。朱熹《春日》诗写得好:“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谓“等闲识得东风面”,是指只要悟得宇宙自然的根本,那么触处皆春,触处皆道。
最后,我们引用杨岐方会的一段著名语录来结束本文。他说:“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狮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尔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