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身是否真的用糯米建造? ●先有白塔村然后有太谷城? ●白鹤绕塔的奇观出现过吗?
无边寺,坐落于太谷县城西南隅,取“佛法无边”之意。该寺庙建于西晋泰始八年(即公元272年),占地3500平方米。因寺内白塔闻名于世,此处又称白塔寺。2006年5月,无边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边寺因有白塔而建,白塔因“佛法无边”而名。历经1700多年的风雨,太谷白塔至今雪白依旧。而“正光婆姨行善修塔”“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白鹤绕塔”等等诸多美丽传说,也让名声在外的白塔,更加圣洁、神奇。 佛法无边白塔寺 沿着被世人称作“中国华尔街”的太谷古街道,记者很轻松地打听到了无边寺。提及这座古寺,上了年纪的人都说:“那是人家正光家婆姨办的好事”! 无边寺白塔,初建之时,并非白色。不知过了多少年,经过风吹雨淋日晒,塔身的颜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当地人万分着急。这期间,一位妇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主动捐出银两,找来工匠,发动乡亲们出资对整座塔进行维修。妇人的名字,从来无人知晓。人们只知道,当时,这名妇人是太谷城内富人王正光的婆(太谷当地此字读bo)姨。在她的张罗下,白塔修好了,但刷成什么颜色呢?妇人广集思路,最终捐出大批糯米(软大米),请匠人们和着胶水,刷在塔上。从此,佛法无边的白塔,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的圣地。围绕坚固耐实的白塔,此后历代建设,无边寺有了现在的规模。 与喧嚣的古街道周边不同,无边寺内一片静谧。太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侯安钢介绍说,无边寺内建浮屠一座,高耸凌空,顶有尊胜幢像(佛像)一座,“垩色经久而白不减,所以俗称白塔”。现白塔,仍保留了宋代重修后的风格。北宋治平年间,寺庙得以重修,更名“普慈寺”,元祐五年续修。元明清时,该寺屡有修葺,清光绪年间,当地历时三年,对寺庙进行了大面积重修,复其旧名无边寺。无边寺为三进院落,现存建筑,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等,雕刻华丽、彩绘鲜艳,大多为清代所建。 白塔平面为八角形,内九层、外七层,为双重檐楼阁式仿木构空心塔,高43米。该塔每层均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塔上三、四层有佛龛,内雕小佛,共120个。每层八个翼角,均有黄绿套色的琉璃套兽,合计56个。套兽其下,悬挂着的56个风铎(铃铛),铎声悠扬,迎风而鸣。 侯安钢谈到,白塔的建筑风格,沿袭了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过渡做法。人们来到无边寺,均可沿着塔内的木质楼梯,登到白塔顶层。 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 无边寺是太谷县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白塔是该县的标志性建筑。 史料记载,太谷古称阳邑,西汉置县。到北周建德六年,该县才迁至白塔村一带,即现在的县城。隋开皇十八(598)年,因阳邑县地处太行山的一个谷口子上,改名为太谷。那为什么要将县城的地址从阳邑迁到白塔村呢?今年已是85岁高龄的太谷人范金春讲,据老人一辈辈流传,太谷县的母亲河叫乌马河,很久很久以前,乌马河经常发洪水,白塔村比乌马河低,所以附近的人经常遭受水灾。后来,一位和尚路经此处,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便建议在白塔村内建一座塔,并且说,塔底下一定要压一只乌龟,方可避灾。 无边寺的白塔附近,至今保留了乌龟式的结构。白塔景区办公室主任文心介绍,按照人们的说法,白塔前面的放生池就是乌龟的头,塔底下的八角底座,则是乌龟的背。站在塔前,人们放眼四望,这里就如同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型乌龟。 白塔建成,村里的人不再遭受水灾了。但不久,又有一位风水先生说,阳邑那个地方不出人才。百姓据此询问哪个地方好,先生说白塔村就不错。于是,当时的安县长下令,将县址从阳邑迁到了白塔。所以根据史料结合传说,现在当地有句民谚:“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 那么,太谷县城从阳邑迁至白塔村附近后,当地的人才资源怎样?传说,白塔建成、县址迁移后,每逢朝廷大考,白塔塔尖周围都会有白鹤绕飞的奇景。神奇的是,白塔周边有几只白鹤绕飞,当年的“大考”便会有几位当地人高中前三甲。 民间的传说,人们听听也就作罢。但如今的白塔,每逢中考、高考期间,都会有成群的燕子飞临确是真的。一排排飞燕,和着“叮当”作响的风铎,往往成了夏日太谷的一景。如今的山西人,提起太谷自然知道,太谷中学、太谷二中等,都是人才辈出的三晋名校。 吴三桂糯米充饥验白塔 无边寺白塔,为全国八大白塔之一。进入塔内,人们会发现,这儿供奉的为水神。这一点,也正与白塔初建时,当地人为避水患相吻合。 太谷县文化旅游局局长任丁文告诉记者,塔内,原本供的是空望佛。空望佛原名田善友,他好济世救人,在社会上打抱不平,人们便尊他为佛。“文革”时期,供奉于白塔内的空望佛被毁。后来,人们念及建塔的初衷,便从太谷县阳邑的水神庙里,将水神“请”至此,以图保护太谷这块风水宝地。白塔内壁,原是元代壁画。但因年久剥落和重修时抹掉许多,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白塔历经风雨、灾难,白色依然不减,据说与塔身外面是用糯米糊状物涂刷有关。任丁文谈道,白塔整体为砖木结构,但外体确为糯米结合胶状物所刷。这方面,在我国的许多白塔的建造上,均有体现。说到太谷白塔为糯米所造,也有一段传说。据称,当年李自成攻打吴三桂时,吴曾逃生至此。当时,人们痛恨他的残暴,不给他吃,不给他喝,也无人给其提供住所。情急之下,吴三桂躲到了无边寺的白塔内。那些天,吴三桂困了,就在塔内休息;渴了,从院内的井水掬口水喝。然而,再能坚持,没有食物也难以度日。后来,他饥饿难耐,想到了白塔是用糯米所做,便用军刀将塔壁一块块刮下来。谁知,所刮的物体还真能食用。以此,吴三桂躲过了后面李自成部队的追杀,得以继续他的逃亡生涯。 如今,人们走进塔内,沿着木质结构的楼梯而上,有“步步高升”的感觉。站在白塔上,人们既可以看到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的故居;也能一睹被誉为“华北一支笔”的赵铁山书画院;再向远处,则是太谷县境内的“凤凰山全景”等等。 殿殿有奇观,处处有传说 无边寺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27米,东西宽27米。寺院前后为三进院落,规模完整,布局严谨而疏朗。 无边寺虽小,但知名的不只白塔。来到寺前,迎面是一洞形的山
门,东西则是两个偏门,称为“晨钟暮鼓门”,即早晨开东门,日暮黄昏时开西门。按照规定,中门是在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时,只有住持和贵宾才可以走的。 步入寺前,人们会看到,这儿的正门开得很低,走进去有阴森、神秘感。而一旦进入寺内,眼前豁然开朗,这正象征着“佛法无边,心胸开阔”。 寺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献殿,献殿前的一棵树属唐槐。这棵树主干都枯死了,但树皮上生出的枝条,仍旧会在每个夏日,给人们托起一片凉爽。据说,孔祥熙小的时候,就在当时设在这儿的福音小学就读。后来,他曾不止一次向蒋介石提起,在山西老家的太谷白塔院内,有一棵槐树,“那可是我的宝树”。 民间传说,孔祥熙还在树底下捡到过一包金条。事情真否,人们已难以考证。但无边寺所处的隔壁为山西总商会的旧址确是实情。清末、民国年间,太谷县一带,有钱人家特别多,当地被誉为“小北京”“金太谷”“旱码头”“中国的华尔街”等。因此,人们谈及孔祥熙拾金,都认为极有可能。 献殿前,是一对通体琉璃的狮子。琉璃狮造型别致,形象传神。须弥座下刻着的“福、禄、祥、祯、寿”,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这对琉璃狮,为明代物品,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两个狮子本在太谷县南关关帝庙,“文革”时被人藏于文化馆地下,才得以保存了下来。1979年,太谷县文物管理所成立时,这对狮子被迁到此处。 献殿四面为大红的木柱,瓦却是黄色。这一颜色,与慈禧太后有关。传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南巡西安时,曾在此留宿一晚。虽只有一晚,它也算是临时行宫了,所以瓦上用上了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的黄色。 朱红柱子四面,是“八仙过海”的图像,珍稀的彩绘,结合献殿内的斗拱、梁檩图案,都承袭了明清彩画的技法。献殿是过去的称呼,现在
人们因它四周没有墙壁,而称作“四明厅”。厅内东面,摆放的是迄今为止全国寺院中最大的一口钟,重达2500斤。“四明厅”西,则是一面大鼓。 无边寺内,寺中建塔,塔中有寺。献殿之后为白塔,绕塔而过,即是天王殿。据考证,该殿建于明朝,当时,由于战乱频繁,木材紧缺,人们便采用了大跨度平梁结构,即减柱造的建筑手法。所以,一般殿宇有四根柱子支撑,而这儿的天王殿只有两根。 穿过天王殿,后面是一组群雕——渡海观音,讲的是观音菩萨为十八罗汉所护持,普度苦海的情形。 无边寺后院,西是地藏殿,东为菩萨殿。据白塔景区的文心女士讲,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倪萍正在这个院子里拍电视剧《美丽的事》。当她得知发生地震后,立即来到观音殿,点了三炷香,祭拜起了观音,希望一切平安。当时,倪萍祈祷一番后说,现在自然灾害太多了,“我就祝大家平安吧!”说着,她神情凝重地写下“祝你平安”这四个字,如今即挂在白塔院门口的墙壁上。 幅幅精彩的封神榜彩画、形象逼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的十殿阎君、构思巧妙的八仙过海等等,走在无边寺内,殿殿有奇观,处处有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