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积善金塔

发布时间:2019-11-04 09:26:06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古塔层数为何成双?●鸽子为啥不落塔身?●塔内佛龛有何秘密?  地处太行山之巅的陵川县,与晋城市区相距约60公里。而陵川县西河底镇,正好处于二者之间的丘陵地带。“积善村怎么走?就是有座古塔的村子。”1月28日上午,记者由晋城市区驱车来到西河底镇,打听去积善村的路线。“我就是积善村的,我带你去吧!”在西河底镇集市上,一名刚买了年货的村民热心地给记者带起了路。沿着平坦的公路向西行驶了三两公里,从平缓起伏的丘陵高处向北放眼望去,一座规整的村落尽收眼底,村子中央,一座砖塔巍峨高耸。“这就是积善村,那座塔就是积善塔。”到了村里,带路的村民临下车前,还热情地说,“要看塔,

\

我给你喊人去。”  在众多史料中,“积善塔”名为三圣瑞现塔,创建于隋初,再建于金代。2006年,这座14层的正方形叠涩密檐式砖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有正式名称,可村民却更习惯称三圣瑞现塔为“积善塔”。如果在西河底镇方圆几十里内找三圣瑞现塔,村民们多数会摇头不知。  古禅寺内一古塔  高大的古塔近在咫尺,但如无人指路,想找到通往古塔所处的寺院入口,却并非易事。  在村口稍等些许时候,搭车带路的村民喊来了古塔守护人——57岁的村妇卢小鱼。拿着一串寺院钥匙的卢小鱼很是善言。2012年,村里安排她和59岁的丈夫一起守护古塔。当天,恰巧其丈夫到镇上买年货,留在村里的卢小鱼就成了寺院的“值班人”。  在卢小鱼的带领下,踏着还未融化的积雪,穿过村里几条弯曲小道,记者终于来到一座寺院山门前。  坐北朝南的寺院十分独特,竟有两座高大的山门。山门前各立一块照壁,使寺院出现了东西两个入口。东山门门额上写着“昭庆院”,西山门门额上则书“古禅寺”。  卢小鱼用钥匙打开“昭庆院”上的铁锁,倾身推开沉重的院门。虽说从外观上看,寺院山门分为两门,进入后才发现,原来“昭庆院”与“古禅寺”是一处完整的二进式院落。院内有过殿、后殿、耳殿及廊庑等建筑,从风格上看,皆为明清所建。  靠近“古禅寺”山门西面,有一道水泥修砌的月亮门,与寺院风格显得很不协调。“这里曾经是村里的小学校。”卢小鱼说,“抗战时期,还是后方医院。”  跨过月亮门,一座“身材”匀称的砖塔高高耸立。仰头细数,塔身共14层,高约30米。三圣瑞现塔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6米,第一层为塔室

\

,为平座的砖墙砌筑。塔门南开,门框是用石灰岩制成,上面刻有龙牙蕙草。塔室外墙上部,有用砖砌出普柏枋,普柏枋上的斗拱亦为砖刻。据晋城市古建筑专家、晋城博物馆馆长张广善介绍,这种形制同汉魏时期石窟寺上所刻斗拱形似,栌斗上横出一拱,拱上置三个小斗,每面四朵。斗拱上有两层菱角牙子,之上为叠涩式出檐。在塔的二层、五层也做砖雕斗拱,为把头绞项造,每面亦为四朵。  从第二层起,塔身的每层叠涩出檐开始回收,层高骤减,遂成叠涩密檐式。由于塔身每层出檐深度往里作不等量的递减,从外观上看,塔身四面呈抛物线。古人对塔身细致的造型处理,使比例瘦长的塔虽高挺,而不显得尖削,整体外观显得美观优雅。  太行山上“小雁塔”  卢小鱼笑称三圣瑞现塔是座“仿古”建筑。原来,这座金代古塔确实是金人在隋塔的基础上重建的。  张广善说,昭庆院初建于隋,原名古禅寺,金代重修后,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被金世宗完颜雍赐名昭庆院,并沿用至今。在塔内第三层北墙上方,嵌有一块石碑,名为《骷髅和尚记》。据碑文记载:“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舜都骷髅和尚行化至此,曾从昭庆院西掘出一只石龟,中藏肉髻珠一粒,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腹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于是骷髅和尚便将旧得舍利和石龟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工程告竣。”  由此可以推断,三圣瑞现塔创建于隋初,为藏舍利之用,后再建于金。“这座古塔是在隋塔基础上重建的,所以保留了许多唐代的风格,远远看去,颇似西安的小雁塔。”张广善之言让人茅塞顿开:“所以有人称这是太行山上‘小雁塔’。”  说三圣瑞现塔有隋唐建筑风格是有根据的,因为该塔为典型的密檐式塔,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宋金时期晋城古建筑,除了木结构古建筑外,砖石结构也有过极其辉煌的一页。这座古塔就是这一辉煌时期砖石建筑的代表。”张广善说,该塔是晋城范围内历史纪年明确、渊源清楚、现存最早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在他眼里,这座古塔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宋金时期晋城宗教建筑的辉煌,通过追根溯源,还能感受到隋唐时期逝去的韵味与辉煌。  塔内玄机重重  “知道这些鸽子为啥不往塔上落吗?”进塔前,卢小鱼突然指着低空飞翔的群鸽说道。  成群的鸽子悠闲地或在过殿、耳殿筑巢,或栖于仿古的水塔之上,却没一只鸽子飞到三圣瑞现塔上。这个奇怪的现象,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卢小鱼的解释却很简单干脆:“说明塔有灵气啊!”  然而,让人疑惑的不仅于此。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从正门进入塔内,经过仅能容一人通过的狭窄过道,进入塔内,正对的是一尊佛龛,镶嵌在塔内中央。来到佛龛前,卢小鱼指着地下方砖大小的方孔说:“这里原来是口水井。”她说,可别小看这口水井,在积善村正南方距古塔约300米处有两眼水井,村民们如果在井边打水,在佛龛前这个方孔内,便能清晰地听到大井里的水声。多少年过去了,这个神秘的现象依然无人能解。  三圣瑞现塔从一层塔室可沿梯道攀登至三层,三层之上则中空至塔顶,而向上攀援之路,只有靠内墙上的脚窝。从三层仰视塔内,像是一口倒悬之井,空洞直达顶端。塔正面各层均有通风窗口,头伸窗外均可仰视和俯视,三层、五层可在四周迭檐行走,塔内可循层攀登而上。  村名源于积善  根据史料记载可知,“古禅寺”“三圣瑞现塔”及现寺名“昭庆”都是自古有之。这足以说明,积善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而村内现存的大量古建筑也正好印证了悠久的历史积淀。  在昭庆院的东面,有一座山门斗拱已经坍塌的古建筑。从现存石碑来看,这是一座名为“遇真观”的道观,始建于元代。全真弟子为纪念成吉思汗与长春真人的“历史性”会晤,于是在陵川县建“遇真观”,以弘扬全真教合道、佛、儒三家思想为一体的理念。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时,诏令在全国30个州内立30座塔,以供奉舍利。从这一历史背景来看,三圣瑞现塔应当是当时修建的30座塔之一。而“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腹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的记载,也恰恰在修建时间上相吻合。也可以从当地村民称古塔为“积善塔”的细节来推测,“积善”建村是在建塔之后。  塔名为何要随着村名而变更?  《周易》有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能将“积善”作为村名使用,很容易让人与“净土之地”联想到一处。  积善村现有村民1700人。卢小鱼说,村里的郭、卢、姜三大姓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积善村村民为何将历史悠久的三圣瑞现塔,称为与村名有关的“积善塔”?原来,积善村原名“大宋村”。相传,古时的“大宋村”西北山岭一带松林茂密,又是晋豫客商来往高平、陵川等地的交通要道,于是成为歹人强盗出没,劫人钱财、夺人货物之地。为了保护过往客商的安全,“大宋村”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在村口设岗,夜里把过往行人安全护送出境。过往商客感恩“大宋村”村民,高赞此举为积德行善。久而久之,“大宋村”逐渐让人遗忘,反被“积德村”“积善村”取而代之。而三圣瑞现塔也顺其自然地被称“积善塔”。  古塔层数令人费解  塔是佛寺里的重要建筑。正源于此,塔在寺院中的位置是很有讲究的,一般置于佛寺的正中。可三圣瑞现塔却位于昭庆院之西。这是历朝历代对寺院进行修缮时,导致了塔位置的“偏移”吗?这种推测从寺内现存的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的《重修昭庆院碑记》的两块石碑中,无法找到答案。这或许是后人永远无法解开的谜团。  围绕古塔产生的谜团接连不断。为何该塔起名“三圣瑞现”?所提到的“三圣”是哪“三圣”?“三圣”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东方三圣(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南海三圣、华严三圣(即释迦三尊: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娑婆三圣(释迦牟尼佛、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多种不同的称呼。  在三圣瑞现塔的一层塔身底座,东、西两侧各有一龛石刻佛像,造型均为一佛二菩萨。有人认为石刻上的“一佛二菩萨”是“东方三圣”佛,也称“药师三圣”,即药师佛、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不管如何解释,塔名之“三圣瑞现”肯定与以上诸佛有很大关系。  观赏三圣瑞现塔后,最让游客疑惑的是塔的层数。国内现存古塔层级多为单数,为何积善村的古塔却是14层?“佛塔在印度本来就是以双数为单位的,塔身的层数应与塔刹上的相轮一致。按佛教真谛三藏《十二因缘经》规定,相轮为八重,为双数,那么塔身也应该是双数。”张广善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认为,佛教传到中国后,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八卦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所以在后来建塔时就将相轮与塔身都变成以单数为主了,“而把塔身建成偶数的僧人,或许正是那些坚持佛法教义的高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