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许多禅师的法名与高山、雪有关,这是因为禅师通常会选择严寒的环境修行,来坚定自己的意志。相较之下,今日我们的修行环境较祖师舒适,如果我们把祖师这种苦修的精神作为标准,会永远感到惭愧,激发自己见贤思齐的心,发愿努力精进。
我们熟知的许多禅师的名号,并不是他们的俗名,而是法名,一般是由弟子尊称的。这些法号通常就是禅师驻锡的山名,常常映现出他们道场的严寒环境。我们很少会看到夏天有关的法号。冬天,以下雪为征,显现了禅的精神,然而夏天的精神是非常的不同。天气热,我们容易打瞌、昏沉,但是天气冷,尤其是在山上,很适合禅修。举几个例子:有个禅师,法号「雪峰」,另一个叫「雪窦」,还有叫「雪溪」、「雪岩」的。这些禅师专找雪很多的地方去修行。
或许有人在山上修行不得力,想着:「待会或许休息一下,到山下走走吧。」不过要是外面大雪连天,所有的路都被封死了,如果还冒险外出,可能会跌到山下摔死。在这种时候,即使你不想打坐,还是得打坐。而且当四面八方都是雪,仅哪儿都去不了,连吃的东西也没有,只能吃雪。
置死地而后生
藕益大师在九华山修行的时候,有一次遇到一场暴风雪。因为身旁可吃的东西不多,穿得又单薄,又冷又冻。他瞥见有棵松树上结了些松子,但吃了松子以后,身上还是冷。所以就用样子的壳,起了个火。然后,他开始打量这雪什么时候会停。情况看来不乐观,而且可吃的东西最多只能再维持一天,他心想:「我的时候到了,我大概注定要死在这儿。」原本他还冀望找些食物来充饥,再找些衣服御寒的,但一旦接受了自己即将死亡的事实,他什么都不想吃了,身上也不觉得冷了,就坐在那儿,等著被冻死。然后就真的一动也不动了。
过了几天,有几个人经过,看见他在那儿打坐,就说:「嘿!你在这儿做啥?好一阵子没看见你啦!」一听到这几句话,藕益大师睁开了眼睛,说:「怪了,我还没死呢!」
另一个苦修的例子是虚云老和尚。有一次他在路上碰到了一场大风雪,没有东西吃,又害了病。随后他到了路旁一间矮小的破房子。这房子只剩下四面墙,没有屋顶。不过,他还是走了进去,靠著墙边的小雪堆坐着。就像藕益大师一样,他也是坐下来等死的。地上的雪愈堆愈高,最后把他整个人完全围了起来。不过这时候,他早已入定了。几天后,一个乞丐路过,把路上的积雪扫开,看到有个人坐在那儿。这乞丐立刻从墙上抽出了稻草起火。接著拿出一口锅子,溶了些雪在里边,用他带来的小米,煮了一锅粥。虚云老和尚感到热气,回过神来。看到有人正在煮粥给他吃,而他并没有死。
在东初禅寺,我们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冰箱里有很多的食物。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将要死在这里。那种感觉在这里是永远不会出现的。事实上,在中国禅宗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祖师的修行环境,像我们这里这么舒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祖师这种苦修的精神,作为标准,我们会永远感到惭愧。我们会清楚知道,自己还不够用功,决心还不够坚定。
有些人必须先吃苦头,才能真正开始用功。没有吃过苦,他们的修行完全使不上力。这种人要受苦、受磨难。千古艰难唯一死。修行人如果受苦到随时准备要死,在修行上就很可能得力。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