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第四卷)

发布时间:2019-06-26 11:09:39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第四卷)

第四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

下明于十七跋窣睹等中述其要事(跋窣睹是事)

若是旃荼罗唱令及酒舍

淫女王宫处此五非行境

外道诸典籍习读将为胜

及数犯罪人所食皆成毒

常应读佛教是恶道良医

开许读外书为欲知其过

一切智言说美妙多譬喻

岂如外道论无理言粗浅

多畜诸器具雕饰皆不许

若画坐床足斯皆外道仪

苾刍身老病若乘舆随听

杖络及皮衣斯皆在开限

无由帝释请遂开于浴室

并勤定诵人咸听小食饭

不注于眼口亦不香薰衣

不画伞皮鞋揩爪令光净

伞盖有二种叶作苇竹成

若至村中时不应正持入

若作于伞柄应与伞盖同

欠呿开口时应将衣手掩

有缘须笑时不得露龂齿

赞咏大师德说法时非过

不得长作声宣唱牟尼典

读诵宜依法随处勿相违

若学赞德声应在于屏处

为宣扬正法不应生染心

苾刍及尼等五众许安居

若至夏罢时五众集随意

苾刍苾刍尼一切戒须学

求寂求寂女受十戒应知

不独在道行亦不独渡水

不故触男子不与男同宿

不为媒嫁事不覆藏他罪

是名为六法正学女应知

金银不应捉不除隐处毛

亦不掘生地不断于青草

不得不受食及以残宿食

是名为六随学之经两岁

上座于日数分明须忆知

授事在众前日日当陈告

可于六时中月半减一日

减日成其月至六成一闰

如其王作闰月数有参差

苾刍应可随由王有势力

洗手洗钵处若作曼荼罗

不似日月形及似塔形势

苾刍涉路去若过神庙堂

入弹指作声伽他说佛语

若至神庙所不应为损益

苾刍若违教便招恶作罪

苾刍等五众不供养天神

自作若使人亦得恶作罪

若有余因缘许香花祭食

不得违时俗损益不应为

事佛之善神随情应供养

于诸大经内遣作皆无犯

于诸有情类常拥护行慈

由有慈悲种不生于苦趣

爱敬天神者常好为供养

世间皆共然由贪生死乐

皆求世间果由是祭邪神

恼害杀众生引他归恶趣

先已归依佛转更事天神

供养获果少不知尊敬处

破戒着袈裟欺弄苾刍像

无惭啖人食事同刚火炭

应写律教等流布能生福

忘念者令忆自身兼读持

苾刍入浴室须揩身体时

应令敬信人勿使不信者

诸有持戒人不供破戒者

不可令师子承事于野干

此是佛法刺正教中死尸

共住及随行皆成不应法

亲教轨范师及父母有病

假令是破戒悉可为供给

父母老贫病乞食半相供

由斯有大恩是故应瞻养

见有阙乏处随事皆供给

乃至涂足油洗沐令身净

苾刍若用甎唯得揩踝足

余身分不许若为病皆听

不三画插梳及带于咒线

应系于左臂为治病开听

如其病除愈应安柱孔中

医人若遣为香涂身不犯

若以香涂身不应出房外

勿令他嫌慢增其不信心

若有净信者为福施香泥

应涂户扇边嗅之能益眼

净信以香泥涂摩苾刍足

为福宜应受去时当洗除

必有妙香花苾刍欲得嗅

意欲令明眼不应生爱心

听持铁钥匙为防衣药故

勿兴烦恼意辄捉打众生

大众及别人持印皆听许

铜铁木矿石甎锡等应为

别人髑髅像或刻为白骨

大众法轮形此是作印相

凡食小香果皆须待核成

欲令其福增僧伽果须熟

不应临水镜爱心观面像

为病念无常照时无有过

不自断生支亦不甎石打

宜将不净观洗除淫染心

洗足盆内高其形如象迹

竹及多罗叶二种扇应持

若欲除蚊子五种拂随听

枝梢劫贝[卄/毦]麻毛并破帛

若须上高梯应结裙下缘

苾刍不擎重应觅俗人持

苾刍之仪式皆与俗不同

用梳等搔头是事咸不可

若发有尘垢头痒手揩摩

或时将故衣此等皆无犯

寺后西北隅安置大便室

及以小行室皆须店门扇

西北角下房安大众瓶水

此据门南向余面准应知

若见诸俗人及老苾刍啑

应云久长寿不言便得罪

大者见小啑应告言无病

小者于尊年即须云敬礼

凡是啖食时及便利未洗

或一衣在道或立秽闹处

或复食虽了口犹未澡漱

斯皆不礼他亦不受他礼

若于旦起时齿木未净口

礼他及受礼并皆招恶作

见行遍住等皆不应礼拜

佛及大苾刍唯此二应礼

于斯圣教内有二种畔睇

一谓以五轮二乃搦其腨

持戒者不应毛绳系蛇项

如其不肯去方便好应驱

应可用软绳徐徐系项弃

宜安崄丛处勿对于众人

如是于鼠等皆可兴悲念

系放无令害殷勤善用心

护戒者悲心蚤虱常存念

置故衣毡内应安孔隙中

若其除壁虱可安青草中

随其乐处行勿令生苦害

油器有三种大者受一抄

小半抄余中随情可持用

道行为法语或作圣默然

住息说伽他宿处诵三启

听持三种绳长百五十肘

短百肘余中随处应当用

如其井池浅或可水平流

长短任应持或时全不用

若为苾刍尼演说律仪教

中间应幔障异斯便恶作

不取贼遗物应可善观瞻

多人共委知设取无愆过

苾刍若种树拟充僧果园

守看经五年去时须嘱授

苾刍不咒誓若作似妄语

亦不赌衣等博奕匪尸罗

苾刍见女人若有染心起

或女生染意住处舍应行

若见苾刍尼为来听法故

不可遣其立与物令安坐

应与甎木枮及草稕褥子

唯此令尼坐余物并不应

尼来至寺中应与其卧具

令用中下者上物无宜与

苾刍苾刍尼相对不说罪

由于所犯过愧耻难陈说

苾刍尼有疑于罪应为决

尼须起尊敬勿生轻慢心

尼入僧寺时至门应遣问

报言无过者随意令其入

欲居兰若人应先善三藏

日月星行次皆应分别知

若在兰若住应畜油等物

他索可相供令贼欢喜故

先是工巧人调度不应畜

医及解书者针笔等听持

苾刍住兰若应可务精勤

出家勤最初懈怠便招罪

纵使行精进正法亦须求

离此见不明失信乖修习

若离正教授无宜习定门

能发狂乱心损害禅支路

于其所住房香花等芬馥

床服咸应尔异此心难定

僧家营作木不可持烧染

若是曲烂者许用在无伤

若为他解劳应须观轨式

彼人有伴属勘问乃相容

若见有女人水火等漂害

苾刍应拯济由悲故非犯

若有人来问云何活命缘

苾刍随事教勿使违时俗

若于寺门下或在房檐前

若有女人时苾刍不应住

已于五欲境舍之而不爱

是故常用心念住勤修习

三世诸如来独觉声闻众

皆依此道去能至涅槃城

弟子观师德方可请为依

师于弟子边问知应摄受

两人随有过彼此并招愆

为斯俱用心殷勤好相察

师须戒行全瞻病不吝法

随时常教授当求如是师

弟子亦具戒勤策性柔和

恭敬于师长禅诵无违阙

有缘自行去或复见本师

入外道归俗斯皆失依止

又复随一人作舍依止念

此即名为舍进否善须知

呵责门徒时不可便驱逐

权听寺内住若改命归房

说有五种呵不语不教授

不受其承事遮善品舍衣

呵责及受忏皆须准教行

此二若乖违俱招恶作罪

懒惰无孝心粗言亲恶友

于师不恭敬斯人勿忏摩

若摈于求寂随将上下衣

并与滤水罗师须善观察

若已受近圆应与其六物

必是难容忍随去不须留

若离本依止一宿不应行

仍除满五年善明于戒律

如其向余处缘开五日停

勤求依止师若无不得住

宜于彼师处应为洗摩身

或染或缝衣斯为弟子法

轨范于作业知量可应为

养护起慈悲不应令过分

教读依止师报恩俱给侍

然于二人处恭敬有差殊

若无教读师在处住无犯

无依不应住依止倍存心

虽断烦恼尽复善闲三藏

若未满十夏仍须伏依止

去师两驿半半月一度礼

此半八日礼同处日须三

若于后夏内依止师身亡

宜应自守心更互相监察

若至三月满处无依止人

第二褒洒陀不应于此住

既为随意事勿更褒洒陀

大圣顺时开即名为长净

更互相教示随意圣遣为

常开长净门对治众罪业

寺中有客至主等或时多

十四五参差应随主人作

若处客来多旧住人数少

主应随彼客共为褒洒陀

僧伽不和合对一人守持

若一人亦无心念应言说

如是作守持苾刍衣及钵

并舍为分别兼舍请应知

大众若和合得好人共住

理应许说戒心念亦随听

必若难缘生有事开心念

应知随意事准此亦应为

大众可同心应共作随意

异此应须唤同行者为之

将去随意时可有七八日

应为告白事令使众人知

坛场应秉法界中或出外

一界不别住众事悉应为

二十十或五及以四苾刍

有此四僧伽随应秉诸法

不得以世尊添彼僧伽数

佛宝殊僧宝秉法者应知

出罪须二十近圆十人等

满五应随意四为褒洒陀

若处秉羯磨白等如法成

名住处应知异斯非住处

苾刍不哑默口应宣法言

是外道愚痴诱诳诸无识

苾刍安居了三事应随意

如不作此事无难不应行

虽有见闻疑别遇难缘起

为护于身命越海亦须行

若有王贼等乐闻苾刍戒

难缘应为说无难不应为

贫人有信心富人无信敬

殷勤乐闻戒世尊开为说

苾刍善三藏法师及病人

众中最大者咸应放知事

闻有明三藏远从他处来

鼓乐及幢幡应迎两驿半

大众鸣揵稚随力悉应迎

美食解疲劳请次宜应告

房舍及卧具常不在分限

给净人相供不差知众事

戒学佛所制僧制众同为

乍可乖众言无违世尊教

众意有多途虽立还复废

岂有能回改无二大师言

五月十六日应作前安居

六月十六日苾刍为后夏

但有此二日合作安居事

中间但空住不许作安居

苾刍三月内不许外游行

飞禽于夏时亦不离巢去

若至五月初逼夏须存意

可于其住处营饰等应为

既至十五日总收于卧具

差分卧具人应须具德者

于欲嗔痴怖众过并皆无

善知分未分此即应差遣

毗诃罗波罗应须告僧制

冀令安乐住勿使有亏违

诸人乐住者不应为斗诤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第四卷)

于此受筹人当须自审察

单白告大众今是十五日

僧当共受筹明作安居事

从上行筹已次可分房舍

及以床卧具皆从大至终

若近安居时当须善观察

所行乞食境无令事有废

若于所住处知有同行人

具德有多闻并淳善和合

不令烦恼起若起即能除

有此善伴处宜应共居止

病药并乞食斯皆易可求

无多淫女家斯名善行处

当于隐屏处蹲踞对苾刍

口说安居文作法应如是

我施主某甲侍人及作者

我今于此处作前夏安居

或云作后夏有破裂修补

我于此夏居余并同前说

若于此安居无法界外宿

现在无饶益来世受泥犁

若为寺等事并诸杂福业

制底众食缘及以出罪等

尼违八敬法为欲除其罪

或为下三众受戒等须看

若诸俗人辈有请唤等缘

苾刍察时宜须时应往赴

三宝及父母师主等有事

并诸病患缘皆请七日去

一日二日等乃至四十夜

苾刍应可去勿令前事阙

若有如法事察知非是虚

僧伽共许差随情可行去

仍于一夏中过半不在外

为斯但四十若过罪便伤

饮食若有阙医药复难求

全无供侍人去时非破夏

若处有八难及淫女黄门

并恶兽等缘行无破夏罪

若有罪恶人闻来破和众

恐为非乐事出去者无伤

闻彼斗诤人知是己亲友

不往谏得罪停无破夏愆

若共他作契向某处安居

至日不赴期苾刍招恶作

苾刍若守持七日或多日

在外如逢难便住者随听

若无有余缘留住经多日

辄违于本限得罪并破夏

结界有多途略言其四种

任现所须者随事今当说

大齐两驿半减此任当时

四方应置标山河树等记

可于前相中乃至于住处

除村并势分结大界应知

大众尽须集一人秉羯磨

白二无差[歹*牛]斯名结界成

又为不离衣依界秉羯磨

欲令安乐住元由老病缘

虽复离三衣界中别处宿

除其村势分随处任游行

于前大界内欲作小坛场

应为白二结先须解大界

若欲结小界置标相同前

名曰曼荼罗于斯任秉法

先结于小场次结于大界

依如是次第结界者应知

众咸死转根或时俱舍戒

或尽出界外明相过不还

或时为白四大众同心舍

有斯五种别舍大界应知

凡欲结诸界标相复须知

一树应两标分半为其界

或时以一树为其四界标

四分各相当五分便不许

向下两驿半向上数亦然

齐山顶树梢或至篱墙上

种种庄严具皆悉在随听

莹饰大师形令施福增长

不许安耳珰及以足鸣钏

斯为女人饰勿累大师形

欲使众人散鼓乐可潜声

供具悉应收无令有亏失

或时大众集諠闹出高声

不知时至中应鸣蠡击鼓

若分亡人物众大卒难为

十人为一朋或至百千数

各分取大段随人更细分

得分未分时若死须分别

分竟身方死物入四方僧

若未细分时当朋人合得

有请苾刍处并唤苾刍尼

食罢与施时持财安众首

此应为两分或随施主心

饮食可平分佛亦咸同此

苾刍分施物等分应与尼

式叉摩拏尼应二分与一

将欲圆具人亦二分与一

求寂求寂女三分一应知

若有多苾刍苾刍尼众少

应计人头数无宜中半分

若至大会日请像入村城

能令灾横除庄严为生福

遍洒康庄道严仪巷陌中

散花悬妙幡雅丽如天苑

栴檀及龙脑沉水香普薰

随风处处行闻者生钦仰

鸣螺击鼗鼓撞钟告四方

屯聚震鸿音听者生随喜

鼓乐无停息高声出云表

旃旐遍萦罗斯名大法会

大旗有五种鲸牛妙翅龙

师子画幡旗咸持以供养

人众皆陪从法俗两相依

如是胜庄严引导如来入

由佛入村城敬心兴供养

八部天龙等能除众毒恶

因斯获财利大众卖应分

准价上座知善观其好恶

若有所须人随情当上价

还价未了者无宜着此衣

敬持妻子等三宝随一施

不可为作价当随施主心

歌舞伎乐处苾刍令作时

诸有护戒人不应言汝戏

应告言贤首汝可好用心

供养于大师勿生于懒堕

窣都波挂幡不应将物钉

元初兴造日安橛在随听

塔上然灯供苾刍不自升

有缘须上者应可令求寂

余人无可求香水洗双足

苾刍应自上供养大师心

造寺三五层香台或五七

或可随情作小寺五三房

略论处中寺于东西两边

三层各九房房中宽丈二

后面亦三层上取三房地

中拟安尊像檐前不废行

或可此檐前从地为重阁

随安大尊像每日设香花

前面两房地从下作门楼

门在下层间小作应牢固

入门于一角阁道上三层

出上并平头四边皆绝壁

尼寺限三层香台随至五

寺中房轨则准苾刍应知

佛像形亏坏尊经字灭磨

拭却可重修令其更增胜

制底尊仪影新坛足不蹈

必有缘须过可诵圣伽他

苾刍乞食时有人无简别

佛想唤为佛持物而相施

苾刍应问彼详审观其意

汝唤我为佛为是两足尊

汝唤为法者为是尽苦法

汝唤为僧者为是真圣众

既问决知已随彼所乐情

施者应受之此皆无有过

假令唯一尼受请向他舍

行初留一座为拟苾刍来

苾刍应此座求寂亦宜居

不解愿伽他苾刍尼为作

若无执事人随缘诣村落

获利应须寄得人方遣持

上明诸杂缘多是生存事

下论身死后焚葬事须知

苾刍身既死告众鸣健稚

须唤舆尸人柴薪用僧物

香花幡鼓乐送至焚尸林

亲识及门徒愍念相随去

善亲应可烧薪火须丰足

助以旃檀等随有灌酥油

身疮若有虫埋时勿令损

或安于露地草叶覆其身

一一身躯内八万种虫居

随身共死生虽烧亦无过

应持上下衣覆尸令好密

自余衣钵等准法可应分

烧时随处坐略诵无常经

三启用心听各须生厌离

诸行尽无常缘生法皆灭

刹那不暂住如露被风惊

遍观诸世间无有长存者

咸趣无常海共被死波漂

四大坚性等此不可迁移

生者必无常死王威力大

无常不简择善恶戒多闻

一种皆归死不论凡与圣

诸佛及缘觉声闻弟子众

尚舍无常身何况诸凡夫

如斯法诵已方说特崎拏

还归洗手足制底行旋绕

或可连身洗更复着余衣

去时持故衣勿损鲜花服

诸行无常等牟尼之所说

行思归寺中当息悭贪想

所有诸衣物应随阿笈摩

佛子共平分作法如常制

揵稚诵三启礼制底行筹

及为羯磨时五时皆得分

不应众未聚辄共分亡物

上座及行终应行其两分

作斯定记已然后共分财

设后客人来不应与其分

我死方持与悭心作此言

准斯无决情死后宜归众

决情无吝意生存现付与

随心施别人此等成依法

俗死多悕望出家不合然

如为顾恋心是日增生死

若苾刍身死自他财杂乱

宜应将钵等置在于僧前

观知是亡物即应如法分

所有诸宝等准教而处分

苾刍身若死还合苾刍分

当时无苾刍尼众应分取

苾刍尼若死苾刍尼合得

如其尼若无苾刍应作主

俗舍苾刍死无僧由俗人

宜可与先来俱来与求者

两人俱并乞斯应与二人

或随施主情与者宜当受

或时近多寺此家苾刍亡

随其头所指合得亡衣钵

苾刍负他债忽尔卒身亡

应须细问知众用亡衣与

若是知事人为众取他物

应将众物与还债善筹量

凡是知事人向他边取物

宜应告上座保券可分明

送死幡衣等持来施苾刍

受取理无伤令其福增长

若彼情生悔还来索此衣

苾刍应尽还勿令忧火迫

被举共好人同居随一死

亡衣好人得举者不应分

若无持戒人被举有人死

虽举未蒙解宜应共分物

既有明书券出物与他人

为众若身亡众应依契索

合入众与众制底亦皆然

堪王送与王仍除刀箭等

应用此等物作刀子及针

余并现前分本物非分限

若人宣一颂依佛所说经

由法语得财此物宜应受

牟尼有二法教及证应知

教是阿笈摩施法应请分

安居若过半便有舍戒人

此际苾刍亡应与其人分

造佛窣睹波苏迷卢等量

四畔基牢固乃至安宝瓶

轮一二三四如次果应知

凡夫具德人瓦头为制底

若作佛制底轮盖无定数

过千妙高量获福乃无边

独觉麟喻佛不过十三槃

于彼相轮头宝瓶不合置

制底中安佛两边二弟子

余圣次为行诸凡应在外

次明看病事更互可应为

药直若贫无僧物宜当与

若病人来乞洗钵盛净水

应诵佛伽他三遍存心咒

苾刍为受药持将与病人

如其授者无自取亦听服

不应就病人教化取衣钵

假令虽舍施大众不应分

施者及受者教化者情贪

三俱非净心此不应受用

病者若乐欲供养于佛僧

应用好衣等守持粗恶服

若彼贫无物教化可应为

随情施少多令其信增长

乃至一盘花或可持瓶水

应随病人语供养使心欢

若于己财物悭心苦难舍

宜应用心劝令彼供三尊

或可瞻病人为舍衣钵等

令其睹供养引生檀施心

若于资具内有爱着须舍

当于戒德人随情施衣钵

苾刍虽持戒爱钵至身死

还生自钵中受恶毒蛇报

若患痔漏等勿使不信人

造次辄行医割除令苦恼

如其疗痔病药咒可应治

无医为处方不以爪甲截

若无看病人无弟子及药

大众咸供给药乃出僧伽

必是孤独类全无供侍人

合众并应看或可为番次

若患疥癞病勿污僧床褥

宜将厚衣替咸用己私财

檐厅及门屋大小便舍中

不应看病人可居安隐处

造寺主身死被禁或他行

于斯住五年虽贫不应弃

更可于五年与近寺同利

别为长净事守护不令亏

看守满十年若心不乐住

宜将卧具等移安近寺中

宜应好闭门随情向余处

苾刍如乐住任意可应居

他寺所寄物他索即应还

必若有余缘受用诚无过

施主有先心施此非余处

回将与他寺宜应强夺来

若着僧衣服及自上价衣

不应浣染等福增无损故

若于雨雪时不应安露地

无宜着此服入不净室中

若其过初夜卧具不应分

必知长久停宵中亦应给

应随老次第与床并坐枮

当留一所房与客苾刍住

纵在阿兰若随老乐应分

地树及丛林准次皆分给

设居于静林亦须留客处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第四卷)

为护其衣钵异此遂招愆

若在于迮处肘地应分卧

瓶水及齿木药杂器皆分

有意欲他行戾须净扫拭

如其故令坏恶作罪侵身

正值分房际不嘱便外出

更令依次行虽啼不应与

卧具及饮食小者共平分

花果等亦然大师法恒尔

若彼身重病不乐出本房

乃至未差来放免其分次

若见僧房外卧具露地安

应可持令入老病令人举

见大众卧具被火烧水漂

护身当救持不应为造次

先须出己财次出于僧法

后当持佛物是次第应知

先须请容许次可相时宜

方于三藏中随情问疑处

凡为教授者随行住坐卧

于此四仪中说法皆非犯

诸有受学人先须起恭敬

但除寝卧事余三不在遮

教授学人时彼愚心未晓

悲情善开喻百遍不应辞

苾刍举手打屋柱树及墙

斯皆有愆过智者不应作

臂上不安玔咒线任情持

若有所须时系臂无令现

若诵诸明咒不得敬余天

宜应礼三宝持外道咒术

不于覆钵家受饮食床座

亦不往彼舍为其说法等

必有净信心敷妙衣布地

苾刍应为蹈念诸行无常

但畜三衣者唯开一洗裙

若更畜余衣便乖杜多行

若诸麦豆等曾经蒸煮来

虽复尚坚生鞕种皆非犯

呕食出咽喉吐却净漱口

仍除先业力颈内有双喉

若有雕彩扇为众畜时听

苾刍所著衣不应同一色

若是乞食人随衣着[巾*句]细

于花果树下不弃大小便

寺角中阁道木作石不为

重病不礼他亦不受他礼

洗待身干已方可着余衣

或手拂令干或用身巾拭

若得花香物屏处随情嗅

能使眼目明令施福增长

孙陀利打衣寄与难陀着

世尊闻此事因斯制打衣

得他先打衣水洒柔方着

依旧光华者便招越法愆

知是贼所弃死肉有残余

甘蔗等同然对众无宜取

若以头背跨持物路中行

现苦已招讥当来更被压

若有贵价緂举置被虫穿

苦木叶余香裹末便不食

父母殁亡日遗言与苾刍

此物可应收宜将供三宝

身在他界住与彼苾刍欲

此作法不成仍招恶作罪

贵价高摄婆他施应须受

卖却同分取割破不应为

苾刍不见蛇被螫便命过

压时蛇复死为此卧观床

眠时不照床即便招恶作

不应令象马鸡雀斗傍观

若须其偃带是善逝所听

老病及风羸随情可应用

从斯住处去或复拟旋归

卧具嘱方行拂拭令清净

被他嘱授人应须为坚守

若还应即与存心为赏持

八日十五日晒曝看卧具

每半月常然异斯招越法

大小便利室及以众器具

先至宜应用不应随大小

若众家器物当其受用时

应与先借人无令废其事

上妙绳床座众许非别人

倚版为除劳僧私皆悉许

若大过三夏开听一座坐

如未近圆人曾不许同席

若于俗舍内别座不可求

设令亲教师许暂同居席

如有难缘事持众卧衣行

将者可应眠无怖还随次

若恐怖止息受用可如常

烂破孔穿时如法应缝补

必不堪受用乃至衬替衣

裂破作灯心或作泥填孔

如斯受用时欲使身安乐

复令于施主恒为福业因

别寺有定分余人辄来食

计价当酬直此不许分疏

僧祇卧具物记志宜须作

此是某甲施书字好分明

枮上更安枮苾刍重叠坐

黑耳恶作女被压向幽关

求寂有信心存情恭敬戒

常住之卧具此亦合同分

开皮卧具者不许在中方

俗舍坐权开用卧元非许

熊罴皮总许若坐并承足

边方并悉开以皮为卧具

金银真珠等希奇宝庄饰

并将象牙帖此名为大床

苾刍床上坐垂足不至地

此即是高床奉戒者应识

此二大高床苾刍不许坐

俗亦遮非许谓受褒洒陀

必是坚牢座两人容共坐

床亦许三人仍须捡新旧

必欲分财物或告或鸣稚

或可共行筹总告僧伽众

揵稚有五种所为事不同

任用在当时无违大师教

一度敛稚讫更不打一稚

此即是凶缘为表亡人事

作业三过敛摋打两下稚

如增一大稚是谓众常法

急难稚无定为欲警众人

若为警禅思应可摇鸣锡

客人将入寺门外洗手足

若处水难求宜将叶拂打

既入于寺中合掌就尊处

主唱善来已答曰极善来

主人随所有斟量为解劳

并设非时浆令彼心欢喜

无遑濯手足即问僧常制

闻已可随行还如佛亲说

旧住诸苾刍所为作制令

咸依称理教勿使恼众人

不得于如知尊极大师处

苾刍唤名族及以具寿等

小师于大者应唤为大德

大者于小年应命为具寿

既被众处分随力净僧坊

八日十五日鸣稚集弟子

大小便洟唾及以吐血等

謦咳或弹指再三令警觉

勿在生草上及于清水中

好树及净田无宜弃不净

身安无病苦不数食槟榔

为病乃无违苾刍应啖食

非时欲受用于诸果味中

虽不有开遮略教宜详悉

犹如日日中供身恒啖食

还须安眼药佛说遣常为

于寺内净地不可辄剃头

有病在随听了时须扫拭

若于剃发时必须依小大

若已下手剃唤起理不应

须发随先后次拔鼻中毛

手足爪方除须知其次第

苾刍剃发时不作牛毛剪

若有疮病者近处剪无伤

于三隐密处不许辄除毛

若有病时开报知同净行

剪爪如斧刃或可剃刀弯

甲上听除垢不合求光饰

若在兰若处发不过两指

二指便非咎城村不合然

凡剃发了时遍身皆净洗

有事便开许但须净五支

无俗剃发者应可在房中

苾刍若善闲为剃时非犯

晨朝嚼齿木或为说法时

及以食了时不作便招罪

齿木有三殊长须十二指

短便八指量此内总名中

随是何木条大如小指许

嚼头软成絮苦涩者为佳

齿木既嚼了刮舌须存意

铜铁赤铜鋀刮[金*畀]随乐作

若住村城内四中随一持

净洗用灰揩勿令生垢污

必其无此者用前所嚼木

擘破两相揩刮舌贫人用

齿木卒难得口齿终须净

三屑随时用权开亦无犯

前身作毒蛇今为长者子

出家因净口常须刮舌[金*畀]

既除其舌垢置地杀小虫

由此佛兴悲不许随宜弃

凡是净口时齿木洗方弃

无水揩尘土不然招恶作

蝇于齿木死食此守宫亡

黄[狂-王+由]啖斯终狗餐还命过

苾刍有三事宜于屏处为

谓是大小便及以嚼齿木

苾刍许皮履但唯开一重

不许作多重俗净方听着

踏时作声响纵净不应畜

为众在随听着时无有罪

若在严寒国冰雪满田中

此时开富罗着否皆随意

师子象马等五皮不合持

并及此诸筋不可将连缀

自余牙爪兽豺及猫狸等

不合用其皮由斯能作害

若在毗诃罗总不听着屐

得安便转室并开俗舍中

芒竹等为鞋苾刍不合著

脚有风血病须着在随听

若是无船处凭牛尾渡河

象马特水牛此悉非遮限

租田合取分耕业绝不听

守看宜用心无令损常住

险途逢难缘自亦持将去

寺中如有贼闹乱可应为

若在牧牛坊殷勤好看守

不应言谷将方便遣如常

求寂等持粮身羸须借助

勿令其手放举下并无伤

若其全困乏苾刍应为持

袋上系长绳可令求寂捉

贼来惊走弃或可渡河时

此即自收来食时无有过

将车载粮食险处恐摧辕

苾刍应共推仍须防轼处

船中谷食满触浅过滩涡

牵拔助舟人无宜触其柁

染衣须静日复非阴午时

好地不应为恐污生讥过

忽尔逢风雨尘惊恐污衣

可移檐宇中污处应摩拭

同法诸苾刍见斗宜应解

彼若不用语舍去不须看

破持戒信持俱持取闻者

同闻信少欲少欲有差殊

此二共斗时两言俱可信

可问极少欲二极乃无争

若因论法相斗诤遂便生

如其恶不除应须为舍置

合礼处相逢虽斗应行敬

大告言无病若违俱得罪

若入浴室时令人防守户

洗浴事未了少信勿令前

若用众杂彩绘画在随听

不得画众生仍开剪花叶

若在僧房壁画白骨死尸

或时为髑髅见者令生厌

大门扇画神舒颜喜含笑

或为药叉像执杖为防非

画大神通事华中现佛形

及画生死轮可于门两颊

画香台户扇药叉神执花

若于僧大厨画神擎美食

库门药叉像手持如意袋

或擎天德瓶口泻诸金宝

若于供侍堂画老苾刍像

应为敷演势开导于众生

温堂并浴室画作五天使

生老病死系其事准经为

若在养病堂画作大师像

躬持大悲手亲扶重病人

若于水堂处雕彩画龙蛇

若于圊厕中应作尸林像

可在檐廊壁画佛本生时

难行施女男舍身并忍事

如斯画轨式缘在逝多园

长者造寺成世尊亲为说

若在檐房处不许火烟熏

必若有余缘无烟可持进

于好甎地上不应辄然火

若有要缘者宜可在炉中

佛及众中尊老者国王恩济于兆庶

亲教轨范二尊人此五善教无宜越

若有苾刍所为事世尊不开亦不遮

清净不与俗相违斯事应行勿疑虑

若是世间起讥议苾刍受用不应为

略教能令弟子安亦明佛是一切智

若毗奈耶苏怛罗于其缘起不能忆

六大都城随意说纵令差互并无愆

室罗伐城娑鸡多婆罗痆斯及占波

薜舍离城与王舍此六大城随处说

长者谓是给孤独憍萨罗国胜光王

女人谓是毗舍佉斯等临时任称说

婆罗痆斯大城内国主名为梵授王

近住女名褒洒陀有大长者名相续

创在婆罗痆斯国法轮初转济群迷

于斯说法度五人为报昔时先愿意

第二五人邻次度为说色等空无我

总观诸蕴若浮泡生死轮回因得出

初由五人着下裙高低不等招讥丑

令如梵天圆整着因斯遂制式叉门

从次牟尼方制戒苏阵那等作淫非

缘起学处免初人此是生天涅槃路

大哉大德六人众由斯广制式叉缘

悉皆明辩冠当时所作事业无重犯

虽为此等制学处因斯洗浊破尸罗

如信度河至春时流澍平原灌众泽

邬波难陀阿湿迦阐陀难陀邬陀夷

补奈伐苏六难调世尊教中为滓秽

若有要心不犯戒斯则名为上智者

虽犯能悔亦胜流长时不悔生恶趣

诸佛能超德海岸所有施作叵称量

宣说调伏济众生于胜善人能引导

凡夫无始积无明轮转恒迷处长夜

唯佛能将正法手殷勤牵使出幽冥

阿僧企耶割跛时常习大悲熏妙智

善能调御巡生界十种大事必须为

所谓授记当来佛留第三分为众生

舍利目连第一双佛应化者皆自度

结界之事终须作现大神变下天宫

父母获果说业缘最后涅槃归命礼

敬礼结集诸大德牟尼隐教能彰着

宝舟沉没重令浮光明普照无边海

亦礼侍者阿难陀闻持善集于经藏

令诸品类生欣乐烦恼系缚得蠲除

次礼圣者邬波离能正宣通调伏藏

譬如善持明咒者能除恶趣毒蛇王

次礼尊者迦摄波善闲摩窒哩迦藏

于此世间光普照皆令隐义尽敷扬

次于王城五百众结集三藏是应人

重流法雨润生津我悉至诚归命礼

帝释天王为上首阿苏罗众咸恭敬

遍满空中悉云集稽首深心赞希有

尔时王舍大城侧天香普馥满山林

诸天婇女散名花流芳下落弥山际

次复于彼广严城猕猴池边重结集

七百罗汉弘真轨冀令法教得增明

大哉佛日埋光尽遗余法宝恐沈辉

幸蒙众圣结微言得使人天重归仰

牟尼忘倦久轮回为求正法于生死

愿欲济斯无救者冀令众苦尽消除

头目手足咸持施骨肉流血济求人

男女爱如初月轮皆随喜舍归圆寂

大师牟尼所宣说乃至正法未灭来

应除懈怠断愚痴至愿要心勤策励

言论佛教言中胜颂陈正法颂中尊

我毗舍佉罄微心结颂令生易方便

若于圣说有增减前后参差乖次第

愿弘见者共相容无目循涂能不失

我于苾刍调伏教略为少颂收广文

愿得普共诸群生因此能成福智业

五欲淤泥生厌背恒持净信作庄严

生生常得苾刍身坚持佛语穷真际

若希戒品常清净无疑正趣涅槃宫

常于略颂忆修行勿虑一生虚命尽

乃至世间尚煎生死热乃至心内恒为染火烧大仙等教犹若弶伽流常愿久住洗浊无明垢

在那烂陀已翻此颂还至都下重勘疏条所有福因愿沾含识专希解脱早出生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