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寂静分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静分。经云:“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看到他在说法,就问他:在我对面这个人是不是如来?佛说:不是。如果有人认为如来是若来若去,若坐若卧的,那这个人一定是不理解佛的义理,如来是无所来也无所去的,他没有身体,没有生死,没有念想和生灭,如如不动,是名如来。佛的名号有十多种,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等等,这十个是比较常用的名号。
如至而来,如至而住,如至而行,如至而化,从来没有来过,也从来没有去过,本来如此,如如不动,就是如来,这实际也是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比如你的痛苦来自哪里,是别人给你的还是从你的内心升起的?为什么别人骂你的时候你会生气,而别人夸你的时候你会高兴?你的那种喜怒哀乐的情绪是谁把它掀起来的?你内心的不平衡是谁引起的?为什么外界会干扰到你?
禅宗有一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我非常喜欢这句话,经常把它写下来挂在房间里,时时观照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时刻朝着那个方向去做了。慧能大师离开世间时给后人留下一首歇子: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六祖坛经》背后就有这四句话。意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善了,心里不要想着这件事,心中自在坦然,不造恶,要念念清净,心不染著。在一个开悟的人心中,世间没有善恶、好丑、生灭、有无和真假之分,他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虚妄的,这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意思。本来你的自心是清净圆满的,怎么会被外境所染著呢?为什么内心会升起无限的痛苦?那是因为你的内心被外相牵着走了,你对好的东西产生了贪恋,对坏的东西产生了嗔恨。
我们做企业,表面上是产品和人才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企业家内心的竞争。一个企业的领头者,他内心对世界的解读和他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决定着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认知往前推,就是使命感和文化,什么样的文化吸引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创造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产品创造什么样的市场,同样的,什么样的使命感决定着什么样的方向和规模,所以究根结底,真正的竞争力是企业家内心的强大和高远。企业家要朝这条道上不断去修炼自己,你的道行有多高,你就能打开多大的市场。很多企业家都没有把心思放在提高自身修养上,而是绞尽脑汁做价格上的竞争,看见别人降价,他也跟着降,而且降得更厉害,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竞争,争到最后,大家鱼死网破,亏得血本无归。
有些行业人满为患,大家还在拼命往里边挤,不断勾心斗角,而有些行业却无人涉足,大家都不去分那一杯羹。如果涉足一个对手较少的行业,没有人跟你竞争,你自己跟自己竞争,自我革新和进步,这样你就是在修炼自己。所以如来所蕴含的世间真谛就是要我们透过事物的相来看它的本质,事物的相都是虚妄的,其本质才是真是的,这是所有人都应该去修行的过程。
以上是对“如来”这个名号的阐释,如来还有别的名号。第二个:应供,意思是受人天供养,如来消除人的烦恼,使人摆脱六道轮回,拥有无上福报,如来是三德的圆满,三德是指佛果位所具足之三种德相,“智德、福德,厚德”。因此他值得人们去供养,他的福报像海水一样,取之不尽,世人去供养他就会得到巨大的福报。第三个:正遍知,又叫正等正觉,如来不但知诸法相空,也了知一切因果,世间之内,世间之外,宇宙中的一切他都无所不知。第四个:明行足,即三明、五行都圆满具足,证得三明以后,就能智慧具足,修持五行以后,就能福德具足,如来福慧双运,究竟圆满。第五个:善逝,如来成就极乐安稳,无艰无难,往趣妙法;又教化一切众生,能为之说法,断除世间一切烦恼愚痴根顶,使其永不生法,所。
第六个,世间解,如来具足彻悟宇宙一切真相的智慧,对世间万物的理解都达到了究竟圆满的境界。第七个:无上士,如来具有至高无上的智慧,在众生中没有能超过他的人,他在诸法中涅槃无上,在诸果中无上正觉。第八个:调御丈夫,丈夫就是这个世间的济度者,是无量的象征,如来以柔软、刚强并用的方式调御世间一切可调御之人,那样一个丈夫对世间一切都能用最好的方法进行协调和驾驭。第九个:天人师,如来不仅是是人类最好的导师,也是天人最好的导师,在他生前十四五年的传教生涯里,他教导度化了无数弟子,使他们征得解脱。第十个:佛,佛即“觉者”,是自觉,觉他,觉行的三觉圆满。如来别的名号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对此有个了解就行,学佛,最重要的还是学习佛的真谛。
佛是世间的觉者,作为一名佛弟子,我们要向着佛的方向去努力,做到自觉,觉他,觉行的圆满。学佛就要学佛的智慧,学佛的布施,去圆满完成自己的人生。可以说,佛教既是宗教,又是非宗教,既是哲学,又是非哲学。佛教告诉我们的是人间的真相,我们要走向未来,就要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真相,这个真相是什么?就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打破事物的相,去看它们的本质,以获得无上智慧,达到正等正觉的境界,佛法就是这个探索过程中的一个有效的指引,我们应当遵循佛陀的教义,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前进。
《金刚经》从始至终都是在教导我们如何破除法相,使我们达到觉悟,所以你们来这里听课,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佛教,更要让自己有所觉悟,要对人生有一种新的认识,回去后还要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学佛是一生的修行,要把它当成一种习惯每天加以坚持。我年轻的时候每天都会把它读上一遍,那时虽然不能完全明白它的意思,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从它里面得到的收获越来越多,当我给你们讲这门课时,实际上又把它从新解读了一遍,对里面的每一句话又有了深刻的体会。这就是经典,经典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的,它像美酒佳酿一样越沉越香,你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都能从里面读出新意,得到益于人生的收获,而《金刚经》则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会理相分
《金刚经》第三十品:一会理相分。经云:“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者何?”“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这段经文里面涉及两个概念:微尘和一合相。微尘就是对世间万物相上的认识,我们看到房子、桌子、椅子等等,所有的物体,都是微尘众。物质世界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可以把它无限分割下去,以前人们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可后来证实原子还可以分解成夸克,按照这个原理分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夸克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所以相上的东西是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存在的。物理学上说,这个世界每天都会有千万个弱小粒子从我们的身体里穿过,速度很快,体积很小,靠人的感觉器官根本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有些科学家就根据这个原理构想出了人体发射机,就是把人的身体分解成无数个微粒,通过特定装置,从一个地方发送到另一个地方,再组装起来,像发微信一样,这边发了,那边就能收到。其实类似的东西在佛法里面也有,中阴身大家知道吗?他投胎的时候能穿越一切障碍物,以超越光的速度瞬间抵达任何地方。
我们没有见过的东西,很多人就认为是假的,不可信,那些古代神话小说里描述的东西,我们也认为是迷信,其实那只是我们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存在而已,就像科幻电影里描述的那些东西,我们现在认为是虚幻,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就会变成现实。佛法里讲的东西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其实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只不过现在的科学还不能一一去证明,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真相会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有个问题,这个世界很多固有的东西,比如房子、金钱、名利、地位、身体、亲情等等,本来是变化无常的,却被我们当作固定不变的,是虚妄的,却被我们当作是永恒的,总是执着于它们。当你执着于世间一切事物的相时,它们就成了你人生的枷锁,紧紧捆绑着你,使你的身心得不到自在。人的不快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解读了这个世界,当我们认为一个东西是永恒的时候,我们就会贪著于它,造成身心的极大束缚。
我前两天看过一篇科普类文章,说银河系的结构跟我们头脑的结构非常相似,有人推断说我们的头脑其实就是一个完整世界,它跟千百万亿颗星球所构成的宇宙的规律是一样的,这其实就是宇宙万物归于一的道理,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这个叫做世间万法存在之“道”,一即是道,道即是一,事物的面目本来如此,当你认识到“道”的层面,你就能通达一切,所以说,我们要读懂《金刚经》,就要读懂世界的本来面目,读懂事物之间相通的那个“道”。我们如果能参透这个道理,从今天开始,我们的人生将会焕然一新。当然你首先要有这个福报,没有相应的福报你证悟不到那种状态,你达不到那种高度,打不开那种嫌疑。
世间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不管世间法还是非世间法,有相无相,都是这样,所以叫一合相。我们人体的“色受想行识”,也是因缘和合的一个组合体,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每一样的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的,就像我们住的房子,你要说它是水泥的,不是;说它是木头的,不是;说它是砖瓦的,也不是;它是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少一样都不可以。我们所认为的家,就是一栋房子下面住着几个人。事实上家的含义远不止这些,它是一个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小团体,是温暖的港湾,是人生的避风港,生活就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做每件事都要把它当成一种修行。
我无数次地思考,人的一生,吃饭用得了几个碗,睡觉用得了几张床,穿得了几套衣服,有的人衣柜里的衣服多得下辈子都穿不完,还在不断去买新衣服。我常常跟我们师傅讲,如果我不在香海禅寺,去外面当个乞丐,我也能生存下来,我去捡垃圾也可以养活自己。可能有人会问:你老了没有人养老,生病了没钱治疗怎么办?其实养老也好生病也好,如果你命不该绝,生病可以自愈,如果你命到尽头了,就这样安然死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这是对生命过程的坦然接受。当你的内心没有任何担忧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天空是最开阔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打倒你,也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你放不下,如果你真正领会到这个道理,你根本不会被下半生的问题所困扰。
我们所有的担心,都是自己找的,你们不要觉得师父说这句话很轻佻,其实这些问题我都做过千百次的思考,我有时开车上高速,都会想,如果出了车祸,四肢没了,以后像个易拉罐一样活着,我该怎么办?当我的父母和我最亲的人离我远去的时候,我怎么办?这些问题随时都可能发生,当有一天真的发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你现在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给你掌声、鲜花和赞美,你孤独的时候,你的父母和朋友总会不辞辛苦地问候你、关心你。可是无论再多的掌声、鲜花和赞美,终会成为泡影,离你而去,或者在一夜之间,它们转身变成唾骂和鄙夷抛向你,那时你又该怎么办?
当我们被生活所困扰的时候,可以把世间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都想一遍,这个叫做参悟,当你把一切都想明白了,你自然就能放下了,放下了,快乐和坦然自然而然就从你的心底升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放不下,放不下我们的地位、学历、金钱、情感和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看不破这个世界华丽的外表。这些东西像吸毒一样会让人上瘾,一旦执着于它们,要放下就很难,这对大家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个挑战需要我们用般若智慧来指点和武装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你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今天你们来听这一堂课,希望你们能从中获得智慧去面对你们的人生。
三天不洗澡你就会觉得难受,可是即便你天天洗澡,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使,可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不是诺贝尔奖得主,你没有特权。我们看不到自己死后是什么样子,我们想象不出死后全身腐烂的过程,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你身边有一个人死掉了,尸体放了一个月,渐渐腐烂发臭,浑身爬满虫子,要是你看到这个情景,你心中是怎样一种感觉?是不是恶心得想吐?你再把他年轻时候的照片翻出来对比一下,他曾经是那么的英俊潇洒,可如今变成这样一坨臭肉,你会不会觉得人一生的荣华富贵、英俊外表,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真的是不堪回首。
哪一天我们能勘破自己,不自以为是,哪一天我们能够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来面目只不过是一个生生灭灭的过程,那时你面对世间一切和人生老病死的看法,就会是另外一种境界。如来说:“一合相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它就是在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世间存在的真理是什么,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得到这个世间究竟圆满的智慧。得到这种智慧不等于认清了这个世界,我们只是获得一颗纯净的心灵来认识宇宙万物的成住坏空。今天这个人跟你在一起,热火朝天,哪一闹翻了,就反目成仇,见到对方就恨不得把他杀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为什么有的分别能够安安静静,有的分别却要反目成仇呢?这也是有前因后果的,也许你们之前虽然交往密切,但是并没有交心,你们没有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彼此之间出现错觉,产生出错误的好感,等到你们最真实的一面暴露给对方后,彼此之间就无法相互接受,于是就反目成仇了
。所以我们要打破事物的相去看它们的本质,对自己的内心常行观照。世间的很多学问都让我们疑上加疑,有的书告诉我们要如何聚财,有的书告诉我们要怎样谋划爱情,但是佛法告诉我们,要不断地“舍”,舍包括施舍和舍去,事实上很多东西我们越是想要,就越是得不到,如果你能把“要”变成“舍”,你会得到更多,舍并不是意味着一无所谓,它一样会让你获得成功,只不过这种成功跟今天赚了一笔钱的成功不一样,这是一种利益众生的成功,佛法可以作为这种成功的理论指导和后盾,所以我们今天接触到佛法,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一个有大成就的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达到一种般若境界。当然要想有大成就,还要先有大福报,没有大福报你很难达到这种境界,所以我们要培养常行观照的修行方法,我们要每时每刻观照自己,就像随时随地有一面镜子在照着你,照出你的贪嗔痴慢愚,让你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我要祝福大家,能够用佛法来让自己达到一种究竟圆满的人生境界。
知见不生分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经云:“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我们要破除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自己所看到的世界,人家所看到的世界,众生、寿者所看到的世界,都要破除,放下。我们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不断去观照它,打破它,重新认识它,然后坦然面对它,拿得起,放得下。这其实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否定之否定的原理,是对事物的一种从否定到重新认识的过程,是一种螺旋状上升的过程,世界的一切事物,你们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看待它,经历过这个过程之后,你对事物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你所得到的收获跟平时得到的就会不一样,我们之或以被世间的外相所迷惑,是因为只看到它们的一个面,或者只看到它们的表相,没有看到它们的全部。
我们没钱的时候,可能会想等有钱了以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当真正有钱了以后,你会发现,此时你所处的状态跟之前你所想象的那种状态是不一样的。你生病的时候想着到医院治疗了就会好,可真正到了医院后你会发现,越治你的病越多,老的病还没治好,新的病又出来了。就像有的单眼皮喜欢双眼皮,觉得只要自己变成双眼皮一定会很漂亮,于是花很多钱去割眼皮,等割好以后,发现那个双眼皮越看越不自在,一点都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我们期待一种结果,可当结果来临的时候,却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结果。又比如几个朋友合伙开公司,钱还没赚到就天天争得头破血流,争这个公司谁说的算,谁的股份多,这跟你们创业时的初衷完全不一样,勾心斗角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你努力追求,最终得到的却不是你想要的那种结果?我们很少会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只是不断被问题推着向前走,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了,走到一个结果,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
《金刚经》是为了让我们正确的理解世界,让我们获得究竟圆满的终极智慧。终极智慧是什么?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唐伯虎又叫六如居士,就是取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中的六如。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把这句话深深印在你们的头脑中,时刻观照自己,用这种思想来看待你的生活和解读世界,如果能做到这些,以前所有困扰你的问题,从今以后都会迎刃而解。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