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注解,首次把经文中的一些重要名称与现代名词术语建立起了对应关系,这样更适合现代人理解读懂《楞严经》。
《楞严经》第一卷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属诸比丘休夏自恣。十方菩萨咨决心疑,钦奉慈严,将求密义。即时,如来敷座宴安,为诸会中宣示深奥,法筵清众,得未曾有。迦陵仙音遍十方界,恒沙菩萨来聚道场。文殊师利而为上首。
[译文:]
这是我亲身听到的。有一段时间,佛在印度室罗筏城的祗桓精舍,跟大比丘众僧共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都是无漏大阿罗汉,已断烦恼诸漏,不会再沦落生死轮回,是住世的佛子大菩萨,他们都以佛智慧超越了种种有为事物的束缚,能在所住国土树立僧人威仪,遵从佛法转动法轮,宣扬正法,深刻地领会了佛祖留世遗嘱,他们严格遵守佛教禁戒,堪称三界人天的导师,以无量化身救苦救难、度脱众生,解除众生的痛苦与烦恼,消除众生未来的业障。其中著名的有:舍利弗、目犍连、拘絺罗、富楼那、须菩提、优波尼等。还有无数的缘觉、无学及初发菩提心愿的修行人,他们同时来到如来居住之地,都是趁着结夏日休假出来放松的比丘。还有十方世界的菩萨,为了咨询解决心中疑惑,也同来恭请如来,求取无上佛法隐秘义理。那时,佛随即展开坐具,舒适地坐下,为会中的所有大众,讲解高深隐秘的佛法义理。会中大众,饱餐一顿法味后,法喜充满,得到了从未听过的佛法和从来没有过的感悟。这时佛的声音,活像迦陵仙鸟的声音,和雅悦耳,传遍十方世界,数不清的菩萨一时都涌聚到这法会中来。在这无比殊胜的佛法大会中,以文殊菩萨为上首。【注:转动法轮,其实就是比较系统地讲解佛法,讲了一个体系,如讲了小乘佛法,就说是转了一轮法轮。】
[原文:]
时,波斯匿王为其父王讳日营斋,请佛宫掖,自迎如来,广设珍羞无上妙味,兼复亲延诸大菩萨。城中复有长者、居士同时饭僧,伫佛来应。佛敕文殊,分领菩萨及阿罗汉,应诸斋主。唯有阿难先受别请,远游未还,不遑僧次,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其日无供。
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
[译文:]
当时,室罗筏城的国主波斯匿王,这天恰巧是他父亲的忌辰,国王亲往迎请佛祖和各大菩萨,到王宫内虔诚供养,为此准备了许多佳肴美食、无上妙味。同时城中其他的长者和居士们,也在此结夏吉日,准备了食品,等候着如来及出家人等前来接受供养。佛如来清早便吩咐文殊菩萨,带领一部份菩萨和阿罗汉,前往接受供养。只有阿难,先前接受了别处的请求,外出远门还没有回来,因此赶不上这次受供入席。由于没有和上座及轨范师一起同行,阿难一人孤单地走在返回来的路上,而这天刚好是结夏的大斋日,没有人家想到有人会独自行乞,因此沿途都没有人摆设斋供。
那时,阿难仍然照常持砵,在所经过的城市按顺序行乞。阿难在心里打算,待行乞到最后一家施主时,就在那家接受供奉,不管那家是否干净,也不论那家是尊贵之姓还是卑贱之姓,不管是富裕之人还是贫穷的人,都将以平等的慈悲心对待、一视同仁,发愿成全成就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他知道同学大迦叶舍富从贫,须菩提舍贫就富,都曾被佛祖呵责,身为阿罗汉仍心不平等,不能施平等慈。在途经城外的濠堑进入城中时,仍不时低头整理袈裟,检点自己的仪容,维护出家人的形象。
就在阿难次第行乞,乞食经过一处淫逸的住所时,遭受到大幻术。幻术家摩登伽的女儿宝吉娣,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使阿难不由自主地跟随她进入室内淫床,并施予淫行抚摩,即将破了阿难的守戒之身,使其触犯所守持的戒律。
[原文:]
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于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恶咒销灭,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译文:]
如来已经知道阿难着了摩登伽的魔法,吃完斋饭,立即归来。波斯匿王及各大臣、长者、居士们,也都跟随而来,期待着聆听佛法要义。
这时,如来头顶放射出百宝无畏大光明,光芒中生出千叶宝莲,莲花中有一化身佛结跏趺坐,宣说着神咒。佛祖同时分付文殊菩萨,持此神咒立即去救护阿难,文殊菩萨一到,恶咒销灭,牵扶阿难及规劝摩登伽女回到佛所。阿难见到如来,行礼佛足,悲泣起来,悔恨自己从无始至今,一向贪求多闻,只求博学,却没有成就圆满道行,未获无漏。随即非常恳切地请问:十方如来得成佛果,获得无上正定正觉佛智慧,殊妙奢摩他(梵文camatha)、三摩禅那(即三摩提禅定)最初的入门方法是怎样的?
当时,还有无数菩萨,及十方诸大阿罗汉、辟支佛等,都乐意聆听佛的教诲,他们各自退回自己的座位,默默地期待着佛的慈悲开示。
[原文:]
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
阿难白佛: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译文:]
如来对阿难说,你我一脉同气、同宗共祖,我俩是兄弟之情。你当初发心求无上智慧时,在我的佛法示现中,见到了什么美妙景象,能使你当下舍弃世间的深重恩爱?
阿难告诉如来,当时我看到(即看见)如来之身有三十二种无上美妙之相,其形体澄澈透明,如同水晶一般。我自思量,这样的美妙形相一定不是因爱欲而产生。为什么?因为色欲之气粗浊不堪,腥臭交织,脓血杂乱,不能生出这么殊胜、明净无暇,如紫金光聚的光明相貌来。我无限期望崇仰,因此跟随如来出家修行。
[原文:]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詶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
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是爱乐,用我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心生爱乐,故我发心,愿舍生死。
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譬如国王为贼所侵,发兵讨除,是兵要当知贼所在。使汝流转,心目为咎。吾今问汝,唯心与目,今何所在?
[译文:]
佛说,好啊!阿难,你们要知道,一切众生,从久远劫以来生死相续不断,都是由于不知本身有一个常住真心,真心本性清净明彻,反而错认胡思乱想的思维意识,当作真心,而种种妄念颠倒不真实,因此便有生死轮转。如今各位想研求无上菩提正道,发挥本有真心妙性的话,就应该诚实回答我的问题。十方如来能够解脱生死,走的是同一条正道,都是心性诚实质朴,心意与言行一致,没有半分虚假的缘故,这样从开始修行直至成佛,中间都没有各种曲折。
阿难,我来问你,当初你发心学佛修行,是缘于佛的三十二相,你是用什么东西看见的?又是用什么东西去喜爱的?
阿难告诉如来,世尊,我是用心和眼来感受喜爱的。我眼看见如来的美妙身相,我心中就生起了喜爱,于是我发心求取无上智慧,誓愿舍生弃死。
如来又对阿难说,如你所说,产生喜爱是因为心和眼。那么,如果不知道心和眼在什么地方,就不能够降伏烦恼尘劳。好像一个国王,当他遭到敌人的侵犯,要发兵讨伐时,就应当知道敌人在那里才行。你之所以仍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解脱,就是受制于眼和心的缘故。我现在问你,心与眼在什么地方?
[原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花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佛告阿难:汝今现坐如来讲堂,观祇陀林今何所在?
世尊,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今祇陀林实在堂外。
阿难,汝今堂中,先何所见?
世尊,我在堂中,先见如来,次观大众,如是外望,方瞩林园。
阿难,汝瞩林园,因何有见?
世尊,此大讲堂户牖(yǒu)开豁,故我在堂,得远瞻见。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
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识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燃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识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佛言:处今何在?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识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识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译文:]
阿难说,所有世间十种不同种类的生命体,都将识心(即觉知心)放在身内。我看到佛的青莲花眼,亦在佛的脸上。从前佛曾说,人的眼睛、耳、鼻和舌,是四个浮尘根。我现在看到浮尘根的眼耳鼻舌,都是在我的脸上,而这个识心(即觉知心),却在我的身体内。
佛说,阿难,你今身在讲堂,看到祗陀林在那里?
阿难说,祗桓精舍的清净讲堂在给孤园,祗陀林就在讲堂外面。
如来说,阿难,你现在在讲堂内,会先看见什么?
阿难回答,世尊,我在讲堂里是先看见如来,然后看到大众,再往外面看出去,才看见林园树木。
如来说,阿难,你看见林园,是因为什么才看见的?
阿难回答,世尊,这大讲堂,门窗宽阔,四方洞开,所以我在讲堂内能够看见远处的那些林木。
这时候,如来佛就在大众之中伸出金色手臂,抚摩阿难的头顶,同时开示阿难和各位大众,有一个三摩提无上境界,即寂静正定,就是佛菩萨的常定境界,名叫大佛顶首楞严王,在此境界具备了万千法行,诸天十方如来佛,都是由此成就了无上佛果,你们仔细听罢。
此时阿难行礼伏拜,领受如来教诲。
如来对阿难说,就像你所说的,你在讲堂内,因门窗洞开而能看见外面的林园。但是也有众生在讲堂内看不见如来,只能看见讲堂外的东西。
阿难回答说,世尊!在讲堂内看不见如来,能看到外面的林园泉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来说,阿难,你也是这样。你的心本来有灵性,是清彻明净的。如果你目前所显现出来的能觉知明了一切事物的识心,是在你的身躯内,那么就应该先透彻知道身体的内部。但是,很多处在生死轮转中的众生,是先去看身体里面,然后才去看外面的物体,就算看不见心肝脾胃,但指甲和头发的生长、筋络转动、血脉的流通,多少也应该知道一点吧,为什么完全不知?一定是心不能觉知身内,哪里还谈得上能觉知身外?所以应当知道,你说识心在身体内,这话是不对的。
阿难行礼叩首对佛说,我听了佛所讲的道理,才明白能觉知的识心是在身外。为什么?例如室内明灯,先照亮室内,然后透过门窗,才照亮庭院。一切众生看不见身内,只能看见身外之物,如同明灯放在室外一样,只能照亮室外,而不能照亮室内。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有迷惑,应该能达到与佛同等知见(即见解和认识),这大概不会有什么颠倒错乱了罢!
如来对阿难说,这些比丘们刚才随我在城里乞食行斋,现在回到祇陀林,此时我已吃过斋饭了。你来看看,一个比丘吃东西,其它人会不会饱?
阿难回答说,其它人不会饱,世尊。为什么?他们虽然同是阿罗汉,但身和命各自不同,怎能一人吃饭而使大家饱腹?
如来对阿难说,若你的识心是在身外,这样身与心就不在一处,自然是漠不相关,身体觉知的,心不能知;心知道的,身体亦不会知道。我现在竖起一手,你眼看见手时,心知道不?
阿难说,我眼看见时,心亦知道。
佛对阿难说,如果眼见心知,怎么能说心在身外?所以,你应当明白,你说识心在身外,其实是不对的。
阿难对如来说,就像佛所说的,由于不能识知身内的缘故,所以心不居于身内。又由于身与心能够互通觉知,相互间不应分离的缘故,所以心也不应该在身外。现在我想,识心是在一个地方。
如来说,这个地方在何处?
阿难说,这个识心既然不能识知身体内部,却能识知身外的事物,我想这识心应该是潜伏在眼的根部。这好比有人拿水晶碗盖在眼上,虽然遮住了双眼,却不妨碍眼看见物体一样,眼根里的心随着眼睛看见物体,随即就分辨出来了,即眼见心知。而识心不能识知身内,是因为潜藏在眼根里,而不是在身内的缘故。识心能够识知外物而无遮蔽障碍,也是因为它潜藏在眼根里。【注:此处的眼根,指眼的根部,与后面所说的‘眼根’,意义是不相同的。】
如来告诉阿难,如你所说,识心藏在眼根里,就像水晶碗盖着眼一样。当人们用水晶碗盖在眼前,看见山川河流时,能看得见水晶碗吗?
阿难说,世尊,当人们用水晶碗盖在眼前时,是能够看见水晶碗。
如来告诉阿难,你的识心若同前面所说,跟水晶碗盖在眼前相似,当你看见山川河流时,为什么看不见眼睛?如果能看见眼睛,那么眼睛便如同外面的景物(即尘境),即眼睛也成为外境中的一个物体了,这样,怎么能够同时看见眼睛和眼前的尘境呢?因为近远之物不能同时看清。如果不能看到眼睛,为什么说这识心是潜藏在眼根里,与水晶碗盖在眼前是一样的情形?所以,你说识心潜伏在眼根里,与水晶碗盖在眼前一样,也是不对的。
阿难对佛说,世尊,我现在又有了新的看法,众生的身体脏腑在内、窍穴在外,有藏便暗,有窍便明。现在我张开眼睛看见佛,叫做看见明和看见外;闭眼时窍穴随闭,叫做看见暗和看见内。这样说可以吗?
佛告诉阿难,当你闭眼看见暗时,这暗时的尘境,是与眼相对(即面对面),还是与眼不相对?
如果是与眼相对,那么,暗的情形就应当在眼的前面,怎么能说是看见内呢?如果说是看见内,那么,当你坐在暗室里,没有日月灯光,这个暗室中的物体就应该是你的心肺脏腑了。
如果两者不相对,即不是在对面,能看得见吗?假如这不属于外见,而是内部相对而形成看见,闭眼看见暗,说这暗是在身体内部。那么,同样的道理,睁眼看见明时,明也应该是在身体内部,这时为什么看不见身上的脸?如果睁眼时向外看不见脸,闭眼时向内也就不能看见内。如果看得见脸,这识心及眼根必然是在虚空中,这样,依什么说识心在身体内?如果它们处于虚空中,那自然就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而是身外的物体;若仍要坚持说是你身体的一部分,那么,如来现在能看见你的脸,如来也应该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虽然你的眼已经觉知到了,即眼睛已经看见了物体,身体和眼合在一起而不能相互觉知,犹如眼不能看见身内,此时你必定会说,身体与眼是分开的两个不同的知觉,这样,你就应当有两个识心,你一个身体,就要成就两个佛。
所以你应当知道,你所说的见暗即是见内,也是不对的。
以上就是楞严经的注释了,希望会对各位师兄有所帮助。而且我们在修行楞严经的时候我们尽量选择楞严咒配合修行。楞严咒是非常重要的咒语,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可以选择背诵下来。以上只是本人的个人观点,若是有什么不正确的地方还希望诸位师兄多多包涵。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