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念诵网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三十六

发布时间:2019-06-26 11:59:03作者:楞严经念诵网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三十六 车六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唐天台沙门湛然释

  ○次开章解释中文自为五。

  论用开为五一明力用二明同异三明历别四对四悉檀五悉檀同异。

  ○初释力用中二初正明力用次上已下更展转比决初文又二初通约迹本辨非显是次复次下重以二乘对涅槃明今经胜用初文又二初辨诸经所无次如此下明今经具足初又二初双标所无次不正破下双释所无二文皆先迹次本。

  一正明用者诸经不纯明佛智慧不发佛自应迹。

  初文诸经下无迹门显实不发应迹下无本门显远也。

  (△次双释所无)。

  不正破废二乘果不断生身菩萨之远疑起其远信不显本地增法身菩萨本念佛之道损界外之生。

  不正破下释初句次不断下释下句。

  ○次明今经具足中三初双明具本迹二义对他经次今经下正明今经具斯二义独超众典皆先迹次本三盖由下双结叹。

  如此力用众经所无今经具之所以命章不论二乘菩萨等智纯显佛之微妙智慧不开众生九法界知见纯开众生佛之知见余经但道佛所变化是迹不道佛身自是迹今经自道佛身是迹其余变化宁得非迹。

  初如文。

  (△次正明今经具斯二义独超众典)。

  ○次正明中迹可见。

  今经正破废化城二乘之果况其因行耶。

  ○本中二先废迹。

  又破禀方便教菩萨执迹为极今皆发废悉称是权迹及中间诸疑悉断起于深远不思议信。

  ○次又显下显本显本又二初正显本。

  又显本地真实功德令法身菩萨得大利益始自初阿终邻后茶。

  ○次抹十方下明显本之益助叹显本之能。

  抹十方那由他土为尘数增道菩萨不能今尽。

  ○三双结叹中二先因次果。

  盖由如来雨权实二智一味之雨普等四方俱下者一切诸四门俱破也充足求于具足道者断其深疑起其大信令入一圆因控摩诃衍车游于四方直至道场大用大力妙能妙益犹自未尽。

  因中普雨充足断疑起信之言亦可通于本迹言未尽者一期化毕他方复会节节不休。

  ○次约二乘对辨涅槃中二先明前经经及教主拱手不治次引涅槃阐提对辨。

  复次此力能破二乘之果二乘怖畏生死入空取证生安隐想生已度想堕三无为坑若死若死等苦已如败种更不还生智医拱手方药无用。

  前言三无为者文虽举三正明择灭。

  ○对辨涅槃又二先举涅槃。

  至如涅槃能治阐提此则为易阐提心智不灭夫有心者皆当作佛非定死人治则不难。

  ○次二乘下重举今经能治二乘又二先举二乘难治。

  二乘灰身灭智灰身则色非常住灭智则心虑已尽焦芽败种复在高原陆地既聋且哑永无反复诸教主所弃诸经方药不行。

  ○次今则下明今经能治又二初明能化人法至妙。

  今则本佛智大妙法药良。

  ○次色身下明所化身方知益深又三初身益。

  色身不灰如净琉璃内外色像悉于中现。

  ○次令心下智益。

  令心智不灭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令客作贱人付菩提家业高原陆地授佛莲华。

  ○三其耳下总明身智得益功用。

  其耳一时听十法界声其舌随一切类演佛音声令一切闻能以一根遍为众用即是今经之力用也。

  此之胜益文似六根实兼上位上位益者具如华严云初住菩萨得十种六根故四念处云六根清净有真有似。

  ○次重比决中初以此间世智为本乃至佛智又二先比决次佛权力下指广举例一切功用自行化他皆应作此比决初文二先结前生后。

  上已说佛智力竟今更重说。

  如汉末三分曹公智略当时第一复劣杨修三十五里此真丹人智不及外国外道智如芥比山一切世人外道智不及舍利弗智十六分一二乘智如萤火虫菩萨智如日光通菩萨智如鸿鹄势不及远别菩萨智如金翅鸟从一须弥至一须弥别菩萨智如爪上土比佛智慧如十方土当知佛之智慧至融至即至顿至实不可思议不纵不横圆妙无比喻不可尽问答余经不纯说今经独纯说之此佛实智力大也譬如十小牛乃至一龙十龙一力士十力士不如五通人外五通不如一罗汉一切罗汉不如一目连目连不如一身子身子不如菩萨菩萨不如别菩萨别菩萨不如圆菩萨圆菩萨不如佛佛迹甚大化复作化化化无尽无谋而当如修罗琴一切贤圣无能测者。

  次正比决中言复劣杨修三十五里者汉顺帝时上虞县令度尚有息名子礼为曹娥作碑后蔡邕字伯喈闻其碑妙特从北来至碑所值夜乃手摸读之叹之不已于夜题其碑背以为八字云黄绢幼妇??孙齑臼至后汉时杨修曹操同至碑所见此八字杨修当时晓八字义曹公尚昧乃云未得说之行过三十五里思乃得之便自叹云才不才三十五里哉其曹娥者史记孝女传云会稽上虞人父盱能弦歌为巫祝五月五日于江迎伍君涛溺水而死不得尸娥时年十四巡江号哭昼夜不绝遂投江死抱父尸而出有是感故为之立碑中间言十六分者诸经校量多分皆以一十六分为校量本如世秤斤亦十六两涅槃经中值佛多少以判信解亦云十六今大论云一切众生智除诸佛世尊欲比舍利弗十六分之一犹故不能及至佛智云无谋而当犹如明镜不谋端丑随其形对任运似真。

  (△次指广举例)。

  佛权力既如此余诸义例可知不复记。

  ○二明同异中二先问起次答。

  二明同异者问实相体因果宗既通众经权实二智复云何。

  初问意者前明宗体皆对诸经迹门以辨同异是则实相体一乘宗通于四时但有兼带之异今明权实智用为复如何。

  ○次答中二初总答名通而事别。

  答名虽通用力大差别。

  ○别相如何次藏通下出其别相于中为二先出诸教诸部不同次今经下出此经异相初文二先出小教力用短浅。

  藏通以二智断四住之疑生偏真之信。

  尚不断五住等况长远耶。

  ○次出大部纵兼显实不断近疑于中先释。

  净名虽弹斥二乘及偏行菩萨亦是界内断疑生信不能令小乘及方便菩萨断大疑生大信大品通意亦是界内疑断信生别意虽在界外亦未断近疑生远信华严正意断界外疑生于圆信亦未断近生远。

  ○次故权实二名下结异。

  故权实二名虽复通用而力大异。

  ○次今经亦二先释次结异释中二亦先释迹。

  今经用佛菩提二智断七种方便最大无明同入圆因。

  ○次破执下明本。

  破执近迹之情生本地深信乃至等觉亦令断疑生信。

  (△次结异)。

  如是胜用岂同众经耶。

  ○三别释用中文自分二各自为十初释迹中二先列。

  三别释为两一别释迹门二别释本门释迹门为十一破三显一二废三显一三开三显一四会三显一五住一显一六住三显一七住非三非一显一八覆三显一九住三用一十住一用三。

  ○次释释中二先释次对十妙释又二释结释中二先通次别。

  此意通历十妙一一妙中皆具十意义推可解(云云)。

  通略不释但注云云通历十妙皆具十意者且如境妙有六境不同且妙因缘自分四教圆教为一三教为三谓破三因缘显一因缘等乃至住一因缘用三因缘等如是乃至行位利益皆有粗妙粗妙相对皆有三一以通十意思之可知。

  ○于别释中自为十文前六文中皆有三意后四不假初文三者先属对所以次叙昔三述证此经。

  今就别说者破三显一正破三情而显一智。

  初文初意如文。

  ○次何者下叙昔。

  何者昔若初赞佛乘众生没在苦既不堪闻大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亦应说三乘说三乘已齐教封三情不更愿好者。

  ○三今破下明今经意。

  今破三执显于佛智故言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也。

  ○次文。

  (△初属对所以)。

  废三显一者此正废教。

  初如文。

  ○虽破下次意三正直下述今。

  虽破其情若不废教树想还生执教生惑是故废教。

  言树想还生等者所诠实理犹如一根能诠权教犹如枝叶若其不废逗缘诸教则千枝万叶权想还生以想生故亡其实本。

  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初属对所以)。

  开三显一者正就于理傍得约教。

  开中初如文。

  ○次文两重举昔。

  约教者昔教明三人入真今教明三人得佛也正约理者只是二乘真空自有实相昔方便不深不能妙见。

  ○三今开下述今。

  今开此空即是实相故言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大经云为诸声闻开发慧眼。

  (△初属对所以)。

  会三显一者正就于行。

  会中初如文。

  ○大品下次文。

  大品会宗云四念处四禅等皆是摩诃衍但会其法未会其人。

  ○此经下第三文。

  此经人法行俱会故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渐渐修学悉当成佛低头举手皆成佛道(云云)。

  (△初属对所以)。

  住一显一者此就佛本意本以实智化物佛平等说如一味雨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若以小乘化我则堕悭贪是事为不可故知从得道夜常说中道常说大乘。

  住中初如文。

  ○而众生下次文。

  而众生罪故故使如来以毒涂乳着弊垢衣方便婆和引令向大。

  ○故言下第三文。

  故言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一乘(云云)。

  (△初属对所以)。

  住三显一者此就佛权智方便化物。

  住三中初如文。

  ○寻念下次文。

  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亦如是即趣波罗柰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过去诸佛亦住三乘而显一乘今佛亦尔故言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又昔下第三文。

  又昔于菩萨前毁訾声闻然佛实以大乘而得度脱。

  ○住非三中初文阙次文事理二重但述今不叙昔既言住双非而显一故无昔可叙覆三亦然。

  住非三非一显一者或约理或约事约理者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法不可示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无性即非三非一从缘起即是三缘显一今会非三非一约事者即是人天乘此乘非三亦复非一常以此乘引入于大低头举手皆成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

  覆三显一者此就权巧多端前权前度但除其病不除其法法不除故拟化后缘若破此法后何所用机息则覆机兴则用何但佛尔入实菩萨亦然若有不信此法于余深法中示教利喜(云云)。

  三既被覆无三可述所以文中但语除病谓除执三之病法何所伤所言但除其病者病谓执权为实法谓一切权法执权之病若除即此权法是实是故除病不须除法。

  住三用一者此就法身妙应眷属前住三显一是师门今住三用一是弟子门如富楼那等实是法身现作声闻示住于三而常显一饶益同梵行者。

  住一用三者此就本誓如华光作佛愿说三乘而非恶世今佛亦于宝藏佛所愿于恶世说此三乘(云云)。

  (△次结)。

  但权实大用包括法界岂止十意而已为显十妙之用故略言十耳。

  第二结意中云为显十妙之用略言十等者初迹中用对迹中十妙者具依前释十妙之文准望自了。

  (△次对十妙)。

  破三显一是用智妙废三显一是用说法妙开三显一是用境妙会三显一是用行妙住一显一是用乘妙住三显一是用感应妙住非三非一显一是用神通妙覆三显一是用位妙住三用一是用眷属妙住一用三是用利益妙将十用对当十妙文义相拣大意可解(云云)。

  次十妙者破既破情以显于妙故用智妙废既废教教是所说故用说妙开既约理理即境也会既约行应用行妙住既元是佛之本意佛之本意唯用一乘故是乘妙也住三既其约佛权智权即起应随机逗物故用感应妙也住非三非一者法性不当权之与实人天之乘非三教之权非实理之一非此双非何能起通故用神通覆三是用位妙者三法恒须是故须覆覆三粗位即是用于常住妙位住三是用眷属妙者权同于三而常显一非妙眷属则无此用住一是用利益妙者如住一地而用三益约令得于一实之益。

  ○次本十用又三初标数。

  二本门力用例为十意。

  ○次述意。

  若扶文便应言开近显远若取义便应言本迹秪呼近为迹远为本名异义同。

  ○三列释。

  所言十者一破迹显本二废迹显本三开迹显本四会迹显本五住本显本六住迹显本七住非迹非本显本八覆迹显本九住迹用本十住本用迹。

  ○释中二先释次对十妙初文又二谓有通别。

  通就本门一一妙中皆具十意。

  通亦略无。

  ○别释又二初正别释次佛散赴机下结引证意初文自十一一文皆先属对次释对意三引文证结释对意中文有二别前之四文皆先叙迹次明拂迹后之六文住本显本住非迹非本显本无迹可述余四即此迹而论本亦不须广述于迹先总知此异至文易了初破迹显本中初述迹为二初述动执之文次推三品文下结迹文意也初述中三文各二皆先叙文次出文意。

  (△破迹中三先属对次序品下释对意于中又二先叙迹次所以下拂迹叙迹中二初述动执之文次结迹文意初中三先序品二先叙文)。

  若别论者破迹显本亦就破情序品方便宝塔三文已动执生疑如文殊答弥勒云昔八王子师事妙光妙光先居补处而王子成佛号曰然灯弟子今又成佛号曰释迦妙光翻为弟子字曰文殊动迹执生此疑何由可决。

  (△次出文意)。

  今言非是补处淹缓亦非弟子超越良由释迦成道已久昔示弟子今示作师耳拂此迹疑显于本智故言破迹显本也。

  (△二方便品二先叙文)。

  方便品云我从久远劫来赞示涅槃道生死苦永尽我常如是说。

  (△次出文意)。

  当知生死久已永尽非是中间始入涅槃。

  (△三宝塔品二先叙文)。

  宝塔涌现证示灭不灭即迹而常分身皆集八方不可称数。

  (△次出文意)。

  分身既多当知成佛久矣如荷积满池之喻。

  第三宝塔文中兼以第七卷莲华喻本妙中意助成。

  (△次结迹文意)。

  推三品文已是破迹之渐。

  (△次明拂迹)。

  ○次所以下拂迹显本。

  所以下方涌出非寂灭道场受化亦非他方分身所受化此两处人弥勒皆识而今不识所以惊疑破此近情显本长远。

  (△三引文证结)。

  ○三引证中二先正引。

  故文云一切世间皆谓我释迦牟尼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得三菩提然我实成佛来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次直举下释文意。

  直举世界问弥勒弥勒不知其数何况世界中尘而当可数此是破近执谓生其远智也。

  (△废迹中三初属对)。

  废迹显本者亦就说法。

  废迹中初如文。

  (△次释对意)。

  ○次文者初昔为下先叙迹。

  昔为五浊障重不得远说本地但示迹中近成。

  ○次今障下拂迹。

  今障除机动须废道树王城迹中之说皆是方便执近之心既断封近之教亦息。

  (△三引文证结)。

  ○次引证亦二先正引文。

  文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次即是下释文意。

  即是废一期之迹教显久远之本说也。

  ○开迹文中初就法下先叙迹。

  (△开迹中三先属对次释对意)。

  开迹显本者此亦就法亦就理只文殊所述然灯佛及久远来赞示涅槃道及分身诸佛如此迹说以是显本之意惑者未悟玄旨。

  ○次今若下拂迹。

  今若显本亦不迥就余途还开近迹示其本要耳。

  ○次就理中但明就理拂迹之意。

  就理者但深观方便之迹本理即显。

  (△三引文证结中二先正引次释文意)。

  文云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若入佛道即于迹得本也。

  (△会迹中三先属对)。

  会迹显本者此则就行。

  会迹中初如文。

  (△次释对意)。

  ○次文中先叙迹。

  寻迹中诸行或从此佛行行得记或从彼佛行行得记或示己身他身随机应现长短大小。

  ○次诸迹下拂迹。

  诸迹悉从本垂若结会古今还结迹而显本耳本迹虽殊不思议一。

  (△三引文证结)。

  文云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此皆是方便分别即会迹显本意也。

  (△住本中三先属对)。

  住本显本此就佛本意。

  住本者秪是不离于本而常显本。

  (△次释对意)。

  即如下方菩萨于空中住法身佛为法身菩萨说法法身修道纯说一乘。

  (△三引文证结)。

  文云娑婆世界纯以黄金为地人天充满又云人众见烧尽我净土不毁能如是深观是为深信解相常住此本恒显于本文云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岂非住本显本也。

  引文意不离本时娑婆于迹娑婆以显本娑婆常住下结文意可知。

  住迹显本者此就迹意即是释迦住生身而显一由显一故古佛塔涌塔涌故召请分身分身集故慕觅弘经下方出现慕觅弘经下方出现弥勒疑问问故说寿长远动执遣疑是为住迹显本也文云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乃至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也。

  住迹中只于迹中显一之时已现古佛之塔正为显本故也。

  住非迹非本而显本者此约绝言冥会即是非本非迹而能本迹昔非迹而垂迹今非本而显本文云非实非虚非如非异如斯之事如来明见也。

  覆迹显本者亦约机应多端若执迹障本故覆令不执更对后机还须用迹故有师子奋迅之力文云以若干言辞因缘譬喻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覆迹中云师子奋迅能前跳后跳后跳即未来益之相也。

  住迹用本者上来住迹显本者直是迹中随机方便显本地理今言住迹用本者即是中间迹至道树数数生灭他身他事者皆用本地实因实果种种本法为诸众生而作佛事故言住迹用本此就师为解若约弟子者即是本时妙应眷属住于权迹垂形九道而用本法利益众生文云然我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此是住迹而用本时灭度而示灭度也。

  住本用迹者即是本地不动而迹周法界非生现生非灭现灭常用此迹利润众生此义据师若据弟子者即是法身菩萨以不住法住于本地无谋之权迹用无尽文云又善男子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次结引证意。

  佛散赴众缘文小不次今题来证义引于寿量文尽。

  如文。

  ○次对本十妙。

  破迹显本会迹显本别用因妙开迹显本是别论用本果妙住本显本是别用本国土妙废迹显本别论是用本说法妙住非迹非本别论是用本感应妙覆迹显本别论是用本神通妙住迹用本别论是用本寿命妙亦是用本眷属妙住本用迹别论是住本涅槃妙亦是本利益妙(云云)。

  文中阙于住迹显本准迹十用对十妙义兼取前来开合之义来此勘会即知文误此中应将破开会三以之为因故前迹中破约智开约境会约行此三属因位通因果本门开果以出国土故覆迹显本对前迹门覆三显一前是位妙故今应对果妙更加住迹显本为感应妙以住非迹非本为神通妙文则相当或别有意也寿命合在眷属妙中涅槃合在利益妙中即对迹辨所以可知本迹十用还各用十妙如前明体即指十妙之中中道实性宗即指迹前之五妙及本中前二今用既益他即是果上之用应在迹中六七八九四妙及本中第三乃至第九今通用者在果非但用其果法亦复用其因法何者他宜须此境智等故况复不依境智行等将何以为利物之本是故须有通别二对而释于用。

  ○四结成悉檀者前明十用若非权实二智之力焉能去取出没适时能显实发迹是故更须辨此结悉檀于中二先叙意次正释。

  四结成悉檀者权实二智十用不同即是一音演说随类各解迹中破废令七种方便开佛知见本中破废恒沙菩萨断疑增道皆是四悉檀意成熟众生。

  初文者秪是权实二智作二十用令众生断疑生信耳。

  ○次文者更束十为四使用文可见又为二先迹次本。

  今束此十用为四悉檀先束迹门次束本门。

  ○迹中自二先别次通别谓分十以对四悉通谓一一各具四悉。

  迹又为二先别束次通束别者开三显一住三用一会三归一此三条属为人悉檀何者本习此三今还约三修一不改途易辙秪深观此三一理自显三中有一不须取舍故开三显一属为人悉檀住三用一亦如是秪就此三而修一道如富楼那但住声闻而自饶益亦能饶益同梵行者即是不改三法能生一解皆属为人悉檀也破三废三覆三此三属对治其封三疑一斥破其情废于权教密覆权法令执病心除入一实道安住实智中也住三显一住一用三两种属世界悉檀何者世界以乐欲为本若众生欲得三乘之道不欲闻一实之化故佛自住一同彼说三又三乘缘异如世界隔别故名世界悉檀也住三显一亦是世界何者佛随人法住于方便调熟显一故属世界悉檀也住一显一住非三非一显一此属第一义悉檀也。

  初别中初三本未有一乘之善而今此三即成一乘善无过此故属为人次破废覆名对破三恶其名最便住三住一对世界者但三一异义当世界第一义文甚可见。

  ○次通中二先释次结意初释中二先释一番。

  通明四悉檀者只破三显一得有四种益何者君子乐闻过小人恶闻愆欲知过必改即为破执除病欢喜奉行即是世界也若执住三不能进道破三从一觉悟心生善法增进是名为人也执三是病说一为药是名对治也若闻破三得见理名第一义也。

  ○次余例。

  余九种例尔。

  (△次结意)。

  故知佛之善巧称合机缘皆令得益四悉檀之力也(云云)。

  ○次本门中二标释。

  二结本门十用为四悉檀者亦有别通二意。

  ○释中通别二意。

  住迹显本住本用迹此属世界悉檀亦名随乐欲释如前开迹显本会迹显本住迹用本属为人悉檀不改途更修还约本法修显本也释如前破迹废迹覆迹属对治住本显本住非本非迹显本属第一义释如前。

  ○别中例迹可知。

  次通约一科结四悉檀亦如前余九例亦尔具解(云云)。

  次通约一科以结四悉檀意者意亦如前类前说之可以意得。

  ○五悉檀同异中先叙意标列。

  五悉檀同异者余经亦用四悉檀破三显一破迹显本等而与此有异即为两一迹门明异二本门明异。

  ○次释释中二先迹次本迹中二先释次问答料简初文者三一名同意义各异藏通各以三乘为三涅槃为一别圆对前为三实理为一以此三一遍历五味四教分别则教教十用不同部部增减十用复异将前十用之文展转遍入使意明了于中三先释。

  迹门异者三藏中亦有四悉檀破废等意但为有余无余涅槃(云云)大品中共般若亦用四悉檀破立废等意但悟真理未能入圆(云云)方等中亦破三显一于菩萨人有一分同二乘人不得入实故十弟子被净名诃堕八邪不入众数此是破之语称叹不思议大乘之道皆用四悉檀意而二乘不悟也此经用四悉檀意二乘而得断疑除执入佛正道受记作佛。

  ○次故知下结意。

  故知此经用四悉檀巧妙。

  ○三文云下引证。

  文云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身子领解云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安住实智中即其义也。

  不能委记宜须细思。

  ○问答中三法。

  问法华显一还藉先破无前调熟今亦不解答今日得悟由昔弹诃但功属此经名非彼得。

  ○譬。

  譬如百人共围一贼而攻围之力实赖众人能擒贼者得勋不属百人(云云)。

  ○结意。

  此经开权显实四悉檀大用最为雄猛(云云)。

  (△次本)。

  发迹显本四悉檀永异众经何者迹中力用已出诸教本中十用诸经无一况当有十迹中悉檀已出诸经本中悉檀诸经无一何况有四可以意推无烦多记也。

  本门所言无一者随以一文例斥应无别指。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卷第三十六

  音释

  喈

  (音皆)。

  旴

  (匈于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楞严经全文

  • 楞严经注音

  • 楞严经浅释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