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有余修多罗中。佛告诸比丘过去七年修行慈心。世界成坏经由七返不来生此。乃至无量百千万劫作转轮王等。问曰。若四无量所得果报非欲界者。云何如来经中说言。修行无量所得果报。乃至无量百千万劫作转轮王。答曰。彼经中依三地无量作是说。此义云何。有欲界地果报无量作转轮王。有初禅地果报无量作梵天王。有二禅地果报无量生少光天。又欲界起心三摩跋提。所有果报作帝释王及转轮王。根本地禅所有果报。作梵天王生少光天。
复有余修多罗中。佛告比丘。过去世时有外道师名善眼。世尊彼外道师善眼。世尊获得神通离欲界烦恼。诸比丘彼外道师善眼。世尊多有无量声闻弟子。有无量百有无量千有无量万有无量百千万。诸比丘彼外道师善眼。世尊所有声闻。具足持戒。彼外道人修四梵行。离欲界烦恼修四梵行生梵世间。诸比丘。彼外道师善眼。世尊所有弟子。不能具足修四梵行。彼弟子中或生他化自在天者。乃至人中如是等。尔时外道师善眼世尊生如是心。我今不是云何乃与弟子一处去一处生。作是思惟。我依慈心修第二禅生少光天。诸比丘彼时外道师善眼。世尊修上大慈入第二禅生第二禅如是等。
问曰。若诸菩萨摩诃萨等。为利益他于诸众生起平等心。何故自生胜心慈心。修第二禅生少光天。而不为弟子说生少光天法。又复有难。彼外道师善眼。世尊有所说法胜于佛法。何以故。以彼皆生上善道故。而如来声闻亦有入恶道者。答曰。此无过失。何以故。菩萨观机而说法故。此明何义。以彼外道婆罗门等长夜思惟。初梵天处是究竟处。随顺乐心而生彼处。不能修行生第二禅四无量行。以是义故。菩萨善知彼弟子心故。不为说生第二禅四无量行。又以无力故。此明何义。有人说言。除佛出世。无有外道能具修行二禅无量生第二禅。唯除大力诸菩萨等。又言外道法胜佛法者。此义不然。何以故。以外道取世间果故。
又以时节故。此明何义。有如是时。多有众生生善道处。何况复有无量众生修行无量。又言。如来弟子入恶道者非如来过。
复有余修多罗中说。有三种行。梵行天行圣行。梵行者。谓四无量。天行者所谓四禅。圣行者谓三十七菩提分法。以何义故。说四无量名为梵行。答曰。以四无量梵天因故。又以修行者身中可得故。又以对治非梵行故。
问曰。何故色界诸善根中。唯说无量以为福事。答曰。以为起他利益行故。此明何义。世人多于他利益中生功德相。余利益中不多生故。
问曰。复有余修多罗中说。有四种人能生梵功德。何等为四。一者器世间地未有塔处于中立塔。二者种植园林施。四方僧。三者和合先破坏僧。四者能生四无量心。问曰。若修四无量得梵天果。得言成就梵天果者。立塔等三得梵天果。此义云何。答曰。依梵行说是故无过。此明何义。非立塔等成就梵果。若有人依梵如来立舍利塔。彼人能生梵行功德。又依修梵行者施与园林。如是施者得成就梵福。又依圣道修习梵行和合破僧得梵天果。又以彼相似故。此明何义。立塔等三成就梵天果报。功德非一向同。四无量果而彼少分相似义故。如人成就四无量心。彼人则为摄受众生成就无量利益功德。此亦如是。若人于彼器世间中。未有塔处立舍利塔。施僧园林和合破僧。彼能成就无量福德。以是故言修四无量立塔等三有相似义。
问曰。梵行功德其量几何。答曰。有人说言。随何等业得转轮王。王四天下势力自在。梵行功德其量如是。复有人言。随何等业得帝释王势力自在。梵行功德其量如是。复有人言。随何等业得作魔王。于欲界中势力自在。梵行功德其量如是。复有人言。随何等业得生梵天。梵行功德其量如是。复有人言。梵天请佛转于法轮随所得福。梵行功德其量如是。
问曰。复有其余修多罗中如来说言。若有人能成就慈心。彼人功德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刀不能割。毒不能害命不中夭。为何义故作如是说。答曰。诸佛如来所有境界不可思议。一切禅定不可思议。一切诸业不可思议如是等。复有人言。若人能与无量众生无量安隐。以是故说。彼外因缘不能伤害。
又彼人忆念色界四大。此明何义。以彼修习慈心之人。入慈心故依于色界成就色界四大之身。以是义故。外诸因缘不能伤害。
问曰。以何义故。此修多罗中唯说修行慈心悲心得多功德。不言喜舍。答曰。以利益他多修行故。此明何义。修慈悲心与乐拔苦。依慈悲故起心修行。舍布施等得无量福。而喜舍等不能如是。此义云何。以彼喜心见他众生。自修善业自得受乐。彼人生喜。以是故喜舍亦如是。以他众生自心分别嗔心爱心及无害心。故名为舍。以是义故。喜舍福少慈悲福多。以慈悲心成就与他无量利乐。非是喜心舍心成就。以对治嗔名为慈心。不嗔善根以为体故。以最胜义对治于嗔。何以故。以嗔心故舍诸众生。与一切众生利益事相违。是故菩萨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对不利益众生事。因此经中说修行对治慈悲心等。
又发菩提心修诸善行。皆慈悲心以为根本。此明何义。即此修多罗中说不退转心。成就发菩提心因。彼发菩提心初始欲生。依慈悲心以为根本。则能修集无量功德非喜舍等。以是义故。此修多罗中唯说慈悲多生功德。不言喜舍。是故十地修多罗中说。彼菩萨发菩提心。是心以大悲为本。如是等以毕竟成就大慈大悲身口意业故。
又是三昧身口意业依慈悲心起。与乐相应说名慈心。以见世间因中说果。譬如世间木作画作因中说果。成就无害身口意业。以悲对害心不生他恼乱身口意业故。
成就善知方便。问曰。以何义故。说无量后次说成就善知方便。答曰。为欲示现以方便力摄取所修四无量行。随顺自心受果报故。如说四大随顺。此明何义。略说菩萨二种善巧利益方便。以外道等一切无有第一义谛巧方便故。修行无量为爱所润成色界果。又诸声闻辟支佛人。为取涅槃心取以为究竟。善根弃舍利益一切众生。弃舍世谛所作诸业。其心专为利益自身。不能如实修四无量。不能究竟断诸烦恼。唯能折伏一切烦恼。若诸菩萨摩诃萨等。能如实知二种之法有为无为。观察众生不舍有为。虽如实知寂静无为。以为成就一切佛法不堕有为。以诸所修为利益他。以如实知自相同相。以不能得随心自在定得色界清净果报。四无量行以彼爱心所不能润。而随顺心成就果报。如随顺四大。此明何义。如四大相非是成就第一义谛。如禅定人随顺心力而能舍离四大自相。此亦如是。虽复成就有为法相。以诸菩萨清净持戒诸功德众。修四无量随顺心力成就果报。而不随顺四无量心。以是义故。圣者思益梵天所问修多罗中。如来说言。若诸菩萨摩诃萨等。成就四法修行四禅生于欲界。何等四法。一者得心自在。二者具足诸善根力。三者观察一切众生。四者修行方便般若。是故示现方便摄取无量修行随心受果。说无量后次说方便。
问曰。应说方便义。云何方便义。答曰。次说方便义。有二种。一者求异义。二者不舍二义。心修诸行智慧观察名为方便。此明何义。求异义者。诸菩萨等非为现前证圣道果。亦非为厌世间苦恼舍于世间心。为利益一切众生。及为自身取大菩提。方便为教众生菩提方便。及欲清净大悲等行取菩提法。出过声闻辟支佛等所证之位。道功德等所对治法。菩萨所证圣道现前。名求异义。不舍二义者。谓菩萨心不舍世谛第一义谛故。此明何义。以诸菩萨实见一切有为诸法皆悉无常。观察众生不舍一切有为诸法。不离有为法。不舍无为法。如是菩萨摩诃萨般若行不退转因。说名方便。如圣者文殊师利于经中说。天子。菩萨摩诃萨般若智。知菩萨摩诃萨非行有为智不堕无为智。如是菩萨摩诃萨。名为无畏菩萨。复次天子。若诸菩萨观察众生不舍有为行。观察诸佛法不堕无为行。如是菩萨摩诃萨名为无畏菩萨。如是等又随顺心所求之义。称心所求能成就行。名为方便。又以毕竟具足智故。名为方便。问曰。善知世谛者。如是等句说何等义。答曰。善知世谛者。善知自相故。善知第一义谛者。善知同相故。善知二义者。善知自相同相故。问曰。但说善知世谛善知第一义谛便足。何故复说善知二义。答曰。为欲示现菩萨胜义知方便故。是故复说善知二义。此明何义。外道远离如实般若智。唯有世智无出世智。声闻辟支佛舍世间智。但有涅槃智无世间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求妙法故。于世谛中及第一义谛中。修行方便智如来为欲示现菩萨胜方便智。是故复说善知二义。
成就般若波罗蜜。问曰。何故如来说方便后。次说成就般若波罗蜜。答曰。示现方便摄取般若故。又以示现诸菩萨等所证位义。是故如来说方便后。次说成就般若波罗蜜。此明何义。以观能成菩提分法清净善根。菩萨欲见真如法体。而未能见真如实智。于先观察出过声闻辟支佛位所对治法。观察大慈悲等。成就根本大慈悲等。然后得见彼真如法。以是义故。见真如法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故如来示现修行次第义故。先说方便次说成就般若波罗蜜。
问曰。成就般若波罗蜜者。应说般若义。如实知见名为般若。能观所观境界名为般若。如实知深浅数量名为般若。是义应说。答曰。到彼岸故名波罗蜜义。又诸佛如来已到彼岸名波罗蜜。初地菩萨以其毕竟到彼岸故名波罗蜜。以诸菩萨毕竟得彼岸行名波罗蜜。是故如来经中说言。随顺彼行名波罗蜜。以彼处未决定彼岸义故。是故如来于无尽意所问经中说。满足行菩萨行名波罗蜜义。快深智满足名波罗蜜义。如是等。
问曰。应说般若波罗蜜义。云何般若波罗蜜义。答曰。求佛菩提大慈悲心。摄取所起方便智慧。能如实知一切诸法同相别相胜义。名为般若波罗蜜义。
问曰。应说成就义。云何成就义。答曰。究竟义成就义。远离一切凡夫名为般若波罗蜜究竟义。依般若波罗蜜远离世间得究竟义。名为般若波罗蜜成就。此明何义。依般若波罗蜜。得究竟无畏处。问曰。若如是者。证初地时即得名为究竟。成就般若波罗蜜。答曰。彼依如分次第应知。此明何义。从初地来得佛菩提。以得对治法现前。以得对治法故。又初地方便摄取方便般若。离一切恶道及离声闻辟支佛地。如是余地随分相应分处。应知。菩萨若能如是知者。随顺如实智般若观有为行。他力相依无有自体。
问曰。依此法有此法。依此法生此法。而重说者有何胜义。答曰。为欲示现二种因义故二种说。此明何义。有为行生因有二种。何者为二。一者先生因。二者共生因。先生因者。如眼识等欲生之时先生意识。相似随顺前心不灭不容后心。要前心灭后心得生。前心虽灭与后为因。名先生因。共生因者。诸识相应谓受等法及心不相应法。共彼法生。眼等诸法能作因缘。依止彼法能生彼法。彼法生时能与作因。名共生因。又依此法者说先生因。生此法者说共生因。问曰。说依此法生此法者。此义不然。何以故。共生之法无定因故。无因果差别故。此明何义。共生之法此法是因此法是果。无有如是定因差别。以不可说此法是因此法是果故。无定因因果差别。答曰。以见故说。此明何义。亦见世间共生之法。一法是因一法非因。犹如灯炷共照俱生。而此灯炷能作照因。照不能与灯炷作因。何以故。以此照法随顺灯炷。此明何义。以见照法随顺灯炷。而非灯炷随顺于照。以见灯炷有增有减。照亦如是有增有减。以灯炷灭照亦随灭。又以灯炷异处去时照亦随去。如是共生眼识等法。依眼身等因身眼等生眼识等。非因眼识等生眼身等。又依此法者。诸菩萨等如是观察。先时生法无有作者。唯共因缘和合而生。以有此法生此法故。又诸菩萨生如是心。因既无常云何而得生于此法。是故菩萨生如是心。依此法故而生此法。非先有法于后时生法。若先有后时生者即是常法。以是义故。即法生时因缘和合。无有一法是定实者。无有定实眼识境界照了等法。以是义故。此法生时决定不从彼处而来。又以即共因缘而灭。若法即共因缘灭者。离诸因缘念时不住。以是义故。此法灭时不离此处而余处去。又依此法生此法者。谓依彼彼因缘和合。生彼彼法见彼彼法。示现彼法因缘而生非无因缘。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因观念故。又依此法生此法者。示现过去无明行分。此明何义。以依过去无明等二。得有现在识等八分。示现现在有分故。又依此法生此法者。示现现在有分。此明何义。依现在有分示现速有生老死分。又依此法生此法者。以无明爱取示现烦恼道。依此烦恼道生行有业道。又依此法生此法者。依于业道生余有支。谓苦道等。又依此法生此法者。依无明行及爱取有集谛因故。生余七分名为苦谛。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即依七分苦谛法故。生无明等五分集谛。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如来修多罗中说。依无明行而生识等。复有修多罗中说。依行因缘生于无明。此明何义。以生相时无明等法共心相应。及心不相应法身业口业皆悉共生。非后时生。又依此法生此法者。即生念时无明闇智共同时生。非先时生。
版权所有:楞严经念诵网